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对外界的认知,是通过感官开始,因此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往往会出现偏差,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们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去了解认知偏差,从而有效避免它。
从本原出发。有些人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间接的,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与事物本来的面目产生巨大的偏差。只有回到事物本原,排除道德、情感、思维方式的干扰,才能够还原事物最真实的一面,这种主张叫做存在主义。从理性出发。除了实践,还需要学习理论的知识,从客观的角度去看问题,因为我们很容易受到感官的欺骗,例如放在水中的筷子,它折射出来的样子使我们误认为筷子折断了,实际上只是错觉。同时,不要受到情绪的控制,要学会冷静分析。
多角度出发。对待同样的事物,要学会通过不同的角度的观察,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往往能够发现更多奥妙,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不要有从众心理,大部分人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确的,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注重行动。只有空想,是不能够促进认识事情的进展的。想要避免认知偏差,关键在于实践,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才能够完全认识事物。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特征,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下来,此方法操作简单,效率奇高。
从心理学的角度,有些错觉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细心发现,冷静思考,并且在不断实践当中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从而避免因错觉产生的失误。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流,并不能够准确传达所有信息。同时,对待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对其认识也会有所不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叫做认知偏差。关于这方面的理论有很多,分别为以下几点。
投机心理
有些人往往相信,即使大部分人在某件事情上很不幸运,但是自己将会是最幸运的人,特别是在赌博的时候,最容易出现侥幸的心理。
主观幻想
这是比较常见的认知偏差,有些事物,往往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是对某些人来说,意义非凡,这是因为这些事物,可以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错觉。
记忆预知
有时候我们会忽然感觉到正在做的事情,与前段时间脑海里浮现的画面一模一样,认为自己能够预知未来。其实,这是因为大脑将当下的记忆,误认为过去的记忆,产生人认知错误。
成见心理
由于某一个缺点,即使是无关紧要的,也会被别人无限放大。
从众心理
在群体中,大部分人所谓的独立思考,更多的是群体思考的结果,缺乏理性判断。
抵触心理
有时候因为某些事情违背自己的意志,即使发现是自己的错误,仍然会坚持下去,不理会他人的意见。
安慰剂效应
指的是通过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促使某人相信其拥有一定的作用,以此达到治愈心灵的目的。
既得利益心理
与长远利益相比,我们更倾向于短期利益的时限。例如有些人不惜贷款,去购买自己所需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