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 英文:Russo-Japanese War,日文:日露戦争,俄文: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 日本帝国与 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 辽东半岛和 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 中国 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 帝国主义 列强之间战争。以 俄罗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
1905年,地跨欧亚大陆的传统强国俄国竟意外败在小小的日本手中。直到今天,许多人仍热衷 分析其中的胜败之道,但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人物:日本驻俄武官明石元二郎大佐。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曾惊叹于他的活动能量,称其为“堪比20万大军的人”。可 是,明石元二郎至死都竭力隐瞒他的“功绩”,因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谍报与策反,甚至将自己的策反工作搞到俄国革命家列宁身上。
明石元二郎1865年出生在福冈藩的一个武士家庭。13岁那年,明石元二郎进入日本陆军幼年学校。明石在士官学校时,因为他的样子长得呆头呆脑,同学给 他起了个绰号叫“木瓜”。但实际上,明石秉性诙谐,很爱搞恶作剧。不过,在注重细节的日本军人看来,明石绝对是个马马虎虎的人,日本陆军大将山县有朋在主 管士官学校时就断言,明石“将来能指挥一个中队就不错了”。后来的事实证明,山县有朋看走了眼。
1904年3月的一天,明石来到在瑞典隐居的芬兰独立党领袖齐利阿库斯的秘密住宅。在那里,明石吃惊地发现,客厅墙壁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镶着沙皇签署 的捉拿齐利阿库斯的通缉令,而镜框右边挂着日本明治天皇的画像。明石问这是什么意思,齐利阿库斯说:“俄国疲于应对与日本的战争,这对芬兰人来说,是个好 消息。”双方经过会谈,达成了合作意向。
然而,要煽动起义,没有钱是玩不转的。明石元二郎向国内要求100万日元,明石的申请在当时看来无异于狮子大张口,日本陆军大将大山岩(日俄战争期间的日本陆军统帅)因此对他的请求置之不理。
无奈之下,明石元二郎只好通过一些“邪门歪道”筹措经费。他在斯德哥尔摩的高级赌场观看了半小时的轮盘赌后,利用自己掌握的高等数学知识赢得盆满钵满。 紧接着,他转战斯德哥尔摩各家赌场,令当地赌场老板们叫苦不迭。有意思的是,在日本军界,能够运用高等数学解开轮盘赌玩法的据说只有两个人,除明石外,另 一个是1941年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
有了钱,明石元二郎便从瑞士和德国军火商手里买来一批左轮手枪、步枪和炸药,并想方设法把它们交到起义者手中。对于明石所购武器的具体去向,经办人齐利 阿库斯有过记载:1000条枪给了俄国社会革命党,5000条给了高加索造反者,8000条到了芬兰独立派手中,5000条给了波兰民族主义者。
明石还通过齐利阿库斯的斡旋,试图在俄国建立反对党联盟。齐利阿库斯率先向19个俄国政党发出邀请,但只有社会革命党在内的8个党派响应,布尔什维克和 孟什维克等党派都拒绝参加。1904年10月1日,俄国反对党联合大会在巴黎举行,但会议并没有就联盟达成一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党人士在齐利阿库 斯身后隐约看到日本间谍的身影。
1905年4月,联盟大会又在日内瓦召开。这次会议比巴黎会议更有代表性,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都参加了,列宁还亲自到场。但列宁很快就离开了,因为他 确信会议宗旨不符合他的原则路线。在《起义的战斗协商》一文中,列宁曾明确阐述过自己的观点。换句话说,列宁虽然赞同反对沙皇的力量采取一致行动,但不赞 成借助外国间谍来把他们联合起来。
尽管如此,在日本间谍挑唆下,俄国各地的暴动已不可收拾:受 芬兰独立党影响的一支部队为阻止军火运往远东,竟炸毁铁路;波兰独立领袖号召前线的波兰士兵掉转枪口,向俄国长官开火;波罗的海沿岸和外高加索也发生袭击 警察局、暗杀官员事件……面对如此局面,沙皇被迫同意与日本媾和。
日俄战争结束后,明石元二郎奉命回国,随后被晋升为上将,他所撰写的《暴动的指南》一书也成为日军中野间谍学校的教材。日本人对明石大佐的评论是:“没了乃木大将,旅顺也能拿下;没了东乡大将,日本海大海战也能赢;但没了明石元二郎大佐,日本绝赢不了日俄战争。”
核心提示: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保持中立,而实际上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一般百姓,鉴于沙俄对东北的侵占和不按期撤兵,是倾向日本一边的。正如吴玉章所 说:“人们对沙俄的痛恨,还把同情寄予日本方面,听到日本方面打了胜仗,大家都很高兴。”(16)王芸生也曾说过同样的话:“中国久受俄人凌虐,故当日俄 战争期中,一般皆怀兄弟急难之义,虽云中立,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均为日本之助。”(17)作为政府官员的袁世凯也是这样,他表面中立,实则偏向日本,而且还 为日本提供一些人员方面的支持,如派吴佩孚与日本情报人员一起,深入东北地区,为日本收集情报等。
