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蔡英文在台湾执政不到两年,经济民生停滞不前,台北街头天天上演陈情抗议,“劳基法”的修订全台劳工大团结,卧轨在台北车站全面抗议蔡当局损害劳工权益。台湾从曾引以为傲的“亚洲四小龙”的龙头到现在吊车尾,比起许多新兴地区,彷彿陷在了一个泥泞当中跳也跳不出来,要是蒋经国还在世看在眼里的话,不知会做何感想?
让我们将时空拉回30年前的1988年1月13日,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蒋经国先生因病逝世,震惊整个台北政坛和社会各界。但是,彼时的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之翘楚,台湾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创新转型,都是在蒋经国生前担任“行政院长”时一步步奠基和发展起的。就算三十年过去了,每逢民调历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里,蒋经国也总是排名在第一位。今年适逢经国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其一生有功有过,但对于台湾整体的发展来说,一定是功大于过的。
从微观层面说起,也是笔者亲耳听闻父亲所述,笔者父母亲在蒋经国执政末期1980年代时期担任公务人员,当时规定公务人员在宴请和结婚时仅准五菜一汤的“梅花餐”,提倡公务人员必须提倡简约、简单和朴素,无形之中使民众对于公务人员的形象加分许多,因为公务员人是人民的公仆而非高高在上的“官”。蒋经国做为一名政治人物,他关心民众走访全台各乡镇,“跟老百姓吃一样的东西,穿夹克不打领带”,在1970年代起重视关注偏乡建设,落实台湾基层水电医疗建设,逐渐减少了台湾城乡之间的差距。
在经济建设发展上,蒋经国自1972年起担任“行政院长”时提出“十项建设,即南北高速公路、台中港、北回铁路、苏澳港、石化工业、大炼钢厂、大造船厂、铁路电气化、桃园机场和核能电厂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也为台湾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石,台湾民众的人均GDP也在1977年底时突破一千美元大关。因为有蒋经国先生,台湾经济社会才均富了起来。
在用人举才方面,蒋经国开始任用了大批专业技术官僚主政,如孙运璇、李国鼎和于国华等人,在1970-1980年代台湾经济快速起飞时期都起到的非常大关键的角色。同时在国民党内部全面的年轻化、专业化和本土化开启了一个台湾欣欣向荣的时代。
在两岸关系方面,蒋经国在晚年最后时刻实施解严,让老兵返乡探亲,两岸真正开启了交流三十年的序曲,这就如同蒋先生自己所云:“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在变。”要顺应时代该做的还是要做。
蒋经国先生逝世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前一月十五日的《人民日报》这样写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先生不幸逝世,我们深表哀悼。蒋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国家统一,表示要向历史作出交代,并为两岸关系的缓和作了一定的努力。已故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对这位老友的评价是“沉默冷静、想法务实”,蒋经国社会知识丰富,善于识人,对于身旁的可靠之士哪怕是逆耳忠言他都仔细聆听和提出己见,在开口前都一定经过深思熟虑,绝不信口开河。由此可知,蒋经国终其一生反对“台独”和追求国家统一的坚持,还有务实的做事、坚持将民众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因此在历次民调中,台湾民众心中领导人的第一位始终是蒋经国。
三十年过去了,要是经国先生能多带领台湾几年的话,台湾也不至于走到现在人在窘途的困境,两岸关系或许已经走向春暖花开的一个新局面。但历史不能重来,回顾历史记取历史,台湾曾经在那段时期辉煌过,再看看今日台湾有极大的反差。但在新时代格局下的环境和潮流,两岸同胞都应该一起努力,将海峡两岸关系重新回到良好势头上推进,一起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反对“台独”而努力,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审时度势,顺应民心,一起共荣共赢,以慰经国先生在天之灵。(作者:罗鼎钧,台生,现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