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一场慰问新就业群体的活动正在通惠河畔产业园区内火热进行。书法家们兴致盎然,挥毫泼墨,为新就业群体代表们送上充满关爱的“新春福包”。
与此同时,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的新春大集展卖活动开设在企业园区内,企业职工和社区群众涌进展厅争相采购,消费场面年味十足。
这,只是北京基层社区迎春活动的熹光与剪影,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时间节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正在热烈展开,如火如荼。
关爱新就业群体
实现双向温暖奔赴
一位社区小居民高高挂起“福”牌。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的慰问联欢活动上,书法家王伟和杨东方笔走龙蛇,于方寸之间精彩演绎。辖区内各平台企业的新就业群体代表不时发出赞叹,高兴地接过洋溢着喜庆的“福”字和春联。
一位来自某餐饮平台的王姓小哥说:“身在异乡,我们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与关心,我要把这份沉甸甸的心意带回家,与家人分享祝福。这也激励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明年的工作中。”
新就业群体代表开心展示收到的祝福。
新就业群体既是城市运行的重要保障者,也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目前北京有新就业群体约33万人,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是新就业群体比较集中的地区。2024年以来,半壁店村通过建设“通惠河畔文化创意产业园新就业群体全时驿站”、搭建交流平台、提供职业保障支持等措施,切实为新就业群体解决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为北京市朝阳区首个新就业群体“友好村庄”。
基层单元在关爱新就业群体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我们坚持以团结凝聚、关爱服务为出发点,让新就业群体能够安心立足本职,积极参与到地区的发展建设中来,切实收获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高碑店乡半壁店企业社区党委副书记王霞这样介绍。
想职工群众所想
新春大集惠民生
1月16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的北京同仁堂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办起了新春大集,街道辖区内的企业纷纷响应,搭建了近40个展台,面积达450平方米。
新春大集展卖现场。
此次新春大集有两个特点:一是产品涵盖了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不管是老字号的糕点糖果、饮料、阿胶糕,还是环保高效的清洁洗护产品驰名品牌的羊绒羊毛服装,应有尽有;二是以惠民为本,产品促销力度大,销售价格多为八折以下,有的产品价格甚至低至一折。
中午时分,一位拎着大包小包的女职工走出展厅:“平时工作忙,确实没有时间准备年货,现在新春大集开进企业园区,我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就采买完成。感谢主办方,真是想我们之所想。”
东铁匠营街道合作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何梦竹表示:“新春大集计划在辖区内的参与企业间流动进行,不仅拉动消费,助力企业发展,更重要的是把‘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落到实处。”
文化活动有“声势”
提升幸福“成色”
古筝悠悠,7岁的小朋友娴熟地演奏名曲《浏阳河》;葫芦丝悦耳,14位老年居民组成的演奏队动情吹响《月光下的凤尾竹》……1月16日,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刘家窑第三社区新春联欢会老少同堂,年节氛围拉满。
1月17日,随着社区民乐队奏响欢快悦耳的经典乐曲《金蛇狂舞》,东铁匠营街道蒲黄榆第三社区新春联欢会拉开序幕,朗诵队、模特队、合唱队纷纷登台献艺。温暖热烈的气氛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活动结束后,居民们拉手恳谈,久久不愿离去。
王美意、安宝兰两位老人都是社区活动积极分子,她们表示,参加社区活动,幸福感和获得感都得到提升,对社区生活十分满意。
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蒲黄榆第三社区的模特队进行精彩表演。
谈到为何会有如此凝聚力,东铁匠营街道蒲黄榆第三社区党委副书记索娜介绍:“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我们以支部为单位进行网格划分,确保每个网格中都有20个以上的积极分子。党员带头影响居民,社区活动覆盖面不断提高,吸引了一百余位社区居民参与。”
蒲黄榆社区是老旧小区,存在缺少物业、环境促狭等管理难点。“文化活动依托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在丰富精神生活的同时,居民素质得到提升,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环境清扫、治安值守等社区治理工作也顺畅起来。”东铁匠营街道蒲黄榆第三社区党委书记崔海燕总结道。
非遗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是社区文化生活的亮点。
1月17日,朝阳区高碑店乡太平庄社区“金蛇送福童乐会”的活动现场,社区党委书记王丹讲述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申遗成功的意义,启发孩子们对春节文化内涵的理解,激发他们对这一传统节日的自豪感。
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街道非遗讲师高雪(中)在对居民进行辅导。
1月21日,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街道“大寒迎福·新春墨香浓”写福字活动从非遗文化宣讲的角度切入,居民们围坐桌前,认真聆听天坛街道非遗讲师高雪讲授“福”字的起源、演变与文化渊源。在下笔写“福”字时全神贯注,一笔一划间尽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以非遗文化资源为抓手,天坛街道积极探索以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惠民工作新路径。天坛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党群活动中心)工作人员程凯西介绍:“一年来,我们开展的‘二十四节气’品牌活动,以及以皮影、京绣、拓印为主题的‘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都非常受欢迎。”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太平庄社区“金蛇送福童乐会”活动现场,社区工作者石艺晨(右一)协助小居民完成作品。
“每次参加活动居民们眼中渴望的光芒,都是对我工作的鼓舞和促进。”讲师高雪说道,“居民参与非遗文化活动的意义不只在于丰富知识、愉悦精神和美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以感恩之心接力
传递奉献“爱”有回声
“爱心编织小组”是有着鲜明公益特色的活动组。1月21日,在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刘家窑第三社区,“爱心编织小组”成员们手中的毛线与钩针正上下翻飞。一旁摆放的制作完成的精美书包,是为社区高龄老人准备的新春礼物。
“爱心编织小组”的王阿姨在展示手工作品。
“‘爱心编织小组’已成立二十多年,期间坚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比如响应中国妇联组织的给偏远地区织毛衣的活动,每年都要捐出一二十件。”东铁匠营街道刘家窑第三社区党委副书记郭雪梅介绍。
社区副主任李响解释了大力支持“爱心编织小组”活动的初衷:“这是因事制宜,毕竟有些高龄老人不再适合参加比较剧烈的活动,但又需要在团体里交流和互动,她们也愿意发挥余热尽一份力。”
“社区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我们的晚年生活。手中编织的不仅仅是毛衣,更是一份爱心,我们要把从社区得到的关爱再传递下去。”编织小组组长孟阿姨说。
“以奉献精神传递爱心”也是居住在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大郊亭社区的冯女士的愿望。冯女士是朝阳区珠江帝景太极气功辅导站的会员,她说,2024年最大的收获是通过考核成为北京市健身气功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珠江帝景太极气功辅导站的会员们亮出绝活庆贺新春。
1月18日一大早,太极气功辅导站的会员们就开始拍摄庆贺春节的视频短片。摆出一字马,一招一式藏功夫;围上大红的围巾,喜庆气氛显精神。“为了充实退休生活,六年前我开始学习太极拳和健身气功。期间站里的指导员一点一滴对我进行传授。通过锻炼我发现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都有提高,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这次考取北京市健身气功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我也想把‘奉献、服务、健康、快乐’的精神传递下去。”冯女士这样说。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太平庄社区小居民参与新春抽奖活动。
社区是家的延伸,是居民美好生活的承载地。小社区释放大能量,小单元赋能大民生。新时代文明实践正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社区生根、发芽。
文|摄 记者 于 芳 刘坤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