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计划#

话说,最近的香港动作片《九龙城寨》很不错,就推荐群里的大公去看。结果,大公边呷玉冰烧,边优雅地让我滚。

哀,这年头群主不好当咯!

我不仅不能滚,还得为大公擦屁股。我让他好好写香港动作片系列,结果他直接将群名改成“吴港德”,就是粤语里“无讲得”,也就是“没得讲、没话说、没得写”的意思,怕群里新来的小朋友不懂,还专门用括号备注了自己是(群鸽王),就是字面意思,“放鸽子的大王”。每次看到这个名字,我都想抡起德国大肘子往他脸上呼,撑死他。您老人家对得起催更的读者么?

他傲娇地表示要写香港动作片源流也可以,可是对于怎么写胡金铨、张彻的风格,有些不好下笔,展开讲的话会变成另外一个话题,粗略讲又怕讲不明白,就犯踌躇,又想放鸽子。

我一看不是事,赶紧接了过来,答应这部分由我来试着写写,替他擦屁股。大公这才老大不情愿地答应了,就像一个傲娇的小公主在奴才的精心侍候下终于回了心转了意。

不过呢,擦屁股的活可是不好干。因为我真没有大公脑壳里能跑马的那些海量的港片知识点,尤其是古旧片就更是了解不足,而且他的风格我也学不像。只能勉为其难,努力努力再努力。

书归正传,说到香港动作片,现在的观众基本上是被徐克喂饱的一代。往上追溯,徐克之前是刘家良、洪金宝/成龙的时代。再往上是胡金铨、张彻的时代。古早时期则属于关德兴、曹达华,就不说了。

大公说的好,其实刘家良、洪金宝/成龙的时代是李小龙时代,但是李小龙死的早,他创建了一个时代,自己却不属于那个时代,被曾经为他打工的洪金宝、林正英、成龙、董玮等人给捡去了,坐享其成。

如果大家愿意看,本站就继续为大家写下去,共同回忆那个热血沸腾的时代。

这里要说的是香港动作片的第一个高峰,就是胡金铨、张彻所创下的时代,也即1960-1970年代。

胡金铨、张彻被誉为香港“新武侠世纪”的两大旗手。就好像一说武侠小说两大旗帜,那必然是金庸、古龙。其实,在这两个人之外,还有很多导演/武侠作家存在的。这里不展开,只说代表人物,就只谈胡金铨、张彻。至于楚原,则相当简单,因为他与古龙捆绑的比较深,可以单独开一篇。

这里更具体点,就只谈胡金铨、张彻的个人风格。这也是大公叮嘱的作业,是他撅起的屁股,号令我来擦干的。

还是拿武侠作家作比,我愿意将胡金铨类比为金庸,张彻类比为古龙。金庸小说的特点在于厚重,拥有深厚的历史背景,无论是早期的《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还是后期的《鹿鼎记》,完全脱离历史时空而写的小说极少,只有《笑傲江湖》《侠客行》没有具体的时代对应,其他作品都有。有了历史背景,就有了厚度。然后金庸小说还拥有宽度,他的小说涉及到的故事背景总是能够横跨大半个中国,《射雕英雄传》里从江南到蒙古,跨越南北西东。《天龙八部》里从大辽到大理,再到南燕,还有少林、武当, 在人物几乎跑遍了大部分中国版图。所以,金庸小说总是气势恢宏,挥挥洒洒,蔚为壮观。

古龙小说就不,他的小说几乎都没有历史背景,绝大多数都是架空的。而且,故事背景也不深厚,因为他擅长的是写人,尤其是写人性。所以,看古龙小说,大家记住的是李寻欢的宽厚待人、傅红雪的忍辱负重、楚留香的潇洒豁达,甚至小说看完后情节都忘的差不多了,但人物形象却不可磨灭。

胡金铨类似于金庸之处,同样在于胡金铨作品背后深重的文化背景,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而张彻类似于古龙之处,在于张彻作品也重在体现人物,擅长刻画主角的刚阳之气,你记不住张彻作品的情节,但男主光膀子大战对手的具体画面却挥之不去。