袁世凯1901年11月继李鸿章之后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职责本身对东北有一定的责任,③所以就目前笔者接触到的资料而言,袁 世凯是清政府官僚内最早关注东北问题的人。曾在袁世凯身边工作过的张国淦后来回忆说,袁世凯的关注,是袁世凯野心使然,“袁世凯政治上的野心,总是前进 的。向来北洋控制东北,只在辽河以南各地区。袁氏督直后,即着手规划奉、吉、黑三省全部。日俄战争结束,他就条陈统一东三省方案”。④笔者认为,袁世凯对 东北问题的关注,有其政治野心的一面,但更重要的一面是,一个具有民族情感的地方官僚对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危关注的责任心使然。而实际上早在日俄战争之前, 在预计沙俄按期撤出东北之后,袁世凯就曾拿出一个关于东三省的改革方案。⑤这个东三省改革方案的要点,刊登在1903年5月18日的《大公报》上:
袁制军之满洲政策:袁制军近日编成俄兵撤退后统治满洲新制度,于前月二十四号详细据实奏陈,此揭其要领如下:
1、行政制度之改革。盛京、吉林两省仿照各省建制,总督、巡抚各一员,并设置府州县及以下官衙,隶属于该督抚。
2、军队制度之改革。接代俄兵,镇抚两省。其军队皆采用洋式练军,所有统炮兵器一律按照洋式,又计划国防军队……设提督一员,该提督须与督抚协议,图管内之治安。
3、对外事件之审理。凡在留满洲之外国人,一切行政民事上之刑事,系累或牵涉中国人民及关于外国人经营事业者,宜于奉天、吉林两省设立华洋审裁局,以精确而审理之。
4、重要市府之公开。欲图商业之发达,须开放重要都市,俾中外国人自由贸易。
、中国税关之新设。凡满洲陆路输入外国货物,须征之某输入税,宜于国境地方及内地重要都府新设税关。
6、教育机关之新设。欲图人民知识之发达,宜于各都市新设学堂,授以外国语及普通教育,渐次进于高等教育。⑥
袁世凯的东北政策,实际上是他对东北全面进行改革的方案,包括东北地区由军府制改为行省制的改革,全面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即全面 推行新政,将早期现代化拓展至东北地区,以和内地相一致;还包括开放东北,正确处理和外国的关系等。袁世凯改革东北的方案,对于在东北推行新政,加强对东 北的治理、建设,以改变东北的落后面貌,巩固东北的国防,抵制外国对东北的侵略,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个改革方案,是面对沙俄对东北侵占即将结束而提 出来的,因此是非常及时的。袁世凯改革东北的方案,由于沙俄没有如期撤兵和随后的日俄战争爆发而没有能够实现,但它却是全面改革东北的先声,对以后的改革 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俄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由于自身的软弱和无奈,不得不选择了局外中立。局外中立是袁世凯提出和具体负责实施的。⑦这在当时来说也是出于无奈,不过即便局 外中立,也需要一定的实力准备,正如袁世凯所说,“就我现在情事而论,不得不谨守局外,然公法局外之例,以遣兵防边,不许客兵借境为要义。防之不力,守局 立隳,不但人之溃卒,我之土匪,必须认真防堵,而两大抅兵,逼处堂奥,变幻叵测,亦不得不预筹地步”。⑧他在给清廷提出的局外中立国所负责任要点中有这样 一条:“局外者,不得允战国借境攻敌,如无力阻止,亦为背局外之责,敌国即可引兵入境,自行抵御。”⑨袁世凯将北洋新军开赴战区,严守中立区域,密切注视 着战局的发展变化。不过清政府的中立,是有着原则性的前提条件并向各国严正声明的,即“东三省疆土权力,无论两国胜负,仍皈中国自主,不得占据”。⑩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即清末袁世凯对日本的认识问题。袁世凯在任职于朝鲜12年的主要使命,即秉承李鸿章和清廷的意旨,维护中、朝传统宗藩关系, 抵制日本和其他列强向朝鲜的渗透。袁世凯在完成这一使命时有得有失,但总体上说他对日本是有着一定认识的,对日本的抵制是非常明显的。1882年,袁世凯 参加了平定朝鲜“壬午兵变”的军事行动。
1884年,袁世凯又亲自指挥中国军队平定了“甲申政变”,粉碎了日本扶持开化党颠覆政府脱离中国的企图。正因为如此,甲申事变后中、日两国谈判,日本 代表提出要对袁世凯进行严惩。(11)袁世凯在任职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期间对朝鲜的积极经营,促使中朝贸易额激增,1885-1893年间竟增 长了6倍多,而同一时期的日朝贸易额仅增长2倍。日本人惊呼,“我国商人与中国商人在朝鲜的竞争优势已失,朝鲜大量的商业利益从我国商人手中转向中国”。 (12)这对野心勃勃要侵占朝鲜的日本来说是决不甘心的,终于在1894年发动侵朝侵华的中日战争,打败中国,吞并朝鲜。而袁世凯由于对日本侵略的抵制和 对中国权益的维护而被日本视为仇敌,日本政府“以执政亲中国,疑朝鲜拒日,皆中国驻朝总办袁世凯所为,殊怨袁”,(13)对袁世凯“憾之刺骨,百般排陷 之”。(14)
然而,日本是不以占领朝鲜为满足的,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侵占中国,而侵占中国首先要占领中国东北。早在1890年,日本内 阁总理山县有朋就抛出《外交政略论》,提出主权线和利益线的新概念,“何谓主权线,即国家的疆土是也;何谓利益线,即与我国主权线安危相系的相关地区”; “我国利益线的焦点有三,即朝鲜、西伯利亚铁道和中央亚细亚是也”。(15)侵略中国和朝鲜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对外扩张的既定目标,山县把朝鲜和中国作为 日本利益线的焦点,只不过进一步确认日本政府的国策而已。沙俄利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单独出兵中国东北,与日本向这一地区的扩张是相抵触的,日俄矛盾激化, 最终导致日俄战争的爆发。
举报/反馈

历史探寻者

4528获赞 1460粉丝
历史探寻者带你探寻世界历史奥秘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