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有做不完的工作?为什么不到最后时刻,你总是懒得开工?为什么工科生更相信上帝的存在?一些古怪的定律已经控制了我们的人性,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按照它们的安排行事。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诸如牛顿定律这样的法则控制着自然界的运转,我们对此毫无疑义。但是如果说我们的人性也受到了某些法则的控制,一些人可能就要表示怀疑了。如果这些法则还得到了证明,那就更让人坐立不安了,人们会担心别人窥探到了自己内心的隐私。
其实,人性中也隐藏着许多规律,这早已被人们所证实了。就拿一条叫做“彼德原理”的规律来说,它宣称,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人们最终会升迁到自己不能胜任的职位。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的公司模型,专家们证明,彼得原理可不是我们对老板能力表示不满的产物,它的确控制着公司内部的升迁。发现了这个原理后,公司管理者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提拔员工的考量标准和晋升程序,这对提升公司效率是很有好处的。
所以,别因为人性中的规律被公之于众,就惴惴不安,了解了人性,我们也许会生活的更美好。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五条重要的定律,它们控制着我们,似乎也控制着人类社会。
鸡毛蒜皮定律
“为什么我总是有那么多工作要做?”
相信许多人都曾在生活中这样大声地抱怨过。如果你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你也许会发现帕金森定律。1955年,历史学家兼理论家塞利斯·诺斯科特·帕金森在一篇论文中首先提出,人们手头的工作似乎会自动“膨胀”,占满所有空闲的可用时间,直到工作完成为止。
例如,一个大忙人可以在20分钟内寄出几十封明信片,可是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一张明信片,就足足花掉了一整天,她找明信片花了一个钟头,寻找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开头问候的话一个钟头……如果时间充裕,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一些附属的项目,以用掉所有的空闲时间。
帕金森还曾提出过一个类似帕金森定律的“鸡毛蒜皮定律”:一个组织讨论某一事项的时间,和这个事项的重要程度成反比。这听上去好像不可思议,对于重要的事项,人们应该更谨慎、更三思而后行才对。但实际上,个人思考问题和群体讨论问题是不一样的,在一个组织中,大部分人都不会在重要的事项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因为如果自己说错了,承担的责任也就更大;但是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喜欢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项上说三道四,即使自己说错了,造成的影响也很微小。于是,组织在讨论重要事项时,反而花费了很少的时间,而在讨论不重要的事项时,花费的时间长的让人难以置信。
根据“鸡毛蒜皮定律”,帕金森试图确定,一个组织要想有效地做出决策,人数最多不能超过多少。最后他的分析是一个组织的讨论成员绝不能超过20个,否则做出一个决策难比登天。
学生综合症
“不到最后一分钟,我不会搞定任何事情。”
说这句话的人真是太有才了,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同意,自己身上屡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拖延简直成了我们生活中无法戒除的顽疾,特别是对那些容易分心,或者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任务并不确定的人来说。
严重拖延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所谓的“学生综合症”。正如做过学生的人所熟知的,在截止日期前最后一刻完成作业,这几乎是所有学生的通用方式。
学生综合症在校园之外也非常普遍,许多工作项目组的成员都会莫名其妙地拖延时间,直到最后一刻。于是,一些项目管理方面的专家建议,针对某个特定的项目,不要分配很长的完成期限,由于学生综合症的存在,多分配出来的时间也不会让项目完成的更好,有项目在身的人通常会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才开始奋力工作,结果许多项目还是无法按时完成。
为什么学生综合症会频频发威呢?从心理学角度讲,当人们面对一件需要完成的任务时,总是倾向于低估自己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如果你经常要面对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建议你仔细体会一下“霍夫斯塔特定律”,它由认知科学家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提出,说的是完成任务的时间总是会比你预计的花费时间更长,即使你考虑到霍夫斯塔特定律的影响之后,它依然奏效!