胡金铨、张彻两大导演风格不同,都是大宗师一级的人物,泰山北斗。

但是,宗师也不是一天就长大的,也有成长的过程。观察胡张的作品,他们的风格里的一些元素,其来源是显而可见的。

在香港电影崛起之前,世界领域内电影发展最繁荣的地方,自然是好莱坞,亚洲领域里则是日本,黑泽明、小津安二郎就是日本里的两杆旗帜,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黑泽明、小津安二郎在1950年代就功成名就,比香港电影火起来要早10余年。香港电影,包括台湾电影在崛起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学习了日本电影。包括香港歌曲,很多都是直接翻唱的日本歌曲,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王菲的《容易受伤的女人》、张学友的《秋意浓》等都是翻唱的日本歌曲,类似的有很多。

杨德昌、侯孝贤、李安作品里,就有明显的小津安二郎的影子。侯孝贤还专门拍摄了《咖啡时光》来致敬小津安二郎。

亚洲的经济发展,1950-1960年代是属于日本的时代,日本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文化上的繁荣。香港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崛起的年代属于1960-1980年代,与日本相比是后进生。后进学习先进,是应有之一。

胡金铨、张彻崛起于1960年代,那个时候香港经济刚刚起步,电影作为经济发展的附属品,同样属于草创期,所以胡张时期是香港动作电影的发轫期,有自己的格局,但并没有真正成熟起来。

所以,胡金铨早期的作品,明显借鉴了美国西部片与日本剑戟片,将别人的先进经验拿了过来,存在明显的学习阶段。

前文中提到《大醉侠》时,就有读者指出郑佩佩正反手持剑的动作是西洋技击,是胡金铨学习西方的典型元素,但一般观众看不出来。

“拿来主义”没什么不好,就看你消化的如何。包贝尔近些年翻拍了不少日韩影片,他就属于典型的消化不良,除了《大人物》还可以,其他都烂得一批,无力吐槽。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是在借鉴美国的《24小时》,从名字上两者就长的很像,而且马伯庸也没学好,后来烂尾了。

昆汀·塔伦蒂诺也借鉴也抄袭,甚至都是明着来,他在《杀死比尔》里甚至将刘家辉找了过来,就借鉴中国动作片里长胡子高手的套路,连名字都直接叫白眉道长,甚至还让乌玛·瑟曼穿上了李小龙的服装,就明着借鉴,但是特么就是好啊。昆汀不愧是昆汀,片子就是吊,没人说他不行。

我们拿胡金铨的《龙门客栈》作为代表来讲一下他的风格。

这部上映于1967年的影片,影响巨大,更因为后来徐克翻拍的《新龙门客栈》,让这个IP名流千古。徐克版已经拍得够好,成为了一代人的经典记忆。但是,如何细品胡金铨版,会发现其实胡版更上一层楼,比徐克版更隽永、更耐看、更经得起细品。

《龙门客栈》的故事是明朝中叶,中兴大明的尚书于谦遭陷害入狱,满门抄斩,只剩下一儿一女被押送塞外龙门充军。东厂太监曹少钦(白鹰 饰)意欲斩草除根,派人截杀两个孩子,被于谦旧部朱骥阻拦。曹少钦又派心腹皮绍棠(苗天 饰)和毛宗宪(韩英杰 饰)赶到出关必经之地龙门客栈拦截。其时义士萧少镃(石隽 饰)也赶赴客栈与栈主会合商议搭救忠良之后,朱骥与其女扮男装的妹妹朱辉(上官灵凤 饰)也赶到客栈,三路人马碰头,怀着各自目的,试探彼此身份,很快变成一场混战。此时,曹少钦也飞速赶来龙门客栈,武功极高的他是义士们的最后宿敌。

