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根思连”官兵在老连长雕像前报告获得的荣誉 制图/首席编辑 杨芳芳
杨根思的床铺至今还保留着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杨晓妍/文 记者 时硕/图
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之际,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70多年前,时任连长的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发出的英雄宣言响彻连队。
2024年5月下旬,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全体官兵来到杨根思雕像前,高呼“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将连队荣获“时代楷模”称号的喜讯汇报给老连长。
作为一支以“特级英雄”连长名字命名的连队,70多年来,全连将“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烙印在灵魂深处。
走进“杨根思连”,总能感受到英雄宣言的回响。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在这里,听普通战士讲述他们沿着英雄足迹,在强军征程上续写的新的荣光。以下是其中三位战士的自述。
肖荣基 20岁 入伍2年
哥哥和老连长一样保家卫国
哥哥肖思远当兵那年,我12岁,印象里哥哥身穿军装特别帅。
那时候我就告诉哥哥:“等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当兵。”当时哥哥笑了,从那天起,我就期待着18岁的到来。
2020年6月,哥哥壮烈牺牲的消息传来,当时我16岁,万分悲痛,参军入伍的信念却没有动摇过,反而愈发强烈。他在日记里写过: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
我下定决心,哥哥的心愿我要继续替他走下去。成年后,我在父母的支持下保留学籍报名参军,第一次来到“杨根思连”,我觉得自豪和光荣,因为这是英雄连队。
到连队的第一天,点名时第一个名字是“杨根思”,听到全连官兵齐喊“到”时,我差一点落泪,因为在哥哥的连队,第一个点“到”的是哥哥的名字。
刚入连时,我的体能还比较弱,2023年年底考核时,400米障碍我特别不熟练,看着同年兵一个个都成功了,我却做不到,有点想放弃。我的排长一边为我讲解,一边示范,直到身上擦破皮、手都磨肿了,也没有抱怨。我想着老连长“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练了一整个下午,最终收获优秀的成绩。
起初,也有人因为哥哥的光环质疑我,但对我来说,压力就是动力。每到晚上加训难以坚持时,我就会想起哥哥,他在那么高的海拔上,面对那么困难的条件都可以坚守,我也可以。
在我看来,哥哥和老连长有着共同点:老连长是坚守阵地,人在阵地在;哥哥是保卫边疆,寸土不让——他们都是保家卫国,面对困难不退缩的英雄。
赵亮 26岁 入伍9年
不畏困难全旅第一
从参军入伍,来到“杨根思连”那天起,珍视荣誉的火焰便在我心头燃起。
2019年,我经过连队的选拔,参加了旅教导队集训。走之前连长跟我说,这次的机会十分宝贵,希望我能代表连里争第一、扛红旗。
那时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能给老连长丢脸,“杨根思连”这张名片不允许他人质疑。但到了集训地我意识到,我将要面对的是全旅的精英,每个课目都有比我成绩更好的学员。为了连队的荣誉,我决定放手一搏。
第一次摸底考试,我考了第十名,兄弟单位的官兵在一旁打趣说:“我比‘杨根思连’的兵考得都好。”那时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觉得对不起连队。
在连里训练时,400米综合障碍项目一直是我的强项,排名前三,但集训期间周围战友都十分优秀,我只能排在中游。
为了提高成绩,我着重训练低姿爬行,尽量降低身体高度。为了提高自己的爆发力和速度,我拖着轮胎训练,胳膊磨破后血痂也磨掉了也不放弃。
当时正值7月,爬几次浑身就被汗浸湿了。之后我用弹力带加负重训练,找战友帮忙卡表、录像,一遍一遍地修改和调整动作,最终该项成绩排名第三。
每一次训练,我都把自己逼到极限。临考前,为了编写教案我经常加班到天亮,坚持不下去时,我会想:连队面临大项任务时,连夜奋战都没有人叫苦叫累,“杨根思连”的兵在遇到困难、面临敌人时,每一分钟都是我们争取胜利的好机会。
6个月集训下来,我以综合成绩第一名,实现了最初的目标。毕业总结大会上,队长让我指挥全队学员唱我们连的连歌——《我们的连长杨根思》,当时我特别自豪,我践行了老连长“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
孟筱垚 25岁 入伍6年
“杨根思连”的“许三多”
第一次了解“杨根思连”,是在电视节目《真正男子汉》上。新兵入伍我来到了这里,像荧幕故事照进现实。
不少战友叫我现实版“杨根思连”里的“许三多”,也许是因为“许三多”在影视作品上展示的腹部绕杠特长,和我擅长的单杠卷身上有相似之处。
其实,起初我对单杠卷身上这个项目并不热衷。新兵入连时,我能做十多个,平时的成绩在连里排在优秀。连队党支部发现了我的长处,一直鼓励支持我突破自己。
入伍第二年的全旅军人运动会上,我经过训练,单杠卷身上突破到30个以上的成绩,但当时的第一名已经可以做90个。
自那时起,6年间我一点点积累,一次定一个进步的小目标,并由小目标变成大目标,跟第一名的差距每缩小一次,我的信心就提高一点。
刚入伍时,皮肤还比较嫩,第一次训练单杠卷身上过后,我手心的皮肤全部翻起来,恢复期长达一个月。第二次训练时想到还会受伤,脑子里像有两个人在打架,最终都是“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引导着我坚持。
现在,我的手心已经起了厚厚的茧,冬夏会比其他战友更加耐冷热,即便是受伤,三四天过去就可以继续训练。
每个月,全旅会进行以考促训各项目创破纪录比武。今年1月到4月,我连续四个月打破了全旅单杠卷身上的纪录,5分钟做了94个。
入伍6年,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对老连长“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感悟更加深刻,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不放弃的信念。
记者手记
“三个不相信”何以成为精神纽带?
走进“杨根思连”,我似乎听到70多年前英雄宣言的回响:无论是走廊还是训练场,“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都在最醒目的地方;杨根思生前所在班的宿舍里,依然留着杨根思的床位;晚点名时,第一个点到“杨根思”,答“到”的声音响彻夜空。杨根思始终在这里。
童真和成熟很难在一个人身上同时体现,走进这里会发现,勇敢逐风的是他们,可爱坚忍的也是他们。我注视着每个官兵黢黑的面庞、坚定的眼神,听他们讲述战友们敢于亮剑、敢于攻坚、敢于胜利的故事,感受着“连魂”融进他们的精神血脉。
“杨根思连”每个官兵的床铺上,都贴有专属的“四言壮志”,人生格言、军旅诺言、战斗誓言以及临战别言。看到肖荣基承诺“接过哥哥手中的钢枪,继续前进”,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他苦训后想着肖思远入睡的场景。
走进河南许昌,无论是市委大楼、街道居委会,抑或是企业单位,到处可见“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许昌魏都区北大街道杨根思双拥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彩伦告诉我,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三个不相信”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图腾。
“三个不相信”何以成为精神纽带?在我看来,那是在英雄宣言感召下,对不怕苦、不服输、不放弃的不懈追求。我想,也正是这份追求,让一代代“杨根思连”官兵传续荣光的同时,不断砥砺前行。
举报/反馈

大河网

971万获赞 49.7万粉丝
河南省首家全国重点新闻网站
大河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