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黎奥运会归来后,先农坛体校的教练、运动员合影。 先农坛体校供图
10月28日,先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简称“先农坛体校”)发布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拟聘用王楚钦至乒乓球队运动员岗,王妍雯至女足队运动员岗,这则消息让建校68年的先农坛体校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一座先农坛,半部新中国体育史。”建校68年,先农坛体校为中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作出历史性贡献,培养世界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冠军达到101人次。从2004年雅典奥运会至今,先农坛体校每届奥运会都有金牌入账,至今已贡献了19枚金牌。今年巴黎奥运会,北京体育健儿共收获5枚金牌,其中3枚来自先农坛体校。用校长姚强的话来说,“先农坛体校是北京体育扛大旗者。”
榜样
“像王楚钦这种奥运冠军,能起到示范作用”
在先农坛体育场西南角,有座不太显眼的灰色建筑,从这座小楼里走出了30余位世界冠军。1960年,先农坛体校利用建设人民大会堂的剩余建材,建成了一座综合训练馆,后来成为体操、乒乓球队训练馆。尽管刚刚加固改造完,新京报记者走在馆里,仍能感受到岁月的印记。斑驳的大理石地面、楼梯和扶手,依旧保留着上世纪六十年代刚落成时的样子。
11月12日午后,一个普通的训练日,北京乒乓球队总教练张雷正在馆内手把手教着几名小队员。两个月前,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北京市参加第33届奥运会获奖运动员及其教练员和有关单位奖励的通报中,张雷与马龙、王楚钦等15人一起获得记大功奖励。
总教练亲自带青少年队员,这在很多队伍中并不常见。先农坛体校校长姚强表示,跟很多高校现在要求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一样,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49岁的姚强曾是一名出色的跆拳道运动员和教练,一手带出了奥运冠军罗微。姚强说,当教练那会儿,执靶(注:训练时教练给运动员举靶子)时一定会亲自执靶,这样才会最清晰地感觉到队员力度发到哪儿了,动作是否有瑕疵,跟站在旁边看着是不一样的。
王楚钦在10岁时入选了北京队。 资料图/新华社
张雷执教的这些小队员,多是他亲自把关选中的,一如他14年前把10岁的王楚钦选进了北京队。巴黎奥运会后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张雷说当时一眼就看中了王楚钦,“试训时,没有一个孩子不紧张的,他进来的时候叉着腰,我觉得这孩子有一股子拽劲儿。”
姚强也表示,当年选王楚钦其实很简单,就看这小孩有那股劲儿,“这个是要靠感觉的,选才对了就成功了一半。”至于感觉这个东西,姚强坦言可能只有伯乐级别教练才能看得到,这需要他们在这个项目深耕多年,对项目有充分的了解。
先农坛体校是王楚钦梦开始的地方,如今他又回来了。10月28日,先农坛体校发布公开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拟聘用王楚钦至乒乓球队运动员岗,王妍雯至女足队运动员岗。
重回先农坛,王楚钦在训练、生活等方面跟之前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行政关系进了编制内。
公示出来后,不少人见到姚强都会提到这事。他笑着说,王楚钦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奥运冠军也要努力考编,“像王楚钦这种奥运冠军,更多起到的是示范作用,我觉得挺好。在他们身上你能看到努力、奋进、不服输的精神,他们就是青年人的榜样。”
王楚钦不是第一个回来的奥运冠军,雅典奥运会体操冠军滕海滨已经回先农坛当起了教练。“小队员在食堂里吃饭,身边就坐着王楚钦、滕海滨、杨家玉、肖若腾,那感觉是不一样的,榜样就在身边。”在姚强看来,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留下来执教,会让青少年对这个项目有更深的理解,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11月10日,先农坛体校2025年度二级运动班招生乒乓球项目进行了初步测试,来自全国的160余名青少年报名,最终能留下来的只有10人左右。先农坛体校成立当年,北京乒乓球队成立,先后培养出了邱钟惠、庄则栋、张雷、张怡宁、郭焱、丁宁、马龙、闫安、王楚钦等名将,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少年选手,多年来已经形成良性循环。“一个项目到了这个位置,就容易聚集人才。”姚强表示。
