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出千年英雄(1001年-2000年),全球共有12位,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世界报》认为,苏东坡的从政生涯同他的诗文书画一样,都属于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作者以极其赞赏的笔调这样称呼苏轼:“一个不可救药的文人”。
在23日上午举行的第八届(眉山)东坡文化节暨首届四川音乐周开幕式上,来自法国《世界报》的让-皮埃尔·朗日里耶先生发表现场主旨演讲,揭秘了苏东坡为何成为千年英雄的背后故事。当年,正是他将苏东坡列为该报专栏连载的位“千年英雄”之一,以下是他的演讲实录:
千禧年伊始,巴黎。我所在的报刊——法国《世界报》主编建议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在报纸专栏中庆祝新千年的到来。怎么庆祝呢?我们决定写一篇专栏文章,分为十二期,讲述在公元1000年前后生活的世界知名的十二位重要人物的生活,覆盖欧洲、阿拉伯地区以及亚洲。在六个月的努力之后,这些文章于20007月份发表,并编辑成册,名为“千年英雄”。而苏东坡(1037 - 1101)就是其中一位英雄。他还是十二名千年英雄中唯一没有在公元年生活过的人,因为他出生于年之后。我不是搞教育的历史学家,也不是中国专家。但是在我在选择之前咨询过法国的相关专家,他们向我介绍了这位英雄的名字。之后我就开始了解该英雄的信息,而且很快就明白了这些专家提名苏东坡的原因。我本人也被这位大才子深深地吸引。
苏东坡是我们今天所称的“高智商”天才。他是北宋时期(960-1127)的中国历史中的最为杰出的“学者型官员”之一。在北宋,知识被视为权力的关键,成功和威信往往通过高级职务得以实现。根据我们的考证,他在20岁的时候在当时京城开封参加了最难的考试(即举人考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随后,苏东坡在全部四百名举人中名列第二。
这位“学者型官员”表现出了实干和行动精神。在六十四年的人生中,苏东坡经历了各种考验,先后或者同时担任了地方官、裁判官、工程师、水利专家、建筑师等等职务。他在政府部门供职,具有全面性的视野,修建了学校、大坝,还成立了公立医院。一千年以后,他成了中国历史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当然,首要原因是因为他是一名伟大而全面的文学家。他首先是诗人,其次是散文家、书法家、画家、音乐家。
在宋朝,诗词是文学家的常用语言。每个人都可以写不同题材的诗词,包括散文。一切主题(风景、观念、爱情、醉酒、愤怒等等)都可以写成诗词。从植物到哲学、从历史到心理学、从物质欲望到饮酒,苏东坡没有顾忌。他有很多想法并知道如何处理:描述、记叙、哀歌、讽刺、诙谐等。他借助俚语并使用双关语。在散步的时候或者是在朋友聚餐的时候,十有八九人们都会要求他写诗:他总是愉快地接受邀请。他喜欢即兴创作并发自本能地写就诗词。对于他来说,写诗就应该和“鸟儿在春天歌唱一般”或者向“秋天的蝉鸣一般”即兴进行。
苏东坡是一位先锋派诗人。通过他简单而清晰的风格,他将诗词从陈词滥调和隐喻中解放出来。
苏东坡当然是个诗人。他也用文字等抽象符号,或者使用岩石、树木或者竹子的自然形状来自我表达,这些精神都是相同的,和画笔的节奏相似。诗词、书法和画对他来说只是通过墨水、水彩和画笔完成的一个表达方式而已。他将部分精力致力于书法。他完美地通过毛笔“阐释”了文字的美,在中国,他书法中的每一根线条都“留下了用心的痕迹”。
对于苏东坡来说,画画和诗词一样都是一种即兴艺术,需要身体和心的同时投入,这是他在小酌之后最愿意做的并且感到高兴的精神事业。他从小就陶醉于大自然的美,并从中找到灵感,他喜欢和朋友陶醉于“笔墨游戏”当中。法国作家克劳德·罗伊(Claude Roy)于1994年写了一本关于苏东坡的书,里面介绍了1092年苏东坡和他的一个门徒(MiFou)(永州太守)比赛的故事。克劳德·罗伊()这样写道:“人们准备了两张桌子、三百张最好的纸、美酒和小吃。两名仆人负责磨墨。他们只需要安心比赛。苏东坡和门徒选择了永远不会厌倦的主题:竹子。苏东坡喝了一点酒,等到天色变暗。夜晚来临的时候,三百张纸全部画完”。
