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展开,一定需要某种规定性。比如哲学的存在,就是假设人类(群体)的必然存在,不会灭亡。
而哲学研究,也是有基本条件的,并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展开:
一、世界不止有理性,还有感性和非理性。
二、哲学只研究理性部分。
三、理性是什么?怎么成立?
根据第一点,可以说:对事实现象的解释,哲学不是万能的。所以不能在哲学思考的过程中,掺合进“非理性和感性的成分”!
这一点很重要,以至于很多人忘记掉,从而开始怀疑哲学本身的解释力。
——哲学的解释力,只局限于理性部分。这是第二点。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理性是什么?
理性,就是真。根据第一点,世界不止有理性,所以世界也不存在绝对的真——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事实本身,就是真。
问题在于,事实并不是人的思维。或者说,人关于事实的思想映像,都只是事实的一部分(这里不否定超出事实的存在。)
——那么,事实是物质吗?也不局限于物质本身,比如当把人类的思想当成一种事实的时候,个体的思维能力,也只能把握一部分思维事实!
回到理性上来:理性是真;事实没有绝对的真;但哲学只研究事实中真的那部分。
那么真怎么成立呢?我还在思考,还没有答案。我只能说说某些观点。
观点一:真,是思维理性本身的自洽。
简单说,就是符合人类整体思维理性判断的,就是真。这种观点,可以让哲学的真,很好的包含价值判断的“善”,和美丑判断的“美”。
但问题也来了:事实本身不存在超越思维认同的真吗?比如善行本身,是不是“真”的?如果善行不真,又怎么能够是善的呢?
比如假的,如果符合思维理性,是否可以成为“美”的呢?比如皇帝的新衣,是假的没错,但却被多数人认为是美的。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不知道。
观点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观点一提出的思维理性判断真,显然不能让人满意。而如果全部交给“物”本身,采用唯物主义,同样也不能解释很多问题(如美和善)。
于是,新的观点出现了:让实践做判断。不用争议,不用争辩,试一试就知道真假,就知道美丑,就知道善或不善。
——如果一切的哲学命题,都可以交给实践去解决,显然实践理性是完美的,至少无懈可击。
可惜,并不是。
所以,这也是我一直疑惑难解的困难所在。有什么看法,欢迎学友们留言讨论。
文:何为贵,哲学综述其一篇,感谢关注。
举报/反馈

现象经济学

394获赞 272粉丝
人文视角,看人生世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