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人无笑脸莫开店”,后半句更经典,领悟后生意自然会好起来。
人类在艰险的环境中不断进化,最终有了文明的出现。从狩猎为生,到圈养动物,种植粮食,人类大获成功,不仅种族数量直线上升,还成为了难以超越的强者。
农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整个历程,在《管子·小匡》中也有“士农工商四民”的记载。那么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农民很早就出现了,因为农作物是生活所需。而商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在古人的记录中可以看到,商人是排在“四民”最后的,也就是说地位是最低的。这些人为何会自愿成为社会最底层的人呢?据史料记载,商汤时期的纺织业相当发达,商汤为了削弱夏的国力,便组织妇女织布纺纱,用以换取夏的粮食。
最后的结局是,商汤灭了夏朝的统治者夏桀,建立了商朝。然而当周朝建立后,商族人的身份来了一个本末倒置,瞬间由统治者变成了周朝的奴隶,生活变得十分艰辛。商族人为了过上好日子,纷纷重操旧业——做生意。
时间久了之后,人们便有了一个在心里接受的看法:商族人就是做买卖的人。简称“商人”,这一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商人和其他所有职业的人都是平等的。因为经商能够赚取更多的财富,如今的商人往往拥有更多的优质资源和生活质量,其地位也日益攀升。
很多年轻人都有自己创业的理想,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一片天地,从而获取更好的生活水平。但数千万的创业大军中,真正能够成功的并不多。
对于经商的人而言,脑子要转得快,眼光要独到,说话要有艺术水准,这样才能在商场中处于屹立不倒的地位。
而老祖宗早就有了忠告,这种以俗语的形式传播下来的经典语录,至今还被广为传颂。前半句是:“人无笑脸莫开店”。
正所谓笑一笑,十年少。干净的笑容能很快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本来互不相识的两个陌生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出信任感,这也是促成交易的有力保障。
试想一下,在一条竞争激烈的小吃街上,大大小小的店铺整齐地排列着。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都在依靠各种促销活动和过硬的行业水准谋求发展。但能够让顾客深深记住的除了味道,还有老板的待人态度。
笑脸相迎的肯定会给顾客一个很好的就餐心情,这样的服务是很贴心的,也是留住回头客的有力武器。在其他各方面都大同小异的情况下,一个带着灿烂的笑容和动听的话语,一个板着脸爱搭不理,说话难听,谁更能长久地生存下去,不言自明了。
如果连笑脸相迎都做不到的话,那奉劝你最好不要去开店了。这是老祖宗在无数次实际生活经验中得出的结果,听了劝告就能少走弯路,径直走向成功的彼岸。
其实,这句俗语还有后半句,细细品味一番会恍然大悟,这是更加经典的经商总结:“会打圆场自落台”。
正所谓“无奸不商”,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无商不奸”。当然这并不是纯粹的贬义,而是偏向于中性。因为经商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获取利润,要把财富聚集在自己的腰包里,不“圆滑”一点,怎能促成交易呢?
这与诚信经营并不矛盾,打出去的招牌和承诺一定要兑现,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来谋求利益,也给了消费者一个心甘情愿掏钱的理由了,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呢。
打圆场不是“和稀泥”,这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项艺术。打圆场有一个清晰明了的目的,那就是缓和紧张气氛、调节人际关系。一个会做生意的人,肯定是“油嘴滑舌”的语言大师。不仅如此,还要深喑处世之道,方能游刃有余,财源滚滚。
把这句俗语“人无笑脸莫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真正的精髓领悟了以后,生意自然会好起来,开门做生意的人,不妨试试。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