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8-19日举行的“燕园元培杯”2023-2024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南京一中于志恒、刘谨嵩2名同学斩获全国金奖!南京一中获得金奖人数位列江苏省全省、全市第一!一起来看2位金奖选手的学习经验分享。
百分百夺金,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是经教育部审批,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面向全国中学生的地球科学竞赛活动,是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本次竞赛由吉林大学承办,预赛吸引了全国近6万名选手报名,涉及31个省市自治区1490所学校。
此前,南京一中在预赛中共40人参赛,25人获奖,参赛获奖率高达63%。其中7位同学获得一等奖,6位同学获得二等奖,12位同学获得三等奖。于志恒、刘谨嵩2名同学晋级全国决赛,江苏省仅有17名同学晋级决赛,南京一中晋级人数位列全南京第一!在5月18-19日的决赛中,2名同学凭借扎实的学科基础,拿下全国金奖。
5月18日,比赛正式开始。上午为野外实践观察,下午在吉林大学前卫南区李四光楼进行笔试及野外实践观察答题。考试内容涉及地质学(含地貌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气象学、海洋学、天文学、环境科学,同学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的地球科学问题、完成与野外实践观察相关的科学问题。
刘谨嵩说:“与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同学们同台竞争,更让我体会到了地球科学迷人的魅力。对于我来说,地理学科的学习功在平时。认真听讲、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同时我也会把地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外出考察的实际结合起来。今年上半年,我走遍了南京所有乡镇街道,看到了农业的稻麦间作,看到了河流的凹岸凸岸,也看到了乡村聚落的聚集与分散。通过考察实践,我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具象化的认识,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将以理论、实践与热爱为动力,在地球科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于志恒说:“这次能在竞赛中取得一定的成绩,我首先真心地感谢学校给予的机会,其一,若是没有校内老师的支持与教导,我将不具有向这样一场全国层次竞赛冲击的能力和机会;其二,由学校提供的练习题与辅导书极大帮助了我的地理学习;其三,平时在学校中的学习为我的地理学习备下了足够扎实的知识基础,这在最后的考试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对于这次竞赛的成绩,我认为这与平时学习所积累下的知识和习惯有关。真正在地球科学竞赛中发挥作用的,是学习习惯和对这门学科的求知欲望,以及在任何学习过程中都不能缺少的‘坚持’。”
在一中,你尽情探索宇宙奥秘
地承千古,理蕴万物。地理学科包罗万象,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一把钥匙”。在南京一中,你可以做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真正探索地球科学、宇宙奥秘。
南京一中天文科技馆由天象厅、天文台和天文教室三部分组成。天文科技馆里有不同光学系统的天文望远镜、日珥镜
以及天文观测CCD等设备资源,为学生进行太阳、月球、大行星等天体的观测探究提供良好的条件。在一中,你可以随时来一场观星之旅。
校园内的气象观测站可自动实时监测校园内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力等气象要素,通过多媒体气象信息平台及时呈现,每隔20分钟更新一次,并与南京市气象台联网,实现数据共享。
古生物地质陈列馆以开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精美的矿物、不同类型的岩石以及不同地质时期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
共计170种标本。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用手触摸到形成了千万年、甚至亿万年的岩石和化石。
学校的数字化创新地理实验室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地理专用教室,在这里上课,头顶着蓝天白云,两幅语音立体地图可以让同学们任意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裸眼三D视频可以让同学们直观地立体地探究地理现象形成的原因。
地理过程探究实验室是同学们动手探究地理现象形成过程的场所,以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为核心内容,让学生在模拟地理环境中,“动手做”中学习地理知识,挖掘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在校内的日常教学外,南京一中地理组定期将课堂“搬”到大自然,组织同学们赴外考察、研学,在躬行实践中知地明理。
地理是人文历史,亦是自然科学。在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你将认识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种文化,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浪漫与诗意。
愿崇文学子继续怀揣热爱,探索地理的奥秘,揭秘宇宙的神奇。
通讯员 兰倩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王菲
举报/反馈

扬子晚报

315万获赞 28.2万粉丝
江苏省级报刊,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都市报
扬子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