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青年演员黄尚禾:台湾电影正逐渐形成新的叙事风格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2016年至今,台湾演员黄尚禾多次到北京工作,先后在《建军大业》《抢红》等电影中崭露头角。他说,北京的创作环境与纽约相似,各地拥有梦想的人汇聚于此。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暗涌着许多相互碰撞的新能量。
黄尚禾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台湾新生代电影人正在摆脱包袱,回到自身的想法去创作影片,作品逐渐形成新的叙事风格。
14日,由他参演的《醉·生梦死》在北京举行小范围放映,这部2015年上映的艺术电影涉及岛内近年热议的同性恋题材,获得了包括柏林影展、金马奖在内的多个奖项肯定。
近年来多部反映现实题材的台湾电影“叫好又叫座”。对此,黄尚禾表示,电影源于生活、理应关注现实。与社会议题联系紧密的电影提醒人们,应更关心身边的人、更在意平常忽略的事。这也是电影与社会可以形成的良性循环。
上世纪80至90年代,以侯孝贤、杨德昌为代表的台湾新浪潮电影兴起,诸多讲述特定时代下普通人命运的作品获得舆论好评,并流传至今。之后,台湾电影度过漫长的蛰伏期,眼下又涌现出一批年轻导演,他们的作品同样关注当下。
一直以来都在参与台湾本地电影拍摄的黄尚禾,目睹近年岛内电影圈的变化。他认为,有一段时间,年轻一代曾希望甩掉之前电影风格的影响,而近几年大家好像不再害怕这件事。新浪潮电影是重要的标签,新生代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事实证明,不再害怕前人的影响反而让年轻人摆脱包袱,作品正逐渐形成新的叙事风格。
黄尚禾曾于数年前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表演研究所深造,并在纽约参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多个电影的制作、演出。
回顾这段留美经历,他说,过去,许多亚洲演员在功成名就后会选择去欧美打拼,而现在的年轻演员更愿意反其道行之。无法评价哪种方式更好,但不同世代的演员都意识到,接受不同艺术环境的熏陶会对创作更有帮助。
“在美国,我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以前较少接触的宗教问题、种族问题,让我反思东方文化的同时也使自己更多元。回来后,我更明确,自己想要用普通话讲述角色和故事。”黄尚禾说。与许多年轻演员一样,发展在大陆的演艺事业成为他当前重要的职业规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