故事上属于典型的美国西部片套路,几拨人各怀心思地聚集于一个西部边陲客栈里,然后展开厮杀。大宗师胡金铨在创造故事时,明显借鉴了好莱坞西部片的手法,将故事放置于荒凉的西部,悄无人烟之地只有故事中的几拨人往来。

具体到对峙与打动动作,《龙门客栈》里的架势又明显借鉴了日本剑戟片的风格。对峙双方相互对着对方绕圈,然后一击命中。如果一次无法命中,就再次对峙,然后再争取一击而中,绝不废话,两个人之间你来我往的格斗并不多。这都是典型的日本剑戟片的风格。

我们熟悉的香港动作片,是后来的事,在胡金铨之前,只有关德兴、曹达华的动作片可以借鉴,其实就是没有借鉴。胡金铨直接抛弃了关德兴戏剧化呈现动作戏的方式,也抛弃了曹达华神魔化道路的方式。他能援引的例证,本就不多,而日本剑戟片因为接近儒家文化,更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为啥不直接借鉴,拿来用就是,只要把日本刀变成中式武器就好了。

胡金铨之所以为大宗师,就在于他明明借鉴了美国西部片与日本剑戟片,但是他是消化之后变成自己的然后再进行的利用,以至于点明的话很多观众都不觉得来自美国片与日本片,还觉得就是胡大师的原创。

之所以大家觉得一切都是胡金铨大师的原创,还在于他对细节的考究,在于他的融会贯通。胡金铨本身就是明史专家,他很多影片都讲的是明朝的事,《龙门客栈》之外,《迎春阁之风格》讲元末明初朱元璋手下义士在迎春阁客栈抗击元军的故事,《忠烈图》讲述俞大猷抗击倭寇的故事,《龙虎门客栈》讲俞大猷手下义士在客栈跟东厂番子搏斗救忠良之后的故事。

讲明朝故事,其背景的戏曲音乐、明朝的服装设计、还有东厂那种类似间谍的剧情设计,这些都是胡金铨考究过的。后来的《绣春刀》里锦衣卫的“飞鱼服、绣春刀”是有考究的,然后观众就大声叫好。而胡金铨电影里的考究,那简直不能再多。

我们都知道李翰祥是考据大拿,他片中甚至一个不起眼的小道具都极为考究,非常具有历史感。胡金铨比不上李翰祥,但差不了太多。现在任何一个导演,离他的考究水平,都差得十万八千里。

不仅如此,胡金铨影片里的构图,还有他的场景调度,无不营造出写意的中国风画卷。

更重要的是,胡金铨有思想,在《龙门客栈》里加入了自己的政治理念。想当年,《龙门客栈》实在太火了,于是台湾的大统领小蒋也想看一看,于是文化部门就找来拷贝为他放映。原本文化部门还想邀功来着,希望小蒋看完之后能够夸奖文化部门的领导指挥有方,台湾电影大获丰收。没曾想,小蒋看完脸色变得铁青,不置一言,掉头就走。

文化部的领导面面相觑,丈二摸不着头脑,觉得这明明是好事,却不知道哪里得罪了领导。后来,辗转打听,过了一阵子,小蒋才说这片存在政治问题。按照片中的说法,北京城里全是坏人,好人都要往西北跑,过了龙门就获得自由。这啥意思?这不就是在以北京暗喻台岛,龙门即台湾海峡嘛,过了海峡再往西北,那不就是大陆嘛。所以,《龙门客栈》是批判台湾腐败黑暗,向往大陆,胡金铨思想很坏很坏的。再往上说,就是老蒋时代,也是暗喻北京城里(国府)全是坏人,出了北京向往西北,那不就是向往延安嘛,抑国扬共,非常明显了。

政治人物果然有颗大脑袋,看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小蒋能够从字里行间看出胡金铨隐含的政治理念,自然非同凡响。很不幸的是,他看得很准。胡金铨的确是一位有左派意识的导演,他的思想偏左倾,不知不觉中就把自己的理念投诸到了自己的作品之中。仅凭这一点,胡金铨就不愧是一位大宗师。有政治理念,有思想,有理想,有关怀,还富有同情心,能够做到这样的导演不多。