对我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苏东坡既是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令人钦佩的伟人。怎么可能不会被他的精神和道德所折服?他热爱自由,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具有强烈的信念。他不服管教、性格冲动和倔强。他自己承认“我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人”。在苏东坡写的2400多首诗词当中,很多都并不是赞美朝廷的。他的诗词充满战斗性。此外,他还继承了愤世嫉俗诗人的传统。他的文笔是无情的,他将政府比作呱呱叫的蟾蜍、乌鸦以及喋喋不休的知了。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向宋神宗写了两封长信,里面他并不是以奉承者的名义,而是以国民的名义冷静并大胆地表达了他对于国事的看法:“陛下在讲让国家变得富裕的时候,我不明白究竟是人民的富裕还是陛下的富裕”。
苏东坡也是一千年之后我们认为的“有担当”的文学家。他的事业就是保卫贫苦人民的利益。他表达了对平民、受苦的人以及由于欠债或者走私的在押人员表示了同情。他了解农民的艰难处境,了解蝗虫灾害,明白饥荒的威胁,国家垄断造成缺盐的现实。他主张延缓农民偿还债务的期限,并取得了成效。
苏东坡由于其坦率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权力阴影下,他的政敌非常多。他既是各个阵营对抗的参与者,也是受害者。如同克劳德·罗伊()所说的那样,他的一生都是在动荡中度过的“大起大落,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在他职业生涯中,他一共有三十次委任,十七次失宠或者被流放。今天他还是受人尊敬的高官,明天却什么也不是,被人蔑视、并受到责罚。1079年,他甚至因为“欺君之罪”的罪名而坐牢一百三十天。
他的命运在朝廷和皇帝的心情中摇摆不定。他行千里路,经历过荣耀与不幸,担任过太守,也曾经是阶下囚,从中国的最西北到中国的最南端,从寒冷气候带到海南岛的热带气候。在四十三岁的时候,他被流放到黄州,即湖北的一个小城市,在那里他开始了新生活。没有职务,也没有薪水,他成了农民,需要养家糊口。他找了一块坡地开垦,这块坡地被他成为“东坡”。
但是,无论身处何方,他总是保持自己的个性:有勇气、好交际、对他人仁慈、热情慷慨,冷静并且幽默,诙谐、庄重以及幽默,热爱生活和家人。他对每件事都很认真。不寻求晋升,并且尽量避免晋升。
苏东坡的诗有时候也是悲情的,特别是很巧妙地表达了对子女的爱、博爱、夫妻之间的爱或者对于故乡的眷念。
苏东坡将其父亲埋葬在眉山之后,于1069年回到了开封。那个时候他三十二岁,刚好度过人生一半的光阴。此后他再也没有回过四川。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名度的提高,他不断感叹家乡四川的峨眉山:“我家乡的山在哪里?远隔一万里”。诗人的这种伤感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它引起的这种伤感,即使千年之后仍然保持不变。
苏东坡在西方人中是什么印象呢?半个世纪以来,苏东坡的命运和作品在欧洲,特别是法国,激起了专家和“学识渊博的读者”的兴趣。专家将苏东坡视为中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对于法国最出名的汉学家成安妮(Anne Cheng)女士来说,苏东坡体现了“文化和道义方面的人道精神”,而这正是“极具批判精神并附有渊博学识的、不再是苛刻的评论家而是对万物都好奇的智者”的文人所追求的精神。
一些科幻作家借鉴苏东坡的文章。在法国很少有作家选择小说题材来记录被大众不太了解的、生活在一千年前的、地理位置很远,并且文化和西方文化大相径庭的一位人物。然而这些作家却开展了这些工作。他们中有我刚才提到的法国作家克劳德·罗伊(),他在年写了“千年之前的朋友”。另外还有著名汉学家帕特里克卡雷(Patrick Carré),写了苏东坡被流放到黄州时期的小说,书名为“永垂不朽”。
此外,还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趣事。月,我在“世界报”上发表了关于苏东坡的文章之后,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也是远东文化的专家、给我打电话,当时我正在度假。他希望与我谈谈他所了解的这位诗人的作品和生活。在我们长时间的通话中,我被他所讲到的苏东坡的写诗技巧、诗句的长度、形式和韵律深深打动。我惊讶地发现苏东坡在千年之后,居然在法国,我们的国家元首都对他如此了解。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蒋麟
编辑杨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