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伟大的管仲先生有一句话叫: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是一句很实在的话,而在历史上也有这么一个例子,比如中国有一个县,以前是中国三大黑枪县之一,但最近这个县的人集体出去做生意,把一个生意开到了全国,不但黑枪没了,人们也变富了。这个县就是青海化隆县。
青海化隆县的枪有多厉害?当年只要查到有黑枪,刑警第一句话就是:你这枪是不是化隆来的?
而在多起恶性枪支案件中,经过侦查,犯罪份子使用的枪就是来自化隆。在天津发生的一起枪案中,一位民警被犯罪份子拿钢管枪打中,身上找出六十枚弹丸。其凶悍可见一斑。可早些年,化隆这个贫困的县却经常有生面孔,拿着一张地图,先在地图上把化隆圈起来,然后再把化隆群科镇划个圈,一查问,十有八九就是来买黑枪的。
那么,为什么化隆这个县会成为黑枪集中地呢?
一是有历史的,当年化隆是青海马步芳的地盘。这里也是马家军的重要兵源,很多人给马步芳当兵,这里也有马步芳造枪的工厂。
顺便聊两句马步芳,此人原是甘肃人。我们知道,青海甘肃宁夏原本是一个省,在民国时,由冯玉祥安排分成了三个省。
三个省各有一个势力,人称三马,就是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甘肃马鸿宾。这三者也有区别,甘肃马鸿宾比较温和,后面起义了。宁夏马鸿逵逃到台湾,被蒋介石排挤,只好去了美国,恋乡情结比较重,据说打死也不入美国籍。
马步芳的军队是马军,只拿一轮弹药,打完就跑,跑回来拿了弹药又去,导致西路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总指挥徐向前最后是化装后才回到陕北。马步芳后来去了沙特,据说后人还开了一家石油公司。
好了,这就是西北三马。解放后,枪什么的都应该没收的。为什么化隆这个地方突然成为黑枪集中地呢?
一是本地本来就有一些黑枪,都是旧军阀时留下来的。二来,到了后面,一些国有企业关闭,很多机械设备闲置没有人管理。而化隆以前有兵工厂,有技术有设备,又有一些失业人员,就开始造起了这个黑枪。据说第一个老师傅就是当年马步芳的枪械师,所以做出来的枪的确比较精良。
那么,化隆这个地方因为造黑枪富裕了吗?
当然没有,造黑枪一把的利润虽高,有个三四百块,但毕竟是非法犯罪的,再说也是小作坊,能赚多少钱?所以不但县里没富,反而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县的治安非常差。
可是,现在谈起化隆,大家第一印象不是黑枪,而是一碗面,这碗面就是兰州拉面,不知道的以为是兰州人开的,其实不是。出去开面馆的其实是化隆人。他们只是觉得兰州拉面这个名字有传统,所以用了,一用发现效果很好,所以现在全县有数万人在外面开面馆。
是谁第一个出去开面馆呢?这很难考证了,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化隆人出去打工,发现吃一碗正宗的家乡面很难,就萌生了开面馆的想法,一开始是在福建厦门这些经济开发区弄。大家也知道,沙县小吃也是厦门这里开起来的。厦门算是小吃发源地了。
开了以后,发现拉面这个生意真不错,制作方便,符合快销品的特点。点餐之后,三四分钟就给你端上来了,而且价格便宜,我记得十多年前,我在深圳吃是五块一碗,还带牛肉,对白领也好蓝领也好,都是很不错的选择。所以生意非常好。
第一个人开好了,回到家乡传授经验,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出来开。渐渐就形成了风气,家乡的政府也开始大力支持。最终形成全县三分之一的人在外面开面馆。他们从兰州“借”来了兰州拉面这个马甲,闯出了一条生存致富之路~
现在兰州人看到化隆人把面馆开到全国,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这碗面市场价值这么大,他们现在也开始出来开面馆了。
那么,化隆的黑枪还有吗?嗨,能靠拉面赚钱,谁苦苦哈拿命去造黑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