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塞纳河边有“世界上最美的书店”之一 - 莎士比亚书店,它很小,安静的藏在城市角落,却是巴黎的文化地标。影视剧爱在这里取景,为自己打上一层文艺光圈。它出现在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中,《Before Sunset》中男女主角在这里重逢,港剧《冲上云霄2》中Issac和夏晨也在这里情愫互生。
(莎士比亚书店创始人-西尔维亚·毕奇) “莎士比亚书店(Shakespeare & Company)”诞生于一战之后, 主要以出售英文书籍为主, 当时在巴黎的海明威, 费兹杰拉德, 斯坦因等“迷惘的一代”都是书店主人西尔维亚·毕奇(Sylvia Beach)的座上客。 这个书店二战之中由于受到纳粹的骚扰而关闭。 1951年, 一个叫乔治·惠特曼的美国人在巴黎圣母院对面的BUCHERIE街37号开了一家卖英文书籍的书店。 像西尔维亚一样, 他把书店的二层辟为图书馆, 书堆间还有床铺, 成了文人聚会, 甚至临时栖居地。乔治·惠特曼与美国东海岸作家来往密切, 在50年代, 书店成了垮派作家在巴黎的聚点, 金斯堡和威廉。巴勒斯都在书店前的空地上朗诵过他们的作品。 后来旧金山“城市之光City light bookstore”书店的店主当时也经常泡在Shakespeare & Company。 60年代, 惠特曼在得到毕奇小姐的同意下, 正式把书店更名为莎士比亚书店。莎士比亚书店的创始人西尔维亚·毕奇于一九五六年写下自传作品《莎士比亚书店》。
如今的莎士比亚书店 “如果你年轻时有幸在巴黎住过,那么你此后的人生中不论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盛宴。”1921年,年轻的海明威以驻欧记者的身份移居巴黎,在那里结识了一帮文学同好,并经常到塞纳河边的莎士比亚书店聚会。后来,这群文坛新秀中的许多人和海明威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师,莎士比亚书店也成了见证他们文学生涯的关键地标。
最初的莎士比亚书店是什么样子呢?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回忆道:“在那条寒风凛冽的街道上,书店可是个温暖舒适的去处,冬天生起一个大火炉,屋里摆着桌子、书架……西尔维娅待人和蔼可亲,性格非常开朗,她说我们想借几本书就借几本书,可以等有钱的时候再交保证金……她表情生动,褐色的眼珠总是骨碌碌打转,像小姑娘一样充满笑意。”
这就是那个时代,是乔伊斯还没有踏入不朽、庞德还在为诗集出版努力、海明威还没出版自己第一本小说的时代,西尔维娅-比奇和莎士比亚书店就是这些美国人的后盾,是冬日温暖的去处,是美国文化在巴黎的心。莎士比亚书店与那个时代共同造就了一批伟大人物,最后,因为出现在这些人的集体传奇回忆中,终于令自己也成为了传奇。当初海明威回去家里,对他妻子说“我们可以读到全世界的书了”,他的妻子哈德利,当时还不知道几年后海明威会变心,正温存着与海明威那贫穷、简单又温暖的爱情生活,用这么一句话,总结了那个伍迪-艾伦用一整部《午夜巴黎》来致敬的,那些伟大人物正年轻、贫穷却野心勃勃得很纯正的黄金时代:
(一楼新书) 跟很多富丽堂皇的大书店相比,坐落在巴黎圣母院近旁的莎士比亚书店着实不起眼,要不是门头上悬挂的莎翁头像,游客很难相信,这就是获评“全球十大书店”的文坛圣地。书店挺窄,正中靠左廊一排按例搁经典书。《艾玛》、《包法利夫人》、《堂吉诃德》、《老人与海》之类,中间夹着两本《流动的圣节》。从上世纪创立至今,莎士比亚书店始终保持着独立书店的风骨。它的门脸不大,内部装修也很复古,一架吱呀作响的板式楼梯通向二层,四壁都是与屋顶等高的书架,上头密密麻麻摆满了旧书,拥挤得看不到一丝缝隙。
2015年11月13日巴黎遭受恐怖袭击时,身处漩涡的莎士比亚书店再次“挺身而出”,为20多位陌生游客提供临时避难所,直到警察表示他们可以安全离开。美国新闻网站“buzzFeed.com”表示,莎士比亚书店一直以来的传统便是“为一些人提供温暖的庇护”。
(二楼旧书)
在电子书来势汹汹的当下,不少传统书店的前景让人担心,但包括莎士比亚书店在内的诸多老店“活得依然不错”。书店现任主管霍根(Octavia Horgan)告诉英国《泰晤士报》:“在如此艰难的背景下我们境况还不错,确实很走运,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我们坐落在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的中心,而且我们坚信自己提供的产品比对手更优质。莎士比亚书店的信条是,在网络书店你只能买到普通的书,但如果你想给朋友一件特别的礼物,我们会帮你办到。”
(莎士比亚书店售出每一本书在付款后都 莎士比亚书店的传奇延续至今。如今,它不仅是巴黎最大的英文书店、法国文化部承认的文化学院,也是不容错过的重要旅游景点。无数人怀着对传统实体书店微妙的思慕到此一游,或静坐看书,或拍照留念,同上世纪的海明威和乔伊斯等人一样,从书海中获得慰藉。
(买回来送朋友是很有意义) 如果你有机会去了巴黎,莎士比亚是不可错过的地方!
全球最美书店,献给爱读书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