80/20原理
有钱人比你有钱得多。
如此显而易见的事实,还用说吗?但其实,如果你是普通打工一族,你可能会对有钱人的财富之多感到惊讶,在大多数国家,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这是20世纪初经济学家帕累托最先发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比例会有所变化,但总的趋势却似乎对打工族更为不利,因为财富集中到少数人的比例上升了。
80/20原理不只是关于钱的分配比例的原理,对于社会上的许多事情,80/20原理同样起作用,20%的原因引发了80%的事件结果。例如,一家科普类网站发现,20%的网络用户贡献了80%的页面点击数。
商业中经常把80/20原理当作一个经验法则,即公司80%的收益,来自20%的项目,或者20%的商业决策;而另外20%的收益,是80%的项目提供的,或者80%的商业决策带来的。人们于是明白,必须根据80/20原理来调整自己的工作重点,优先完成能带来最大收益的那些项目和决策,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上帝是工科人”假说
工科的人更容易形成神创论的思想。
这又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定律,那些严谨认真、知识丰富的工程师们怎么会比普通人还热衷于宗教呢?这个假说由一位网络工程师布鲁斯·萨利姆提出,他发现,工科的人所受的教育,竟然会让他们容易形成神创论的思想。后来,这个假说被重新改写为“高学历的神创论者通常是工程师。”
是否有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或者这只是对工程师无端诽谤呢?一份研究论文表明,许多领袖级的神创论者都是或者曾经是工程师,比如最近美国出版的一本重要的神创论著作《创世纪洪水》的作者亨利·莫里斯就是一位工程学博士;人类基因组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柯林斯是一位生物工程学家,但在研究生物工程的过程中,逐渐从坚定的无神论者变成了坚定的有神论者。
还有一些学者注意到,在一些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成员中,工程师所占的比例很大。这也许并不是因为工程师更相信极端宗教的教义,而是学工科的毕业生更受极端组织青睐,更容易被这些组织招募进来。不过,相信神创造了世界,和相信极端组织的教义并不是一回事,美国的学者们统计发现,工程师比其他毕业生更容易具有宗教信仰。
“上帝是工科人”假说可能是真实的,但怎么解释这个古怪现象呢?也许工科的人在思考学业之外的世界时,会发现许多工程设计的痕迹,比如生物的精巧结构、人类历史中的一些必然性等,对工程学很了解的人会在这些现象里发现智慧设计的痕迹,并认为世界是由某种神所设计的。这也许是工科的人更容易相信宗教的原因吧。
预测成真法则
每个人都喜欢预测未来,甚至一些人把所谓的“未来学”作为职业。这些未来学家常常对即将发生什么事情,提出细节性的、权威性的见解,可惜的是他们的成功率不怎么样。
未来学家的预测结论往往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某种革命性的技术已经指日可待”!当这种技术降临人间时,人类社会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比如人们的生命将永存——要么是人的身体会不朽;要么就是可以从一台电脑下载人的全部思想,使人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
说到这里,我们得了解一下“预言成真法则”了,这个法则认为,预言者在谈到自己的预言何时能实现时,往往会把时间设定在自己的预期寿命附近。
举例说明,帕蒂·梅斯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她在20世纪80年代观察到,她的许多男同事都对预测未来很感兴趣,于是她让同事们列出他们认为这些预测的“奇迹”到来的日期。结果这些同事预测的实现日期往往在他们的70岁生日的日期附近。比如一个30岁的预言者觉得自己能活70岁时,往往会说这个预言将在40年内实现。
抛开预测的准确性不谈,预测时间点的惊人一致说明,人们的头脑的确受到了预言成真法则的控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预言自己身后之事似乎没有太大的反馈乐趣,因为即使预言实现,自己也早已入土,无法目睹了;而预言明天会发生什么,“现世报”来的太快,一旦预测失手,周围人难免会嘲笑自己,这会强烈地打击自己作为预言家的信誉。于是,预言一个自己暮年才会得以验证的技术“奇迹”或重大事件,既充满了乐趣,又不会给自己造成什么危害。
不论我们愿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命运已被这些定律雕琢出光怪陆离的色彩,有时折射出乐趣,有时折射出无奈……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 杂志文章 欢迎您关注大科技/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