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杭州市坚持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致力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实践的市域样板。由杭州市教育局指导,杭州市校园短视频联盟主办,杭报集团杭州网精心策划并推出的《杭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名校长访谈》系列栏目全方位呈现学校在推进杭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携手书写杭州教育的新篇章,讲好属于杭州的新时代教育故事。
本期《杭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名校长访谈》特别邀请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申屠永庆,分享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在高质量发展上的探索。
杭州保俶山边,西子湖畔,静静坐落着一所美丽的中学——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西湖的柔波与翠峦,如诗如画地滋养着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校园的朗朗书声,在湖山树影中摇荡传递。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近日,我们邀请到浙大附中党委书记申屠永庆做客栏目,聆听西湖之畔的这所校园里,那些关于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对话,关于成长、启迪与觉醒的旅程。
文化立校,西子湖畔的教育明珠
浙大附中,这座坐落在杭州西湖畔的学校,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谈及网友赋予的“最杭州的现代化高中”评价,申屠永庆书记带着欣慰与自豪。“最杭州”,仿若一抹灵动的底色,晕染出学校浓郁的本土风情;“现代化高中”,则似璀璨星辰,照亮了育人之路的前行方向。
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947年的杭州明远中学。当时明远学社成员目睹国家贫弱,成立学校的初心是“人格教育恢复革命之元气”。从此,“培养健全人格”成为明远中学的办学宗旨。
1959年,学校划归浙江大学。申屠永庆书记介绍,时任主持工作的浙江大学副校长刘丹同志对学校十分关心,提出三个“一”:给浙大附中一个身份;给浙大附中一点家底;给浙大附中一批教师。
自此,浙大的“求是创新”精神如同一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注入附中的血脉,使其在创新的浪潮中扬帆起航,“求是创新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中。”
从弥陀寺的初创,到郭庄的辗转,再到曙光路的扎根,浙大附中的发展与西湖的山水文化相依相偎。
申屠永庆书记强调,学校的本土特色是其发展的重要根基。“我们充分利用西湖的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中成长。”
完善人格做人的明远文化、求是精神做事的浙大文化、和谐气质塑形的西湖文化,共同构成了浙大附中的灵魂。这三种文化融合在教育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浙大附中人。
创新教育,培育时代的创新英才
浙大附中在守正创新的征程中,宛如一艘稳健的航船,既坚守着传统文化教育的港湾,又勇敢地驶向创新教育的海洋。
申屠永庆书记认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生要适应变化的世界,走向社会。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学生没有创新能力,是很难适应的。”
“我们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更注重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不是去解题,而是去解决社会问题,所以他要懂得知识的应用。”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得到锤炼与提升。
在申屠永庆书记眼中,每个学生都是“潜力股”。“创新有不同的方面,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能力。很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潜在的、需要去挖掘的。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去挖掘。”
“现在讲到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我认为中学阶段是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基的。拔尖不是掐尖,要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培养。”
创新教育的模式,如一座坚固的桥梁,将学生与时代紧密相连。
信任不放任,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设计
陶行知先生曾言:“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浙大附中也正是如此,于西湖之畔,为学生营造了一片自由成长、充满活力的教育天地。
在申屠永庆书记的书桌上,经常有纸条或者信,内容从篮球场灯光,到社团活动经费……这些大大小小的诉求,如同一面面镜子,反映出学生内心的渴望与困惑。
申屠永庆书记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宽广的胸怀,认真倾听每一个声音,站在学生的视角,解读他们的需求,给予理解与引导。
“对孩子信任不放任,这是很重要的。信任孩子,他才会提出自己的想法、诉求。所以我们的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当然,不是所有诉求都是正常的,我们也不能放任。”
他回忆起有次运动会,天气阴雨,跑道潮湿。迎面接力项目中,高一高二比赛时,有同学摔跤。那么高三还比不比?“为了安全起见,我原本想到司令台上宣布取消比赛。”
“但想了想,运动会是学生的,要让学生来决定。最后24个同学,4个弃权,4个要坚持比赛,还有16个说不比了,因此比赛才取消。”
“信任不放任”,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学生的心门,也开启了那扇自主成长的大门。“所以在浙大附中校园,孩子与我之间,与老师之间都是很融洽的关系,这就是学校的样子。”
“育分”到“育人”,塑造全面发展的栋梁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申屠永庆书记认为,“教育的高质量一定体现在学生身上,体现在我们的育人水平和能力上面。”
“我们一直致力于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2013年开始,我们抓住新高考改革的机遇,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
申屠永庆书记介绍,“具体而言,我们构建了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一是校本核心素养体系,培养浙大附中学生的人格力、学习力、健康力、审美力、实践力。”
二是学校课程体系。“我们主张文化立校,课程育人。文化包括明远文化、浙大求是精神、西湖文化等,形成基于办学历史和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像浙大附中的‘三跑’:每天跑操、每周跑山、每年跑湖,成为学生毕业后的美好回忆。”
三是学生生涯发展的体系,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指导学生规划学业、专业,甚至人生。
四是学习空间体系,营造学习生态环境。值得一提的是,浙大附中打造学科教室,让选择同一门科目的同学,走进相应的学科教室,对学科学习有兴趣。这一举措在全国范围而言都具有引领作用。
五是学校治理体系的建设,保持有序、有效、有品。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面对未来教育的风云变幻,申屠永庆书记依然充满信心,拥有教育追求。在他看来,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浙大附中肩负着为学生奠定坚实基础的重任。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浙大附中将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助力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追逐梦想,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