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年酝酿,由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亲自操刀设计的“光的空间”新华书店将于12月16日正式亮相上海。
“人们和书的关系日渐疏离,我们希望这个空间能增加人与人、人与书的邂逅,使人们对书产生新的认识。犹如光之于建筑,只有阅读,能让未来的希望照亮人们的心房”。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赋予了这家新华书店这样的寓意。
而这,也是业主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对今天新华书店的诠释。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总裁、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会长李爽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个书店是我们自我进步的开始,是一种尝试和挑战,但我们将回归初心。我们不想用‘成功’,也不想用‘美丽’去形容这个开始,而更希望它是‘有价值的’。”
书架中间的方形镂空让人可以将通往深处的层层书架尽收眼底。 李雪峰
摄
在光的空间邂逅未知
“光的空间”是安藤忠雄在上海的最新作品,位于上海爱琴海购物公园的7楼与8楼,占地超过4000平方米。连接7楼光的空间新华书店和8楼明珠美术馆的核心区域从外观看形似一枚巨型蛋,因而有媒体直呼“安藤蛋”。
年逾古稀的安藤忠雄听到这昵称倒也开心,因为在日文中,“蛋”写作卵。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安藤忠雄说:“卵意味着生命,意味着孕育。”
走进光的空间新华书店,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低低的木色书架。书架中间的方形镂空让人可以将通往深处的层层书架尽收眼底,来自远方的光线与方格重复之美共同构造了一幅犹如幻镜的场景。
“从前,书架与书架是隔断的,在这排书架边上看书的人,看不到那排书架边上的人。然而现在穿梭于书架中,方形镂空会让不同的读者不期而遇。”李爽向澎湃新闻记者描绘,“当你无意抬头,瞥见最后一排书架那看书的人,你或许会有一种遥远的相遇感。这个相聚是一种物理距离的相遇,更是一种精神世界的相遇:与书友相遇、与文化相遇、与艺术相遇、与美好相遇。”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副总裁黄文福也对“相遇”之说深以为然:“低头看书时你与书相遇,抬头你又可能和任何未知的人、未知的书相遇。在互联网时代,你可以轻而易举地买到任何一本你知道的书,但到了书店里,你才会遇到一本你看到了才知道原来存在于世的这么一本书。安藤忠雄的书架设计充分领会了我们的需求,真正实现了‘书店是一个读者和读者邂逅的地方,读者和书籍邂逅的地方’。”
“光的空间”的另一份特别在于,它是安藤忠雄第一次在商业体里,将书店和美术馆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一个以阅读为灵魂的文化艺术空间。 陈屹 摄
以阅读为灵魂,“书店+美术馆”形成立体诠释
“光的空间”的另一份特别在于,它是安藤忠雄第一次在商业体里,将书店和美术馆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一个以阅读为灵魂的文化艺术空间。这种结合让阅读变得立体起来。
“我们的阅读不只是简单的文字阅读,对画、雕塑的赏析也是阅读,而且可能是现在年轻人更愿意的阅读。”黄文福称,安藤忠雄担忧现在年轻人不爱读书,如果书店能在商业体中引导年轻人读书,会是一件好事。“我们在喧闹的商业体中保留了一个让人们安静的去处。安藤忠雄说,阅读是让人安静的,只有安静的人才能思考。”
“目前,从全国范围而言的艺术展览已经足够多了,上海近三年的美术馆更如雨后春笋。而我们不是专业做艺术的,也没有藏品,那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美术馆呢?初衷就是希望将美术馆与书店结合,形成一种视觉+文字的立体阅读,赋予商业空间更多文化艺术的含量。”李爽表示,市民可以在这里了解艺术,感受艺术家,“既看到艺术家的作品,也阅读到艺术家本人。”
