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发布《明明功能很高级,她却想给孩子换成基础款,小小智能手表难倒家长》的报道,聚焦青少年在使用儿童智能手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许多家长担心孩子过度使用智能手表,影响生活和学习,报道推出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网友“国柱”留言:儿子在学校攀比手表,还因被嘲笑手表不是新款哭了。手表已经有积分游戏、加群聊天、语音视频拍照等,还能下载百度、音乐、手表支付和游戏等,和手机基本差不多了。他经常躲被窝玩手表,生日愿望是买最新款。买还是不买?
网友“辉太郎”说:智能手表为了吸引消费者不停增加天花乱坠的功能,殊不知大人都容易上瘾,何况自制力差的儿童。应该限制智能手表功能的娱乐化、成人化。
也有网友提出不同意见,“还得看家长自己如何引导和沟通,跟手表本身关系并不大。”“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不应全盘否定电子产品,它不是洪水猛兽。是好是坏,还要看我们怎么去引导。”
29日,长江日报采访了部分从业人员、学校、专家,听听他们的观点。
智能手表代理商:
不必一味追求高价款
某品牌儿童智能手表专柜。记者覃柳玮 摄
李先生是某品牌儿童智能手表的代理商,他的网店生意火爆,每年都有几百万元销售额。李先生介绍,今年“六一”,他代理的品牌将推出全新产品,价格已超过2200元。他坦言,因为市场竞争的需要,近年来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价格也越来越高。
李先生介绍,目前市面上儿童智能手表的种类很多,有的甚至只要几十元。这样的手表大多是贴牌产品,且属于开放平台,可以下载各类应用,家长无法在后台监管。许多家长担心孩子使用时间太久,特别是群聊、微聊等功能,可能会存在一些恶搞、低俗的话语。
记者发现,市面上主流品牌的儿童智能手表都与家长的手机捆绑,家长端APP可以监控孩子手表的使用情况。
家长李雅娴说:“我在家长端把不需要的功能全关了。孩子刷钱、加好友、下载应用全都需要家长同意。虽然有点麻烦,但给家长多了一分保障。”
李先生说:“价位不同,功能和配置也不同。我建议家长选择大品牌的主流产品,这些品牌在儿童隐私保护、家长监管等方面有很成熟的技术积累。低价的产品功能会少一些,部分品牌在产品种类上也做了一定的区分。家长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产品,不用一味追求高价款。”
学校老师:
不建议家长购买
某品牌最新款儿童智能手表。记者覃柳玮 摄
青山区钢都小学德育主任骆然指出,学校不建议家长给孩子购买儿童智能手表。“家长买表的初衷是担心孩子的安全,主要看中定位和通话功能。但如今家校联系非常紧密,在校期间,家长随时可以通过班主任联系到孩子。放学时,低年级有80%的孩子有家长接送。按照学区划分,剩下孩子的家离学校也不远。家长没必要过度焦虑。”
目前,钢都小学对儿童智能手表没有“一刀切”。如果有家庭住址较远或家人无法接送等情况,确实需要佩戴手表进校的,需家长向老师提出申请。孩子进校时将手表交给老师保管,放学后再取回使用。
据了解,钢都小学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共同管理好电子产品的使用。在日常教学中,学校会加强对学生使用相关电子产品的正确引导。“只有形成家校社多方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切实起到防微杜渐的效果。”
骆然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社会在进步,越来越多儿童智能产品的出现是必然趋势,但青少年到底应该在什么阶段接触这些产品,还需要研究。过早接触电子产品是否会对孩子未来手机成瘾,或电子游戏成瘾造成影响,需要更多观察。孩子天性爱玩、会玩,我们希望他们玩在正途,玩得更有质量,健康成长。”
心理学教授:
让孩子在成长中获得满足感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晓边从事青少年研究40多年。他认为,手表成瘾和手机成瘾是一样的性质,有弊有利。“虽然手表屏幕小,但仍有助长孩子成瘾的趋向,影响学习、视力。目前看来,可能弊大于利了。”
从外因来看,商家推广、产品升级,对孩子都具有很大吸引力,同学之间很容易形成攀比。同时,家庭教育薄弱也会使孩子对智能手表形成依赖。
从内因来看,孩子之所以会成瘾,是满足感的缺失,孩子无法在成长中获得满足、独立、自主。学习、人际交往失败后,心里空虚,缺乏自信。智能手表成了儿童的朋友,孩子好奇新事物,还能躲避外部的复杂环境,沉浸在手表中。他们用一种虚拟的游戏躲避父母的监管、老师的要求以及同伴之间的不愉快。
郑晓边介绍,在克服成瘾方面,各地的家长也形成了一些经验: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协议,规定使用手表的时间,合理使用;增加孩子的社会价值感,通过别的方式获得社会成就,如学习好、帮助别人、体育运动优秀等;家长树立榜样;用替代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如舞蹈、游泳、书法等,孩子有现实的人际交往后,就没有时间沉迷于电子设备了;确实成瘾后,需要专业人员帮助,寻求心理咨询。
但郑晓边认为,要防微杜渐还是要从被动防守转变为积极参与。“应该重视孩子的素质培养,从小进行教育,增强孩子抵御诱惑的免疫能力;应该积极启发引导,强化网络的正面影响,生产企业应对产品进行分级,引入更多积极的内容;家长在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学习儿童智能手表的使用方法,家长自己先熟悉,才能更好监管。”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举报/反馈

长江日报

8992万获赞 100.2万粉丝
长江日报·影响有影响的人
武汉长江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