冠军长廊记录着先农坛体校的光荣历史。 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摄
历史
建校68年,郎平、庄则栋等名将从这里走出
从1956年到2024年,从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先农坛体育场东侧的冠军长廊记录着学校68年的历史。“一座先农坛,半部新中国体育史。”先农坛体校办公室主任赵蕴智说,这里可以算得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竞技体育的发源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乒乓球、体操、田径等多支国家队均以北京队为班底组建,郎平、庄则栋、崔麟等名将都是从先农坛走出来的。
1936年,先农坛体育场在先农坛原址东南角开建,最初命名为“北平市公共体育场”。前些年一次重建时,刻有“北平市公共体育场基石”的石碑被发现,如今立在先农坛体校门口,见证着这座体育场近百年的风风雨雨。
先农坛体育场是北京第一座大型公共体育场。1949年10月22日至24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市人民体育大会在此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0年间,扮演着国家体育场的角色,举办了多项大型活动和赛事。足球职业化改革后,这里曾是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1994年至1995年的主场。
1956年,先农坛体校成立,这是新中国最早专门培养竞技人才的训练基地,为中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建校至今,先农坛体校培养各项体育人才一万余人,世界三大赛冠军101人次,亚洲冠军150余人,全运会冠军90人次。
过去6届奥运会,从先农坛走出来的运动员拿到了19枚金牌。巴黎奥运会,北京体育健儿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贡献了5枚金牌,其中先农坛拿到3枚,分别是乒乓球男团金牌(马龙、王楚钦)、乒乓球混双金牌(王楚钦)以及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杨家玉)。
今年9月,先农坛体校被北京市委、市政府记大功奖励。姚强说,这是整个先农坛人的荣誉,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个荣誉对我们是一个莫大的激励,都给放到这个位置上了,怎么好意思不努力干?”
相比前些年,如今的先农坛体校有着顶级训练、体能、康复、诊疗设施。2022年底,由车库改造而成的体能馆投入使用。车道坡度被巧妙设计成冲刺跑道,配上可设定速度的追光系统,让运动员在冲刺训练时有了明确参照。
2022年底,先农坛体校由车库改造而成的体能馆投入使用,车道坡度被巧妙设计成冲刺跑道。 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摄
科研科负责人田中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改造后的体能馆由之前的500平方米扩大到了2080平方米,功能区分更加精准,并构建了数字化体能训练、运动恢复、营养补给、教学培训等综合训练管理系统,成为集训练、评估、恢复、培训一体化的先进功能场馆。
运动员和教练时期,姚强去过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观了不少先进的训练基地,对科学训练和康复有很深的了解,“有了科技的介入,一定会是事半功倍。”姚强很清楚竞技体育始终伴随着伤病,要在受伤与不受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他经常跟孩子们讲,训练过程一定要重视,不能受伤,“一旦伤了也要轻视这个伤,不能引起很大的心理障碍。”
去年4月,北医三院运动医学运动员诊疗康复基地在先农坛体校揭牌。每周三上午,来自北医三院91岁的运动医学专家田得祥还会来先农坛体校,协助运动员的伤病诊疗。自1959年首届全运会开始,田得祥便一直协助北京队的医疗康复等工作。
先农坛体校水疗和康复中心拥有水中自行车、跑步机(左上),冷热水疗(左下),水疗中心(右上)和微压氧舱(右下)等康复设备。 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摄
