“趁火打劫”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五计,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此计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也代表果断决断,抓住有利战机,延伸到现代社会的商战之中,更是被多次巧妙利用,甚至曾造成了巨大的金融危机。引用时一般带有贬义。
勾践复国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国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不敌吴国,越王勾践被留押在吴国,成为奴隶。但是勾践立志复国,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了越国。回国之后,勾践表面依然臣服吴国,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几年后越国实力慢慢强大起来,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假象迷惑,不把勾践放在眼里。他重用奸臣,杀了一代忠臣伍子胥,四处征战,搞得民穷财尽。公元前473年,吴国颗粒难收,民怨沸腾。越王勾践等到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争夺盟主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此时吴国国内空虚,无力还击,杀了吴国太子。几年后勾践再次攻打吴国,吴国不敌,夫差自杀。勾践的胜利,正是趁火打劫,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
多尔衮进京
元1644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占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明朝名将吴三桂惯于见风使舵,知道明朝大势已去,李自成自立为大顺皇帝,就想想投奔李自成巩固自己的实力,但是李自成骄傲自大,没把吴三桂看在眼里,还抄了他的家,扣押了他的父亲,掳了他的爱妾,这就彻底激怒了吴三桂,于是他他转头投靠满清,想借清兵势力消灭李自成。多尔衮听后,非常高兴,此时的中原内部又是战火纷飞,李自成江山还未定稳,他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多尔衮迅速联合吴三桂的部队,进入山海关,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京城,赶走了李自成。多尔衮终于登上金銮宝殿,奠定了满清占领中原的基础。
“趁火打劫”和“浑水摸鱼”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一中一外,趁火打劫有欺骗的倾向,而浑水摸鱼比较直接。更多地运用在现在的商战中,屡见不鲜。
举报/反馈

蓬蓬的历史课

669获赞 107粉丝
纵观历史风云人物,感叹人生之路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