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9月5日讯 富锦市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旅游+农业发展优势,争当全国现代化农业建设排头兵。
作为华夏东极旅游的重要节点,富锦市依托独特的地理、生态优势,打造了以稻田文化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和10个全域旅游特色主题农家乐乡村示范点,推动农业+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让优势更优
大农业发挥乘法效应
享有“黑土绿谷、北国粮都”美誉的富锦市,区域耕地920万亩,市属耕地570万亩,农民人均耕地20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这里土地集中连片,坡降度为万分之一,适合机械化作业。是中国大豆之乡、中国东北大米之乡、中国水稻第一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连续12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2016年粮食总产达到47亿斤,位居全省第一,商品率90%以上。
今年,富锦市依据市场需求和国内旅游发展趋势,结合富锦地理、生态优势,依托现代农业万亩展示区和金玛农业集团,打造农业+旅游发展模式,于4月21日开工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稻海田园综合体”(万亩水稻公园)”,总投入3900万元。倾力打造集农业展示、休闲观光、亲子教育、科普拓展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富锦市长安镇长安果蔬市场是稻海田园综合体的配套项目之一。长安镇结合自身区位优势,抓住商机,调整结构,在农民增收上苦下功夫,切实将旅游+农业的理念落到实处。果蔬市场内集中了长安镇各村屯众多特色农副产品,集中了东北村的粉条、靖安村的白酒、元态富硒大米以及小葱、杂粮、笨鸡蛋和水果瓜菜等。长安果蔬市场的正式开业,解决了农民与消费者的双向需求,作为一个窗口将游与购密切结合。
通过产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把休闲农业、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加工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形成绿色食品、绿色产业的集聚融合。
让特色更特
农家乐编织绿色画卷
今年,富锦市充分挖掘优势,积极把握地域实际,抓住乡镇和村屯特色,以特色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展示的亮点和卖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造新的农业种植、观光、培训、娱乐的旅游模式,让旅游生金、产品卖钱,努力让农业+旅游成为富锦市新的产业发展业态。精心打造了民俗文化朝阳村、湿地芳邻洪洲村、低碳养生工农新村、满族风情六合村、农家餐饮大屯村、赫哲故里嘎尔当村、民国风情海沟村、红色典范福祥村、田园景观长安村、葵花朵朵向阳村10个全域旅游乡村示范点,依托“田园综合体”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全域旅游,让农民充分参与受益。
富锦东北水田现代农机合作社今年流转了富锦市现代农业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其中的1万亩水稻,合作社农户种植水稻都是订单种植,每公斤水稻收购价格较之市面价格高0.54元。合作社有38栋育秧大棚,其中8栋将种植蘑菇、木耳,其它大棚种植瓜果蔬菜供游人采摘。旅游旺季,富锦市在景区建设商亭,贫困户优先使用。农户对于发展观光农业打造“田园综合体”积极性很高。现在已有“大地块”附近村屯的农户发展起农家乐并开门纳客,农村大集一天卖出8万元农副产品,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让精品更精
农业旅游生态文化四箭并发
2017年,富锦市倾力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中心,统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放大富锦市农耕文化、生态文化、抗联文化、垦荒文化、民俗文化的底蕴,打造“华夏东极”重要旅游集散地和节点城市。
打造生态旅游品牌。目前富锦市已有国家AAAA级景区1处(富锦国家湿地公园)、AA级景区3处(五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松花江碑林、长安农业科技园)以及佳市级旅游名镇、乡村旅游示范基地、风车度假山庄等一系列精品旅游景区。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以国家湿地公园、风车山庄、三江平原湿地宣教馆、博物馆、万亩水稻公园等为主要景点的“富锦一日游”线路和“农家乐”休闲旅游线路。
注重宣传推介,提升城市形象。7月15日至16日,富锦市成功举办了“富锦田园梦、华夏东极游”第二届旅游联盟发展论坛活动。“稻海田园综合体”万亩水稻公园已于7月底试运营。7月30日,富锦市最终以总数11636人的有效表演荣获最多人一起扭秧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8月3日,CCTV-7《乡村大世界》走进黑龙江省富锦市,8月19日在CCTV-7频道播出。8月20日,象屿集团2017富锦半程国际马拉松比赛在富锦市火热开启,中外7000余名参赛选手“跑过万亩大良田,跑进中华大粮仓”,带动了富锦市夏季旅游产业的发展。开展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出了画说富锦、小城物语、吃喝玩乐在富锦等版块,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增强富锦旅游产品的“口碑”;推进智慧化旅游建设,在景区和农家乐示范村增强手机信号和WIFI信号覆盖,向游客推送“欢迎到富锦来旅游”的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