徐克作为胡金铨的粉丝,也是他的接班人,想与胡金铨联手打造《笑傲江湖》。毕竟,《笑傲江湖》也在讲政治隐喻,正是胡金铨的拿手好戏。徐克做监制,请来胡金铨做导演。在两人的协商下,男主角令狐冲由金公主的一哥许冠杰饰演,任盈盈由徐克合作多次的叶倩文来饰演,还有片中的林镇南,选定了胡金铨的老搭档岳华,而武林高手风清扬,则让老牌武术指导韩英杰扮演。这韩英杰大公介绍过,也是大宗师一样的人物,对香港动作电影有巨大的开辟之功。

另外,徐克又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干将程小东,辅助胡金铨拍摄动作戏份。因为当时的徐克身为导演,正在执导李连杰主演的《龙行天下》,需要到美国拍摄。

结果,人在美国的徐克,原以为香港这边没啥事,毕竟他已经为胡金铨搭好了架子,只要按照节奏往下拍就是了。可是,没曾想《笑傲江湖》剧组不停打来越洋电话,都是投诉胡金铨的。一次还好,接二连三的电话打来,徐克坐不住了,就回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结果,发现胡金铨是真的老了,他对电影的要求尽管是精益求精,但严重拖慢了电影的拍摄节奏,而且胡金铨的想法与徐克班底的想法严重冲突,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

徐克一看不是事,干脆得罪自己的恩师胡金铨,将他赶出了剧组,而且将他已拍摄的胶片也弃之不用,重新拍起。真是万万没有想到,胡宗师起步阶段的《丁一山》,拍了后被邵逸夫付诸一炬,晚年居然再次遭受同样的命运,拍完的《笑傲江湖》被徐克付之一炬。命运,真的是一个会追弄的小精灵,净玩这种恶作剧。

后来我们见到的《笑傲江湖》,胡金铨只剩下了美术设计,其余全是徐克、李惠民、程小东的功劳。好在众人捧柴火焰高,《笑傲江湖》成了经典,许冠杰版令狐冲的放浪形骸与潇洒无羁范儿,也被誉为是史上最接近人物精髓的那一版,没有之一,无可代替。

但是,我们看到的这版《笑傲江湖》已经完全是徐克的模样了,人物满天飞,天马行空,再无胡金铨的考究与接近历史了。胡金铨讲究写实,徐克讲究务虚,两个人原本就是不可能合作起来的两代大导。

胡金铨的风格,徐克模仿不来。徐克的风格,胡金铨同样玩不起来。这种是两个时代的东西。其实两个人都属于浪漫主义,胡金铨是有基础的浪漫,是脚踏实地的浪漫;徐克则是空灵的浪漫,是蹈空蹑虚的浪漫。也可以说,徐克将浪漫主义玩到了极致,到了后人无法跨越无路可走的地步,于是武侠片/动作片亡于徐克,并非虚言。就像金庸将武侠扩展到了无边无际的宽度,而古龙更是将武侠小说写到了极致,都使人无法再超越。后来的黄易就只能写穿越,写黄色,剑走偏锋,因为在金古面前没得写了,只能这样写,不得已而为之。于是,武侠小说灭亡了,没法写了。

哦,对了,我们要说的胡金铨与张彻的风格比较,还是得收回来,继续谈张彻。

张彻与胡金铨比起来,最大的区别是张彻明显缺少思想深度,他的作品更偏商业一些。胡金铨讲究历史的真实,讲究文化传承,讲究思想深度,张彻就简单很多,以搏眼球为主旨。所以,晚年的张彻还能靠自己翻拍自己,在大陆继续收割了一大圈票房,圈了一大票粉丝。

