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大师马斯洛(Maslow)一生最伟大的成果是普及了“需求层次理论”。
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中,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五层次理论:
1、生理需求(身体对温暖、食物和性的需求)、
2、安全需求(保护、秩序、稳定的需求)、
3、社会需求(爱情、有益和归属感)、
4、尊重需求(被认可与获得肯定)、
5、自我实现(发挥潜能、实现理想)。
但“需求五层次论”让“自我实现”终极目标而忽视了道德的规范和引导,让很多人误入歧途,自尊自爱有之,自私自利,甚至自我放纵……
好在马斯洛晚年接触了东方文明,甚至忏悔:需求理论中以‘自我实现’为人的终极目标错了!
“缺乏个人超越的层面,我们会生病、会变得残暴、空虚,或无望,或冷漠。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激发出敬畏之情,找到生命的归属。”
所以他对“五大需求”进行了修改补充,出版了《Z理论》,提出了人类需求的六层次说(很像《易经》的六爻),增加了第六个需求维度——自我超越的需求(灵性成长与高峰体验)。
马斯洛试图用不同的字眼来描述这个最高需求,例如:超个人、超越、灵性、超人性、超越自我、神秘的、有道的、超人本(不再以人类为中心,而以宇宙为中心)、天人合一等等……
而孔子早在2500多年前的《易经·系辞》种就已经提出了“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明之”了。
所以说,马斯洛的“六大需求层次理论”与《易经》殊途同归,甚至金沐怀疑当年他看的那部东方著作就是《周易》。
《易经》每个卦都有六爻,每个爻都代表一种状态,而第5卦【需】卦也正是描述人类需求的卦象。
需卦,下卦天,上卦水。《易经》凡是与水(坎卦)有关的都与凶险有关,需卦也不例外。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总的看来,需卦是有惊无险,利涉大川。原因何在?
因为“有孚”,也就是“言而有信”。
彖曰:需,须也。(等待停留的意思)
甲骨文的须是象形字,代表下巴的胡须,类似植物的根系,延伸为驻足、停留。
《易经·杂卦》说“需,不进也”。
所以【需】卦的重点就是“停留”,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这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一致的。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需】卦前一卦是【蒙】
《易经·序卦》说“蒙者,蒙也,物之稚也”。蒙就是小孩子,小孩子需要哺乳喂养“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
《序卦》直接说需就是饮食之道。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不要以为饮食只是满足生理需求,饮食也有更高层次的享受。
伊尹、老子都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人生的价值实现,终究绕不开吃吃喝喝,要不然怎会说找工作叫“养家糊口”,干工作叫“混口饭吃”呢?
我是《易经》文化爱好者,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Nielsen大数据分析师,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有关《易经》和民俗的故事。
举报/反馈

一堂国学

28.6万获赞 5.3万粉丝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易经与民俗文化交流
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