“现在,欣赏艺术展览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的休闲选择。可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展览常常是走马观花。观众看到了艺术家的作品,可是对于展品背后的故事、对于艺术家的本人的故事却还是知之甚少。这不是借一个语音导览器就能解决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做一个书店+美术馆的复合空间的原因。欣赏过美术馆展品带来的视觉冲击,读者可以在书店找到艺术家以及作品的相关书籍。”
李爽希望,书店与美术馆的呼应可以让艺术真正贴合大众,“我们把艺术家的生平、环境、思想及作品素材都给到大家。从而使大家在看过之余,能感受到甚至被影响到,这样才是深度体验,才对心灵有帮助。”
而美术馆的第一个展览就是安藤忠雄本人的展览。人们既可以在美术馆一睹安藤忠雄的作品风采,又可以在楼下书店翻阅安藤忠雄的传记与故事。在各种文字符号图像印记的交融中,距离这位世界级建筑大师更近一点。
这也是“书店+美术馆”之后发展的方向:展现文学家之外的画家雨果,数学家、物理学家之外的思想家帕斯卡……书店和美术馆将互为补充,让读者能够全方位感受阅读、空间以及艺术的美好。
连接7楼光的空间新华书店和8楼明珠美术馆的核心区域从外观看形似一枚巨型蛋,因而有媒体直呼“安藤蛋”。(效果图)
有“温度”的店员:爱书也要懂书
据悉,光的空间新华书店还会有许多“黑科技”:这里有结合全网大数据的选书模式;可以应用新零售技术将读者查询的图书精确到书架的每一格;读者对着屏幕做个表情,就能根据年龄、性别、喜怒哀乐被推荐可能需要的书……
最让人惊喜的是,在约1600平方米的书店空间里,图书陈列面积将超过70%,人文、艺术、经典、儿童、生活审美类书籍会格外突出。除了大数据荐书,优秀出版社及文化名人的书籍推荐,光的空间新华书店还有“特色荐书”“读者荐书”等来自各行各业专业人才以及普通读者的荐书专区,所有爱书人都可以在这里交流自己的阅读与成长故事。
这里的店员也和从前印象中的“新华书店店员”不大一样。早在10月12日,“光的空间”公开了招聘启事。这封招聘没有提及学历、年龄、性别、专业、工作经历等硬性要求,显得别有“温度”。
李爽表示:“我们希望在这个书店里,每一位员工不仅是服务者,更是阅读推广者。比如你负责艺术类书籍,那你要对艺术史有所了解,对艺术家大致有数。如果你负责哲学类书籍,那么你是否读过格兰特的《哲学的故事》?会不会向孩子推荐《苏菲的世界》?只有一个爱书、懂书的人,才能真正服务好读者。所以在我们这个书店里,店员被称为‘荐书专员’。”
黄文福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招聘店员,我们更看重的是综合素质。我们希望招到的店员是爱书、读书的人,同时是一个温馨的人。如果在某些方面有特长,那我们就更开心了。”
“我理想中的书店,第一它要是温馨的、有主题的,爱这个主题的读者可以在其中发掘新的东西;第二,读者可以和有同样爱好的读者、店员有交流;第三是可以坐下来的,使人安静的。然后踩着木头地板,坐着暖暖的沙发,旁边是橙色的灯,那种阅读一定是非常愉悦的。如果有人向你推荐一本书,或者你们正好可以交流同一本书,那这样的书店是最温馨的。”黄文福如是说。
高高低低的木色书架 李雪峰
摄
回归新华书店初心:传承经典,弘扬文化
今年也是新华书店诞生80周年。在80年的历史长河中,新华书店走过战争的烽烟,经历过桎梏浩劫,也拥抱着改革的明媚。它是许多人回忆中开启知识之门的场所,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阅读故事和喜怒哀乐。
“新华书店是属于每个人的,属于孩子也属于大人,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在李爽看来,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图书行业将会永久存在,“但是经营书店,可能更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而全固然是一种做法,但如果能够精做应该会更好。作为新华书店的一个新版本,我们会强化图书内容本身。”
在“光的空间”,读者找不到传统新华书店招牌的教辅书,这里偏重思想文化艺术以及成长。“我们希望孩子也好,大人也好,每个人在这里都能够被滋养、被温暖。大家在这里能够沉静下来,感受到审美的愉悦,获得心灵的片刻净化,从而有所成长。‘光的空间’所有的布局选书,硬件软件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来的。”
在结束采访时,李爽再一次强调,营造读书氛围,推广深度阅读、传承经典文化,是新华书店在新时代的新任务、新使命,“昨天,新华书店是阅读的代名词;今天,新华书店在阵痛中蜕变;明天,新华书店将继续绽放。不变的是,坚守阅读,始终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