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德康,你可能不认识,但是波司登你一定了解吧? 这个驰名中国的羽绒服品牌,创始人就是高德康。
祖辈三代都是裁缝
1952年,高德康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白茆镇山泾村,家祖孙三代都是裁缝。1968年从镇中学毕业后,高德康就跟着父亲学习缝纫手艺。
1976年,高德康24岁,他召集了村里11名村民,凑了8台缝纫机和一辆自行车,成立了一个小型缝纫工作坊,专门给上海服装厂加工服装。这是高德康创业的开始。
说起这个作坊,既没有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什么自己的产品,就是给别人做一些料子加工的活,而最远的一个客户,是上海的一家小企业。
那时候,从常熟到上海的服装厂往返要200多公里,每天天不亮,高德康就骑着自行车从常熟出发,载着近百斤重的服装往上海服装厂“一路狂奔”。交接完成后再带上新采购的数百斤原材料,连夜返回村里。一趟来回就要花费十五六个小时,每天如此。创业之艰难,没有人能够体会。
转眼间,到了第五年,这时候,高德康已经用摩托车代替原来的自行车,虽然交通工具更加便捷了,但是高德康却比以前更加忙碌,他每天至少两次往返于常熟和上海之间,4年就报废了6辆摩托车。
创立波司登品牌
就是在往上海跑业务的路上,高德康发现了新的商机。直觉告诉他,羽绒服将是他毕生要追随的事业。
也就是在1992年,他不愿意再为他人做嫁衣,决定自己单干,那一年,他注册了“波司登”商标,开始准备进军羽绒服市场。两年后,一款牌子为“波司登”的羽绒服上市了。1994年,工厂生产了23万件羽绒服,但是冬天快结束了,也只卖了10万件,其余的全部都积压在货仓里面,手下几百名员工等着发工资吃饭。面对卖不出去的压力,高德康彻夜难眠,他甚至想着一了百了,但是面对着这么多为自己打拼的工人,心里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来。”
就在冬天快结束的时候,高德康发现现在很多商场在搞反季促销,于是,他抱着最后一次希望,决定一搏。他下令在两个月内将剩下的羽绒服全部卖掉,接下来就是亏本大甩卖了。高德康至今还记得那次甩货的价格:长衣220元一件,中长200元一件,短衣180元一件。当产品价格降到不到原来的一半时,又引发了消费者的抢购热潮,仅在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公司,就创下了日销售800件的纪录。随后在其他城市,波司登也开始降价促销。
1995年的1月,高德康在视察东北市场的时候发现,自己家的羽绒服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而被淘汰,而是因为面料、款式、版型等不适合北方人的需求,要想不被淘汰,必须做出符合北方人审美的衣服。
于是,波司登立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面料、颜色、款式以及羽绒量上,都做了很大的改版,新的衣服更加的轻薄,更具有时尚元素,这种新的衣服一下子就占领了市场。
成功的关键在于敢于创新
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第二年,就以68万件的销售量登上羽绒行业销售第一的宝座!从年售108万件、158万件、220万件、338万件一路狂飙。等到2000年时,波司登年销售量已经突破500万件,2001年,这一数字竟直接翻番成了1000万件!波司登创业40年以来,从8台缝纫机起家,渐渐成为了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羽绒服的服装生产基地,成长为22年蝉联中国市场冠军、品牌价值高达207亿元的中国纺织服装领军品牌。
现在,每个加入波司登的员工,都能看见在波司登公司陈列馆里面放着的那台最初创业时的自行车和使用过的缝纫机,都会感受到一个企业成立之初的那种艰辛之路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每一代波司登人都会被这种精神打动,然后继承这种高尚的企业文化。
在高德康的带领下,波司登不仅靠着自身产品的质量过硬,每年还为国家捐助了大量的慈善基金,热身投身公益之中,积极回报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就在今年的“CCTV年度慈善人物”中,高德康成为了唯一的一位企业家慈善人物。
从一个农村出身的小裁缝,到现在波司登品牌价值到200个亿,高德康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抓住了机会,更是因为不怕吃苦,始终坚持如一的那种企业家精神。
举报/反馈

京讯财经

5202获赞 5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