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个成人中有2人患心血管疾病,每年有458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在9月21日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成立会暨智慧医疗论坛上,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急危重症中心主任缪国斌援引《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指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是我国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
头号杀手背后,被忽略的心血管病院前防控
在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占首位。2021年,心血管病分别占农村、城市死因的48.98%和47.35%。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而放眼全球,心血管疾病同样是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有接近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大约占据全球年度死亡人数的31%。
针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频发现状,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建立覆盖全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和早诊早治体系,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上升趋势,将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万以下。
在推动心脑血管防控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些专家发现国内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存在预警不足的痛点。如何将端口前移、重心下移,把重点推到院前、基层以及家庭,成为防治工作难点与重点。
远程智慧医疗助力心血管病急救
心血管疾病大多是急性发作的慢性病,例如冠心病最大特点是患病时间长,患者往往需要持续照护、长期服药和高频复检。
每年新发心肌梗死超过100万例,心梗救治率不足5%。急性心梗急救黄金期仅2小时,但我国,心梗患者入院前平均延误时间达到5~8小时,三分之二的患者在入院前死亡,没机会到达医院。对于这种急性心梗的救治,院外的及时监测可争取到黄金抢救时间。在心肌出现闭塞的前40分钟内救治,可以挽救60%~70%的缺血区域;心肌闭塞后的4~6个小时后才救治,则可引起心肌的透壁性坏死;6个小时后才被救治,心肌永久坏死。
远程心电和互联网医疗成为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的帮手。在主旨演讲环节,缪国斌强调这一重要性,通过5G信息传输,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信息化链接,通过心电仪将伤员生命体征指标,平台会诊,缩短确诊时间与等候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
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得益于完备的院外监测,患有冠心病的刘大爷心梗发作时,被及时发现并被得到了第一时间的抢救治疗。平日独居在家的他,某天在家中吃饭时候突然胸部剧痛,立即用心电仪检测心电图。心电图红色预警,提示急性下壁、前间壁心肌梗死,高侧壁心肌缺血。互联网远程心电中心医生第一时间给刘大爷打电话,但连续三次,都没有人接听。医生于是告知刘大爷的儿子,刘大爷可能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督促拨打120急救电话。从发现急性心梗到等待急救车、到医院导管室,只用了一小时左右,刘大爷的生命得以挽救。
精准监测,及时预警,心飞碟®家用12导心电仪的“护心”保卫战
市场上的家用心电仪鱼龙混杂,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选择时,一是注意院外心电仪医疗标准必须是符合医疗级的十二导及以上导联的心电图,以便医生精准做出临床判断。二是方便日常监测,可进行心脏疾病自我管理,发病时心电图及时获取,复诊时给医生提供心电图变化情况作为参考。三是在应急情况下:心电数据可与胸痛中心、互联网医院、急救系统等实时连接,缩短应急救援响应时间,也有医生服务团队随时解读数据。
心飞碟®家用12导心电仪已升级到第三代,作为目前市面上操作最简单的十二导家用心电仪,它具备医院同等辅助诊断价值,适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院外心电监测。不同于单导、三导的产品,除了检测心律失常,它可以定位缺血心肌位置,也可以筛查各种心律失常。纳龙自动分析系统在测量过程中即可同步分析心电结果,测量结束即可同步显示结果,测量结果按照危险程度分为绿、黄、红三色,简单明了容易理解。为满足用户医疗咨询和线上处方需求,另设有医生读图和视频医生功能,世华慧互联网医院的专业医师24小时在线,一键连通,可以迅速给出专业的临床诊疗建议。
技术可靠的同时,操作便捷。产品荣获海内外专利的一体化电极设计,所有软件和通讯模块内置,无需电极贴片、无需连接手机、无需下载App,开机即可一键测量。不需要医学基础,老年人可轻松学会操作,只要将心电仪扣在胸前,直接手持操作就可进行心电采集,不到一分钟即可获得心电数据,如有异常可及时预警,用户也可通过“百洋心电”APP与线上医生进行24小时实时咨询,或通过“医生读图”功能在线获取专业心内科医生复核的心电诊断报告。
类似刘大爷这样的心脏疾病患者,尤其是心脏手术后的患者,比如心脏支架、搭桥术后患者,和射频消融、起搏器术后患者,以及心脏瓣膜手术、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平日里遵从医嘱、积极治疗的同时,院外监测与管理绝不可掉以轻心。
家用心电仪同样适用于其他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人士,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尿酸人士,年龄超过40岁的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以及超重或肥胖者,有吸烟、饮酒史者,生活不规律、压力大、经常熬夜的人士。关注健康的人群也可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