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合成生物火热“出圈”。随着国家级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即将出台的消息传出,资本市场上合成生物概念股频频掀起热潮,成为投资新热点。
合成生物被视为继“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是全球生物技术领域的最前沿。关于这项技术,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合成生物就是让一个个细胞成为“超级工厂”,在定向改造后,源源不断生产特定的物质。它融合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种技术,能应用在医疗医药、农业、食品、环保、能源和新材料等众多领域。
从人造肉、人造蛋到人工合成糖,合成生物领域的一项项突破,正为人类打开“万物皆可造”的无限想象。同时,“造物”新技术也催生出万亿级产业新蓝海。
根据麦肯锡预测,未来全球经济活动中60%的物质产品可由生物技术生产。在2030年至2040年期间,合成生物技术每年将为全球带来2万亿至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对此,国内外都在加速布局合成生物新风口。相关统计显示,全国已有18个省(市)将“合成生物”写进“十四五”规划。
上海、杭州、无锡、常州等城市,近一年来动作频频,力图抢抓先发优势。
去年,杭州出台了全国首个支持合成生物产业的市级专项政策《关于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明确提出“打造合成生物领域的产业集群创新高地”。
产业,杭州在产业基础、人才储备、政策支撑等方面已有一定优势。比如企业方面,杭州已有杭州恩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衍进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珲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q。在科研方面,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在蛋白质设计与改造、基因编辑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标志性研究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城市竞争加速的背景下,如何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方向,成为一个关键课题。在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方向上,杭州也锚定了四个赛道,分别是生物医药、生物材料、医疗美容、化妆品等。
不过,当前概念的热度远高于产业的实际应用。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培育一个产业不在朝夕,合成生物产业更是如此,需要政府和企业携手做时间的朋友。
对杭州来说,不仅要成为入局者,更要成为领跑者;不仅要押注新风口,更要打造风向标。眼下最重要的是让政策发挥实效,加快培育和引进产业链上中游平台型企业,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合成生物领域集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相信合成生物将在这里蓬勃发展,为杭州产业结构的优化注入新动能。
举报/反馈

杭州日报

6678万获赞 52万粉丝
《杭州日报》 官方号
杭州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