对于大陆动作迷来说,张彻的影响要远大于胡金铨。因为胡金铨太古早了,够不着。而张彻晚年在大陆的合拍片潮里,以大宗师的身份,拍摄了《上海滩十三太保》《大上海1937》《西安杀戮》《过江龙》《江湖奇兵》《西行平妖》《神通》等作品,让大陆观众看得热血沸腾,爱不释手。

但是,《西安杀戮》(1987)就是张彻把《五毒》(1978)里冤案的主线放到了民国,《江湖奇兵》(1990)则处理成了舞台剧质感的《生死门》(1979),《西行平妖》(1990)改编自《红孩儿》(1975),《神通》(1993)则是重拍自《神通术与小霸王》(1983),原片是脱胎于《三国演义》中“孙策斩于吉”的情节,又结合了前一年的作品《五遁忍术》(1982)中的日本忍术。

那个时代信息不发达,大陆与港台之间的信息流通较慢,张彻就利用这种信息差,反正炒自己冷饭的行为绝大多数大陆观众都不知道,只知道他的新片很惊人,很好看。而且,演员也是大陆演员,看着也有好感。像《大上海1937》《过江龙》《西安杀戮》的的男主董志华,就是张彻大力提拔的大陆演员。

董志华是谁,他就是《功夫》里的五郎八卦棍“油炸鬼”。而且,他还是董子健的爸爸,第一经纪人王京花的丈夫。

《功夫》上映时,油炸鬼一现身,曾经张彻的老粉丝们就知道“小刀”现身,肯定是隐藏的高手。果然,当他操起一根擀面杖飞身而出,舞得水起风生,横扫斧头帮。周星驰果然没有请错人。

只是,那时候的张彻毕竟已经老了,毕竟是在吃老本,没有持续下去,也使得董志华、杜玉明、徐小建等一代人大陆影星没能走得太远。

这已经是张彻捧起来的第六批演员了。前几批中,第一批的代表人物是王羽、罗烈、郑雷和午马。第二批的代表是狄龙、姜大卫、陈观泰、王钟。第三批的代表是傅声、戚冠军、李修贤、王龙威和梁家仁。第四批与第五批有所重合,人员比较杂,代表人物有郭追、鹿峰、江生、孙健、钱小豪、程天赐、狄威等。然后,就是第六代大陆的一代人。

看到没?

张彻擅长的是带人。

这也是张彻影片的典型特征,就是写人,以展现人物的英雄气概为主,特别擅长凸显人物形象,非常感性,性张力爆棚,镜头冲击力极强。

用一个词来概括张彻的风格,就是“血气方刚”。就字面意思,“血”就是血腥,动辄鲜血淋漓,张彻尤其擅长“盘肠大战”,在打斗中不惜将肠子带出来,然后盘在身上继续斗,气势十足。“气”,就是英雄气概,张彻所有影片里的角色,无论正反,都将自己的气质写在脸上,一望便知,甚至可以从举手投足之中就可以看出角色性格来。至于“方刚”,那就是激烈的打斗了,“方”就是放得开,无妨碍,动辄光膀子大战,“刚”就是阳刚,就是刚烈,打得精彩。

上面说了胡金铨作为大宗师,他的成长过程中汲取了美国西部片与日本剑戟片的精华,融为自己的血液之中,自成方圆。张彻其实也是,他借鉴的是好莱坞的拳击片,同时也借鉴了日本的武士片。

拳击要打斗,都要光了上身,或者只穿简单的背心进行对决,形体语言毕现,所以在张彻的影片里,无论什么季节,只要开始打斗,主角们往往就要脱掉衣服,非要露出膀子才行。

后来的观众就会觉得好奇怪,为什么一定要光膀子呢?有知乎大神回答说,如果不光膀子不光上身,脱掉裤子光着下身对决的话,总感觉怪怪的。哈哈。

是啊,光着下身是耍流氓。光上身则可以充分展示形体语言,充分展示角色的英雄气概,这就是好莱坞拳击片带来的启示,张彻学得很好。明明有八块腹肌,不露出来捂着是不会被人知道的,既然有那可不展示呢。