水疗和康复中心负责人罗滨介绍,先农坛体校目前配备有超低温舱、漂浮舱以及冷热疗等设施,可帮助运动员加快循环,促进代谢。水下跑步机和自行车则可帮助运动员术后更好地恢复,减少对关节的应力。此外,学校今年还投入使用微压氧舱,模拟海埂、多巴、拉萨、贵阳等高海拔地区环境,可提升运动员血氧,缓解身体疲劳。
去年杭州亚运会,北京网球运动员杨钊煊在比赛中前十字韧带断裂,当晚赶回北京手术,术后正是在先农坛体校康复治疗。今年中国赛季,杨钊煊已经健康地复出参赛。姚强表示,像杨钊煊这样的优秀运动员如果因伤退役,对中国网球和学校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这是他们不愿看到的。
先农坛体校承担着举重、体操、乒乓球等项目运动队及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作。 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 摄
育人
在校队员460余人,商竣程有望为北京队出战全运会
先农坛体校目前承担着乒乓球、体操、田径、网球、举重、女足、橄榄球7个项目运动队及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作,目前在校队员共有460余人。跟其他体校一样,这里的孩子已经脱离了正常的学校教育,但整个教育体系是通畅的。依靠就近的育才学校,他们可以完成小学、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还可以通过体育职业学院完成中专和大专教育,同等学历可以报考大学。
每周一,先农坛体校都会举行升旗仪式,姚强总是一遍又一遍叮嘱孩子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金牌优先、训练先行,这是我们学校的理念。我们不提金牌至上,但一定要知道这个学校是干什么的,就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当下诱惑太多,姚强总担心孩子们被带偏了。
姚强很少用“队员”来称呼学生,他更习惯叫“孩子们”,事无巨细地盯着大家的生活和训练。他会要求食堂工作人员把队员也当成自家孩子,不管多晚都得让孩子们有口热乎饭菜吃。
“一个运动队有传承拿金牌,食堂这些保障部门也是有传承的,在我们这种老基地里非常宝贵。而且来得晚的孩子,往往是主动加练或者是被罚的,这些孩子更需要吃到好吃的。”姚强说,不少食堂员工一干就是二三十年,照顾过几代运动员,知道哪些队员爱吃什么菜,在食堂转一圈就知道还有哪些队伍没来吃饭。外出比赛时间长了,队员们一回到先农坛就吃得特别顺口,因为有感情在,就像回到了家。
每年招生,姚强都会安排家长们仔仔细细参观学校,恨不得把他们留下来吃几顿饭再走,“这些孩子未来很多年都要在这里生活,家长们肯定很关心,了解了才能放心。”先农坛体校跟普通学校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常年吃住在这里,一待几年,甚至十几、二十年都很正常。
举重运动员艾雨南16岁时从密云来到先农坛体校,在这里一待就是18年,明年将开始他的第5届全运会之旅。“我打小就在这儿,早把这里当家了。”作为土生土长的先农坛人,艾雨南说,退役后会留下来执教,把经验传授给年轻人。
进入11月,先农坛体校开始了2025年度二级运动员招生测试活动。随着职业体育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先农坛这样的传统体校在招生方面也受到一定影响。体操队教练陈刚表示,北京的体操人口很多,但选择走竞技层面的孩子在减少。
先农坛体校校长姚强表示,学校现在正在拓宽培养模式。 先农坛体校供图
姚强坦言,学校现在正在拓宽培养模式,发现好的苗子,会跟家长协商合作达到共赢的效果。“如果把孩子送出国培养,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轻松负担,我们会给他们专业的指导,提供场地和一定的经济支持。”姚强说,到了一定的竞技层面,这些孩子需要专业人士去帮助提高。
目前,先农坛体校已跟19岁的网球选手商竣程就联合培养达成一致。小商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本赛季ATP(国际男子网球协会)世界排名进入过前50位,是男子网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今年夏天,商竣程在先农坛体校练了一段时间,非常喜欢这里的环境。
“这孩子我接触过几次,非常阳光,乐呵呵的,特别好。”姚强说。
不出意外,商竣程有望代表北京队参加明年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巴黎奥运会结束后,姚强把目光放到了明年的全运会。“先农坛一定是扛大旗的,这是先农坛必然的责任。”谈及在北京体育的位置,姚强自豪地表示,这是历史决定的,也是先农坛人的使命。
新京报首席记者 孙海光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