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圈高中那会,有位朋友的同学,高三,独生子,夏天到游泳池游泳,抽筋了,然后溺水,人就没了。这件事情小圈一直都记得,那大概是我觉得抽筋最可怕的时候。
抽筋,其实就是肌肉痉挛, 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造成肌肉僵硬,甚至动弹不得。 常见是发生在大腿、小腿、手、脚趾等部位,只要一抽筋肌肉就会失控,痛感会瞬间席卷全身,影响正常生活。
(图文无关)
造成抽筋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抽筋的类型基本上就是下面 4类:
1、 缺钙型抽筋
这是比较多见的一种抽筋。在调节肌肉收缩的过程中,钙离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过低时,肌肉的神经兴奋性增加,就会容易造成抽筋。缺钙型抽筋常见于生长发育迅速的青少年、容易骨质疏松的老年妇女及孕妇。 只要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和钙就可以了。
2、运动型抽筋
导致小圈朋友的同学发生意外的就是这一种类的抽筋。此类抽筋也分两种: 一种是大量运动后出汗 ,水分和电解质丢失 ,依旧保持非常大的运动量,身体“遭不住”就会出现抽筋。 另一种是低温环境下,肌肉受到刺激 ,兴奋程度增加就发生抽筋。前者在大量出汗后,就应该减少运动量或者停止运动,后者则要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
3、睡觉时抽筋
疲劳、睡眠、休息不足或休息过多导致局部乳酸堆积,从而引发抽筋。人在趴着睡的时候,小腿的肌肉会处于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导致抽筋。另外, 夏天开空调,没盖好被子,冬天没盖好被子,也会令肌肉着凉而抽筋。 总的来说,这类抽筋是在提醒你:你要合理休息,还得盖好被子。
4、缺血性抽筋
这种抽筋是最为严重的一种!这种抽筋一般发生在脉管炎患者或者动脉硬化患者的身上,如果不及时就医危害极大,甚至导致截肢。 脉管炎多发生在喜欢抽烟的男性上,而动脉硬化则多发生在中老年。 这两类人群如果经常出现抽筋,应到医院进行检查。特别是中老年人,他们往往会以为是缺钙型抽筋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遇到抽筋了该怎么办?
不管是什么部分的抽筋,都可以遵循“反其道而行之”的办法,即朝作用力相反的方向扳,坚持几分钟就可以消除。但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只能作为暂时性的应对方法,最根本还是需要看医生找出抽筋的原因并开展治疗。
(大健康生活圈,全国知名健康新媒体——家庭医生在线出品)
长按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更多关于健康养生知识请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