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就是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从出生到大约2岁),婴幼儿通过发展中的感知觉和身体活动来认识自己和世界。婴儿从一个只会简单反射和随机行为的个体,变成了有行动目标的幼儿。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从达尔文著名的育儿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躲迪从只会本能地吸吮父亲的手指,慢慢地发展到有目的地探寻镜子和镜像的秘密。
皮亚杰又把感知运动阶段分解为六个亚阶段。随着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阶段,婴幼儿的图式发展得越来越精细(图式是指行为的组织模式)。在前五个阶段,婴幼儿学会把刺激与已有的感觉相调节,根据环境来组织他们的活动。他们通过组织、适应和平衡来完成上述活动。在第六个亚阶段中,婴幼儿从尝试错误的学习发展到运用符号和概念来解决简单问题。
这种早期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循环反应来实现的。在循环反应中,婴幼儿学会重复那些能带来快乐或趣味的偶发事件。开始时,某次偶然行为让婴儿产生了愉悦感,促使他们想重复体验。重复行为在此带来了乐趣,并激发再一次的重复。原来那种偶发的行为逐渐巩固成为一种新的图式。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感知运动阶段的六个亚阶段 在第一个亚阶段(从出生到大约1个月),新生儿开始练习如何控制先天反射能力,即便这些反射的一般刺激物没有出现,他们也会产生反射行为。例如,新生儿的嘴唇接触到物体时便会发生吮吸反射。不过他们很快便学会,即使嘴唇未被碰触,他们也会去寻找母亲的乳头,也会在不饿的时候经常地做出吸吮动作。这些新行为反应了婴儿如何修正与扩展其关于吮吸的图式。
在第二个亚阶段(大约1-4个月),婴儿学会重复一种偶发的、愉悦的身体感受(如吮吸大拇指)。同时,他们也开始将感觉范围拓展到听觉,表现出协调不同通道的感觉信息(视觉和听觉)的能力。
到第三个阶段(大约4-8个月),婴儿产生了操控物体并识别其特征的新兴趣。他们的重复活动有了意向性,意在获得超出自己身体范围的结果,而不是仅仅是像在第二个亚阶段中那样出于自身感受。例如,这一阶段的婴儿为了听拨浪鼓的声音而不断地摇晃它,或者在看到一张友善的面孔时,发出咕咕的叫声希望把它留在眼前。
之后,婴儿便到了第四个亚阶段(大约8-12个月),这时的婴幼儿能够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来解决新问题。他们会爬向想要的东西,并抓住它,或者推开障碍物(例如其他人的手)。他们尝试、修正并调整以往的图式,如爬、推、抓,最终形成有效的新图式。这一阶段标志着复杂的意向性行为的发展。
初级循环反应、次级循环反应、三级循环反应 在第五个亚阶段(大约12-18个月)中,幼儿会改变一种行为来获取相似的效果。例如,蹒跚学步的幼儿会用手捏橡皮鸭玩具,看看它会不会像用脚踩时一样发出声音。此时幼儿此一次表现出解决问题的创造力。他们通过试误法来寻找达成目标的最好方法。
第六个亚阶段(大约18-24个月)是向前运算阶段的过渡期。学步的婴幼儿表现出表征能力。表征能力是一种通过词语、数字和心理图像等抽象符号在记忆中对物体和事件进行心理表征的能力。这种能力把幼儿从直接经验解放出来。他们学会伪装,并且他们的表征能力提高了其伪装行为的复杂程度。他们能够在行动前进行思考,而不再需要费力地通过尝试错误来解决问题。皮亚杰的女儿卢西娜想要打开一个半开的火柴盒以便拿到里面的表链,这时她表现出辨证能力,张大了自己的嘴巴来表征打开火柴盒的想法。
在这六个亚阶段中,婴幼儿发展了思维和记忆能力,掌握了有关物理世界的某些知识,特别是有关物体和空间关系的知识。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后人发现,他的一些观察结果确实符合婴幼儿某些方面的发展,但是婴幼儿的其他一些能力,包括表征能力发展得可能比皮亚杰认为的更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