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享太庙是古代封建社会最为荣耀的象征,历朝历代对于臣子配享太庙一事都非常慎重。清朝配享太庙的条件尤其严格,有清一代享受此等荣誉的只有26人,而在这些人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皇族爱新觉罗氏,这些人被供奉在太庙前殿的东配殿里;第二类是非皇族的满族人,其中只有张廷玉一人是汉人,这类人供奉在太庙前殿的西配殿内。
清朝最早建太庙是在崇德元年(1636年),建成的当年就将费英东和额亦都两位开国功臣配享太庙了。从配享太庙东配殿的13位功王来看,除了策凌外,其余12人都是皇室成员,本文着重介绍这13位功王,另外13位功臣以后再做梳理。
第一龛:武功郡王礼敦及其福晋
礼敦是景祖皇帝觉昌安的长子,太祖努尔哈赤的伯父,史书中对他的介绍很少,因为礼敦具有特殊的功勋,于是便将他和肇祖、兴祖、景祖、显祖同葬在兴京的永陵内。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称帝,当月十二日追赠他为武功郡王并配享盛京太庙。大清入关后,礼敦被迁入北京太庙,供奉在东配殿的第一位,也是所有配位重最尊贵的。
第二龛:通达郡王雅尔哈齐
雅尔哈齐是显祖皇帝塔克世的第四子,太祖努尔哈赤的同母弟。顺治十一年(1654年)配享太庙。顺治十五年(1658年)五月追赠郡王,谥“通达”。乾隆十九年(1754年)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第三龛:多罗慧哲郡王额尔衮及其福晋
额尔衮是景祖觉昌安的第二子。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追赠郡王,谥“慧哲”。顺治十一年(1654年)配享太庙,乾隆十九年(1754年)入祀盛京贤王祠。没有后代。
第四龛:多罗宣献郡王界勘及其福晋
界勘是景祖觉昌安的第三子,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追赠郡王,谥“宣献”。顺治十一年(1654年)配享太庙,乾隆十九年(1754年)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没有后代。
第五龛:礼烈亲王代善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第二子,因其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为清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赐号“古英巴图鲁”。代善是当时著名的四大贝勒之一,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二十三日册封为和硕礼亲王,顺治五年去世,享年66岁。康熙十年(1671年)追赠谥号“烈”,乾隆十九年(1754年)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庙,礼亲王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其爵位世袭罔替。
第六龛:睿忠亲王多尔衮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册封和硕睿亲王,皇太极去世后,顺治帝即位,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同为辅政大臣。清入关不久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称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年)去世,终年39岁。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十五,多尔衮被揭发生前有谋逆行为,被削掉其帝号,将他和福晋的神牌从太庙里撤出,并开除宗籍。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被平反昭雪,恢复了他的宗籍及睿亲王的爵号,并世袭罔替,再次配享太庙,入祀盛京贤王祠。
第七龛:郑献亲王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是显祖皇帝塔克世的孙子,幼时被努尔哈赤收养,后来封为和硕贝勒。济尔哈朗足智多谋,能征善战,屡立战功。崇德元年四月被封为和硕郑亲王。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病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庙,郑亲王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第八龛:豫通亲王多铎
多铎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尔衮的同母弟,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为和硕豫亲王,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因得天花而死,终年36岁,二位福晋为他殉死。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因受到多尔衮牵连,降为郡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恢复其豫亲王爵位,并配享太庙。
第九龛:肃武亲王豪格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天聪六年(1632年)七月晋和硕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以军功晋封和硕肃亲王。顺治五年(1638年)三月被多尔衮构陷,削爵,幽禁,四月被迫自杀,终年40岁。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获罪后,豪格被平反昭雪,恢复爵位。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庙。
第十龛:克勤郡王岳托
岳托是礼亲王代善的长子,能征惯战,屡建奇功,颇受皇太极的赏识,封贝勒,后死于军中,随后皇太极封他为郡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庙,克勤郡王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第十一龛:怡贤亲王允祥
允祥是康熙帝第十三子,雍正即位后深得赏识,成为他的左膀右臂,雍正帝对他恩宠有加,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病故,终年45岁。谥“贤”并冠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同年配享太庙。
第十二龛:朝勇襄亲王额驸策凌
策凌是蒙古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第四子后裔,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五月,皇十女嫁给了策凌,雍正元年二月,以军功封为喀而喀郡王。乾隆十五年(1750年)去世,赐谥“襄”并配享太庙,策凌是东配殿中唯一不姓爱新觉罗的功王。
第十三龛:恭忠亲王奕䜣
奕䜣是道光第六子,道光帝遗诏封为亲王。同治十一年(1872年)赐其爵世袭罔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初十去世,终年67岁,谥曰“忠”,特旨配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