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是有效实施教育的前提。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第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第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促进教育任务的有效完成。
第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师生学校生活质量、建立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基础。
二、师生关系的内容★★★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教学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规定意义上看,在知识上,教师是较多者,学生是较少者;在智力上,教师是较发达者,学生是较不发达者;在社会经验上,教师是较丰富者,学生是欠丰富者。
(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建立在有利于学生发展意义上的严格要求和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习效率高。
现代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又要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指导。
(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教育工作者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精神上的、社会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作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作出反应,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
三、师生关系的构成
(一)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
第一,师生之间存在代际关系,即反映人类的经验及其发展与个体经验及其发展的关系。第二,师生之间存在政治关系,是国家、集体与个人关系在教育中的反映,权威与服从关系是师生政治关系的外部表征。第三,师生之间存在文化的授受关系,即人类文化历史与文化现实关系的直接反映。第四,师生之间存在道德关系,即人类现实利益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反映。第五,师生之间存在法律关系,即现代社会人们之间的责、权关系的具体体现。
(二)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
首先,从教育过程的主体作用来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其次,从教育作为一种组织来说,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在学校、班级、教室等社群中,构成组织和被组织的关系。再次,从教育活动的展开来说,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和对话关系。
(三)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
师生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包括人际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个性关系等。师生心理关系的实质是师生个体之间的情感是否融洽、个性是否冲突、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使彼此感到愉悦、相互吸引的、融洽和睦的关系。
综上所述,师生关系可分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其中,教育关系是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四、师生关系的模式
师生关系的模式有: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三种师生关系模式的比较表
01
五、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及建立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本身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人格魅力、知识水平、教学方法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2.学生是影响师生关系建立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师生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认识上。
3.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与态度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因素。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1.民主平等。
2.尊师爱生。
3.教学相长。
4.心理相容。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平等和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
2.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教师对待个别学生的言行态度,对师生关系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应充满期待,鼓励学生知识和技能、能力和人格的发展。管理和教育方式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教师民主的领导方式,能形成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加强自身修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和行为定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主动接近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以自己的形象影响学生。
举报/反馈

享书社群

148获赞 70粉丝
享书·享思·享品味,让时间变得优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