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系之园
明末,居住在杭州的徽商汪汝谦兄弟也创制了各自的画舫,哥哥造有“不系园”和“随喜庵”等,弟弟建造的名叫“洗妆台”。
兄弟俩的楼船都以“园”、“庵”等命名,说明船上的设施很周全,“楼榭悉备”,是把亭榭搬到了水面,或者说,在船上筑廊筑台。
汪汝谦,字然明,自号“松溪道人”,又称“湖山主人”,明朝末年从歙州迁居杭州,延纳名流,广交朋友,大家一起品画谈诗,吹箫赏乐。
汪汝谦最有名的一艘画舫名为“不系园”,他曾经为其作诗,在诗序中如此描述画舫的建造过程:
“偶得木兰一本,斫而为舟,长六丈二尺,广五之一。入门数武,堪贮百壶,次进方丈,足布两席。曲藏斗室,可供卧吟,侧掩壁橱,俾收醉墨。出转为廊,廊升为台,台上张幔,花晨月夕,如乘彩霞而登碧落。若遇惊飙蹴浪,欹树平桥,则卸栏卷幔,犹然一蜻蜓艇耳。中置家僮二三擅红牙者,俾佐黄头以司茶酒。客来斯舟,可以御风,可以永夕,远追先辈之风流,近寓太平之清赏。”
汪汝谦的画舫只是一条单体船,与标准意义的画舫不相符,但它的功能却是十分完备。六丈多长,一丈多宽,里外布局合理,紧凑而巧妙。船上有廊有台,台上张挂布幔,用来隔绝外界的视线。船舱中可以摆下两桌宴席,另外专门有藏酒和收放书墨的空间,还辟有睡卧的斗室和安置家僮与歌伎的空间。
精心设计制作的一条船,用来载客于水面消遣,周全妥贴,舒适性不亚于陆地上精美的园圃,所以好朋友陈继儒为它命名为“不系园”,正是赞它的完备和适意,颇为恰当。
汪汝谦建造不系园,除去受到包涵所的楼船启发,另外还有实际的考虑——西湖中有许多幽深的景致,因为水面狭窄,或者被高桥阻断,普通的楼船、画舫往往难以抵达。汪汝谦在设计不系园时很有针对性,船体的长宽比为五比一,船身狭长,可以深入曲幽水径,而且不盲目追求船体的高大,如此,不系园可以畅游西湖,避开了许多的限制。
九忌十二宜
当时的文人雅士经常聚集在不系园,玩过吃过之后,当然要与汪汝谦诗文唱和。一位名叫黄汝亨的朋友还替汪汝谦为不系园定下规矩,分别有“九忌”、“十二宜”。
十二宜包括:名流、高僧、知己、美人、妙香、洞箫、琴、清歌、名茶、名酒、殽不踰五簋、却驺从。
分析一下,荡舟湖上,有高僧名流或者美人、知己陪同,佐以香茶、佳酒和清爽精致的酒肴,香烟袅袅,琴箫与清歌相伴,粗俗的佣人们远远回避,眼所见,耳所闻,口所尝,一切全是雅洁之物事,谁不喜欢?
此外,不系园还有九忌,分别是:杀生、杂宾、作势轩冕、苛礼、童仆林立、俳优作剧、鼓吹喧阗、强借、久借。
九忌是配合前面的十二宜,看来不系园的主人很讨厌来路不明的客人,讨厌在画舫上演戏。最后的两条更有意思,主人心爱自己的楼船,最不喜欢外人来借。
据说,除了豪华的不系园,汪汝谦还有几条小船,分别叫做“随喜庵”、“观叶”、“小团瓢”、“雨丝风片”等,从名字上看,那些船有大有小,各有特点,说明汪汝谦对画舫十分钟情,这方面下了不少工夫,花了不少银钱。
明代石雕《西湖十景》之一 到了晚年,汪汝谦回忆自己在不系园上度过的惬意时光,写道:
“大抵游观者,朝则六桥看花,午余理楫湖心亭,投壶蹴踘,对弈弹琴,象板银筝,笙歌盈耳。已而夕阳在山,酒阑人散,沿十锦塘而归,泊断桥下,一丝一竹,响遏行云,不减虎疁佳话。或为长夜之游,选妓征歌,集中堤畔,一树桃花一角灯,风来生动,如烛龙欲飞,照耀波光,又若明珠蚌剖。旦暮之间,其景不一,历其境者,身心为之转移矣。”
女伶朱楚生
在西湖乘坐画舫,寻常人都是日午登舟,日落即返,难以真正领略画舫的妙处。而张岱一样的人物则是反其道而行之,登船的时间很晚,那时候,闲杂的游人早已经散去,湖上一派寂静,把画舫驶到湖中某处,独享幽静惬意。
张岱曾经借用过汪汝谦的不系园,带着女伶人朱楚生,乘坐不系园去观赏红叶,泊在定香桥。朱楚生是当时名妓,情思深藏,张岱很想知道她的心思,曾经询问过她,大概就是在不系园上:
“一日,同余在定香桥,日晡烟生,林木窅冥,楚生低头不语,泣如雨下,余问之,作饰语以对。”
张岱问不出朱楚生的心事,二人世界很快被一群不速之客打乱。客人一共来了八位,包括陈章侯、曾波臣、赵纯卿、彭天锡、杨与民、陆九、罗三,还有一个名叫陈素芝的女伶人。众人在船上饮酒作乐,席间弹弦、吹箫、唱曲、画画、说书、舞剑,朱楚生和陈素芝还合作演唱调腔戏,情态百出。
张岱 如此闹过一场,大家尽兴而归,又留下张岱、朱楚生和一条不系园。其后的情形,大概就是张岱所说的,“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此情此境,当然令人难忘。
于左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