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
文/齐云轲
【作者简介】齐云轲,男,80后,生长于古蔡州大地。自幼酷爱文史。2007年以来,在各级各类报纸副刊、文艺刊物、文学网站、微信平台等媒体发表作品五十余万字。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孔子学会会员、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几个人在一起闲聊,一男子指着一妇女对大家说:“这娘们儿家里有一台能上网的笔记本电脑,是抽奖抽中的……”不料,那妇女登时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二话没说,先上去给那男子一巴掌,继而怒骂:“奶奶个腿!你骂谁是‘娘们儿’啊!”“谁骂你了?说你是娘们,又咋了?”俩人骂着骂着,便打成了一团,众人见此,忙上前一边劝,一边强行拉开他们,一场天儿聊得好不扫兴啊!
(一)“娘们儿” 初并非骂人或轻蔑人之意
那么,“娘们儿”一词真是对妇女的蔑称吗?“娘们儿”指的到底是哪些人群呢?
回头仔细想想,又翻翻资料,得知这“娘们儿”一词最初并非骂人或轻蔑人之意。
记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有云:“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诗句中的“爷”,显然是“爸爸”的意思,而“娘”则是“妈妈”的意思。“爷娘”就是“父母”的意思,这里的“爷”并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爷爷”,没有“祖父”的含义。换句话说,“爷”与“娘”是相对的。
那么,后世中的“爷们儿”和“娘们儿”也就好理解了。男人们被称为“爷们儿”,妇女们被称为“娘们儿”,并无什么特别的感情色彩。
至今,我们还在说,父子俩是“爷俩”,母女俩是“娘俩”,有辈分可排的几个男人是“爷几个”,几个女的则是“娘几个”。
在我读过的书中,最早出现“娘们儿”一词的是明朝冯梦龙编著的“三言”。“三言”中的某些小说口语中,出现过“娘们儿”的字眼,不过,那也没有明显的歧视妇女的意思在内。
(二)“娘们儿”的词性变化
之后的一些文学作品中,特别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一些小说中,如“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和王博远的《剪窗记》,赵谷本的《香透杯》等,均出现过“娘们儿”之类的字眼,意思开始有点变了。这些小说中的“娘们儿”多用来称呼女佣人、媒婆、马泊六、老板娘,甚至歌伎、妓女。
新中国成立后,“娘们儿”一词逐渐淡出了纯文学刊物,而在民间方言中仍在使用。从我记事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时候起,农村里就一直称呼妇女为“娘们儿”,也没有人觉得不妥当。
(清末明初时期的服饰)
(三)当代“娘们儿”与“美女”
只是近年来,“美女”泛滥成灾,跨越了年龄界限,再称呼谁为“娘们儿”,她肯定不高兴;若称呼她为“美女”,她肯定会欣然接受,并以笑容回答你,尽管她的年龄已经不小了。而实际上,“美女”是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即“美丽的少女”——至少也是指未婚女子吧!而现实中,有的女人都已经五十多岁了,还有人称之为“美女”,让人很是疑惑。如此“美女”,也太多太“美”了吧!
“娘们儿”一词,历史悠久,本不是骂人的话,只是个中性词,可如今时过境迁,已经逐渐不被人待见了,也许是该休息了吧!不过,话又说回来,遇上了那么多的“美女”,“娘们儿”不休息,更待何时啊?只是不知道,这漫天胡乱飞的“美女”何时歇息呢?
(50年代服饰)
举报/反馈

写乎

51.2万获赞 10.1万粉丝
您的足迹和声音就是《写乎》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