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孙俪、陈晓、何润东、任重、俞灏明、胡杏儿、曾淇等主演的近代传奇女性励志大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开播后收获收视与口碑双高,截至9月14日,该剧收视率达到了2.6,豆瓣评分稳定在8.5,各种与该剧相关的话题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甚至线下的店铺都借上了“月圆花开”的势,秦商精神、陕西美食、民俗文化更是成为了人们日常谈论的焦点,《那年花开月正圆》正在成为一个热门的社会性话题。
那么,作为一部原创类型的年代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是如何用“逆IP热”的方式实现爆红的呢?对于这个问题,该剧总制片人赵毅的回答言简意赅:严谨和细节。确实,在原创受冷的行业大环境下,《那年花开月正圆》在开播后热度却始终居高不下,这与整部剧的匠心品质是分不开的,而奠定品质的正是对制作细节的精雕细琢。
“处女座”剧组开启“炼狱模式”,匠心之力打造情怀大剧
为了确保剧集的质感和水准,《那年花开月正圆》在制作上的严苛态度可以说是“变态级”的,无论是大场景的恢弘还是小细节上的考究都是反复打磨。在拍摄过程中,导演丁黑也是开启“炼狱模式”,对演员的每个动作、每句台词的表现都要求神形俱在,丁黑导演因此被称为“史上最狠小公举”,剧组也得到了“处女座剧组”的称号。
进入拍戏状态的丁黑是个“较真儿狂”,他的眼里容不得一粒与剧情无关的沙子,在片场每一声 “再来一次、再来一条”,都是他在制作上一丝不苟的见证。正是有这种与“细节死磕到底”的精神,丁黑的作品向来都能在大气与细腻间找到完美的平衡,而今的《那年花开月正圆》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制作规格令人惊叹,所有建筑场景均是按前期调研资料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并辗转江苏无锡、浙江横店、上海、山西等五省一市进行取景,同时,剧组搭建了近五万平方米的外景和棚内景,匠心独运,气势恢弘。
还有一个细节,在吴聘葬礼那集,送葬的宏大场面全部采用了真人实景拍摄,这种“真实”镜头带给观众的震撼,是任何特效无法比拟的。剧中多处采取长镜头的拍摄手法,用镜头的推动来呈现空间上的真实感,这种大局观在剧中的呈现有很多,甚至可以说是贯穿全剧始终。此外,《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组依然保持着很多传统影视制作的老规矩,比如,主演都提前进组,集体围读剧本,摄期间不串戏;为保证演员的动作表情、声音能够同步,坚持同期声等。丁黑曾表示自己很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但对于传统行业流传下来的精华,自己也会坚持保留。
陈晓对导演丁黑的评价是“他每一场戏都要看到真的东西,但最难的就是真的东西”,而任重则表示“导演心细到像个女娃娃”。可见,丁黑眼中的“大制作”就是为了向大家呈现最真的内容,而这种“真”就是对细节的雕刻!
化细节为巨制,精雕细琢定制原创美学
为了能够更有层次感的呈现剧中角色的性格和蜕变,曾荣获过奥斯卡金像奖的“新东方美学大师”叶锦添担任服装造型设计,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融入了现代化的美学元素,每件服饰的色彩、纹饰、材质都与角色的身份相对应,且所有服饰都是由手工缝制而成,精制细腻,质感十足。比如,剧中周莹从江湖卖艺丫头到豪门少奶奶,从流布麻衫到布满精致刺绣的圆襟绣袍,服装品质的升级也贴合了她剧中身份的转变。
除了服装造型,《那年花开月正圆》在美术置景、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细节考究也堪称神级。在吴聘葬礼剧集播出后,部分网友对父母为子女戴孝的剧情提出质疑,对此丁黑导演给出“正解”是,这是剧组在仔细考察了清末时期当地的风俗细节之后进行的剧情设置,父母为孩子穿孝服,叫做守慈,不仅有相关的资料证实,而且从剧情来看,吴家东院失去独子,用守慈更能体现家族的悲痛。该剧在细节方面达到了如此严谨的程度,实在让人折服。
此外,为了让观众在看剧时能有更真实、接地气的感觉,剧组在道具的配置上秉承求真求实,精益求精。剧中对陕西美食的展现全部真材实料,色香味俱全的陕西凉皮、肉夹馍、扯面、泡馍以及周莹痴迷的甑糕,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舌尖上的盛宴。据说,为此剧组甚至请来了当地的一级大厨亲自烹饪,这种对于细节的追求真是用心到了极致。
正是凭借严谨的内容制作与和极致的细节把控,《那年花开月正圆》才能在IP大热的背景下,用逆潮流的方式一开播就走红,并始终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借用总制片人赵毅在接受采访时的话,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细节,所以态度决定成败,《那年花开月正圆》倡导的从“新”出发,“新”只是一方面,对细节的深度加工再呈现也是创新和用心的重要一面。其实,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那年花开月正圆》已经给观众带来了很多的惊喜,随着后续剧情的展开,相信会有更精彩的内容感染更多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