至于盘肠大战,则借鉴的日本武士道动辄剖腹的结果。影片里双方对决,其实刺中小腹的机会远不如刺中胳膊、胸口机会多。但是,这种伤太正常,不够激烈,也不具有象征意义。武士道里的剖腹,就是切小腹,直到肠子露出外面,鲜血流了一地之后,剖腹者才会慢慢因为失血过多而死掉,这个过程极其惨烈,毕竟小腹不是心脏、大脑这样的要害部位,所以才有“介错”的说法,需要有一个朋友站在一边,承担“介错人”的角色,负责砍掉已将小腹剖开的自杀武士的头颅,帮助他快点死掉,以免受长久的痛苦折磨。

是以,“盘肠大战”拥有武士道的里杀身成仁的涵义。只是张彻没有胡金铨那么有思想,他的这个做法过于隐晦,并不能被观众所理解,只觉得盘肠大战过于血腥过于痛快,并没有往武士道精神上去联想。

无论如何,浴血的王羽、光膀子的狄龙、盘肠的姜大卫、生猛的陈观泰、半裸的罗莽......总是让人过目不忘。

本来还想拿张彻早期与晚期的作品,各举一例来具体说说,但字数已经太多了,就算了吧。

总之,对于胡金铨与张彻,这两位动作片里的泰山北斗,他们的风格,还属于香港动作片的草创时期,有着明显的借鉴痕迹,他们学习的方向,影响了他们的风格。胡金铨学习的好莱坞西部片的背景与架构+日本剑戟片的镜头布局及动作形式,张彻学习的是好莱坞拳击片的人物呈现形式+日本剑戟片里的武士道精神。同时,侯孝贤、李安借鉴的则是小津安二郎宁静的风格。至于比他们早一点的大宗师李翰祥就不,李大师是向中国古典文化里汲取养分,从经典戏剧及传统文学里寻找灵感。

胡金铨、张彻草创了香港动作片第一个高峰,也是过度时期,是向西方学习并消化的时期。香港动作片真正的高峰还没有到来,那要等到李小龙的横空出世。

李小龙的优秀,还不在于他会打,不在于他的功夫好,更厉害的是他懂电影,懂镜头。

大公已经提到李翰祥就对早期的功夫片批判不已,说全是中长镜头,只见一群人在那里乱纷纷,不知道在干什么,打得很不好看。其实胡金铨、张彻电影的打斗现在去看的话,也会觉得不好看,打的不行,动作戏不搞基。李小龙就不,他深得电影精髓,在他的电影里,打得生猛只是一个方面,他最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懂得如何在镜头里完美呈现这种动作。他的站位,永远能够恰到好处做到被镜头捕捉到动作的精妙之处,包括人物在镜头里的布局,动作的力度与尺度,都能够被巧妙地捕捉到,让观众回味无穷。

李小龙去世的过早,但是一批曾经在他的片场里演过配角,担过替身,跑过龙套的人,像洪金宝、成龙、林正英、元奎、董玮等人,却在耳濡目染中得到了李小龙的精髓,在李小龙之后将香港动作片发扬光大,真正开创出了盛世。

毕竟,香港因为“亚洲四小龙”的身份,成为了亚洲最发达的地方之一,拥有了电影全面繁荣的经济基础,洪金宝、成龙、林正英、元奎、董玮等人生逢其时,纷纷拿出了自己的作品,而且都火了。

更重要的是,香港电影新浪潮也来临了,在动作片领域,以徐克为首的新浪潮代表,更是全面发展了动作片的技术与技能,为动作片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香港动作片的时代,在经过了胡金铨、张彻的发轫期之后,终于全面繁荣起来。

这就是后话了,至于香港动作片如何“做大做强,再创辉煌”,就等着大公的妙笔生花了。

举报/反馈

邑人电影院

12.6万获赞 37.7万粉丝
深度挖掘电影背后的故事,一起涨姿势。
乘风计划作者,优质影视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