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 宋志平

好心态,好状态。

文 | 宋志平

来源 | 总裁读书会

非常高兴参加第八届中国企业领袖读享盛典,在这个盛典里有一个环节是来讲讲《稳健经营》这本书。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读书人,在世界读书日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关于书的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我原本想向大家介绍《稳健经营》这本书,但刚才于秉君关于这本书的领读,已经非常详细了(详见链接:宋志平《稳健经营》治愈了我的焦虑,并让我找到企业经营的增长极)。她是一个做企业的人,又是一个读书人,她可以说把这本书读透了。这里我就不再做具体介绍,而是给大家讲讲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以及写这本书的意义。

我在企业工作了40年,现在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会长,也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的首席专家。我以前做企业,现在看企业,近几年里我去了200多家上市公司、100多家非上市公司,也有不少心得体会,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我的书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大家也许会有疑问,宋总你是做企业的怎么会写书?你什么时候写书?如果深入了解,大家就会发现我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刚才于秉君讲到她学习过我的《经营方略》,《经营方略》实际上是把我过去这么多年来的一些观点、文章,有1000多万字,从中淘出来了35万字,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所以我时常说我的书不是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经营方略》便是从1000多万字里淘出来的我的一些观点,而且原汁原味地放在了书里,注明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事,所讲的哪些内容。

我觉得《经营方略》这本书的缺点是不像一本书,优点是特别真实。这本书是我后边写书的一个根,也是我的积淀,我很多的想法都是从这本书里成长出来的。

我还写过一本书叫《问道管理》。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管理系的主任带着5个EMBA的同学,每个礼拜天来到公司找我。他们先模拟了很多问题,来了以后和我谈,谈了之后记录下来。他们提了508个问题,这508个问题和我的回答就汇集成了这本书,也特别真实。

近几年我还出了几本书,分别是《企业迷思》《经营制胜》《三精管理》《共享机制》,这四本书实际都是我在给北大、清华、人大讲课的记录。《企业迷思》是我2015-2017年在北大讲了三年课,当时的题目叫《穿越迷思做企业》;《经营制胜》是我给清华五道口的博士生们讲的课,叫做《从管理到经营》;《三精管理》是在人大和北大光华讲的课;《共享机制》则是在清华和他们一起研讨做出来的。我的这些书都是先干、后讲、再写,最后出版的。

《稳健经营》是一本怎样的书

说到《稳健经营》这本书,是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的,是一个文集。我在财富出版社共出了三本文集,第一本是我退休的时候出的,把我过去40年里认为比较精华的文章和观点整理了出来,书名叫做《企业心语》,也就是我心中的话。

2021年上半年我还出了一本书叫《新机与新局》。2020疫情这一年我们面临很大的困难,那一年我想了很多,也讲了很多。面对这些困难,如何在危中看到机,如何在变局中开创新局,于是我把我的这些观点汇集了起来,形成了《新机与新局》。

《稳健经营》是在2021-2023年这三年,其中有两年疫情,2023年是恢复阶段,这三年里企业遇到了疫情的压力,也遇到了贸易摩擦的压力,我们也有很多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讲应该怎么做?与此同时,我们也告别了过去那种高增长时代,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时代,环境也都发生了改变。为此,我在想一个问题,之前企业挣大钱、热钱和快钱的日子已经结束了,今天我们需要面对现实,需要改变企业的一个状态,并找到一个新的活法。什么样的新的活法呢?我认为就是稳健经营。

中央讲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不仅是在大的经济政策下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可以用于指导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是充满辩证的。首先我们要稳,稳是基础,但稳不是目的,进才是目的,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像自行车理论一样,如果不骑就倒掉了。

前不久我带着北大光华的博士生到日本去访学,访学结束前我们和日本的企业家搞了一个沙龙,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当时有同学问日本的企业家,你们过去失去的30年,最大的教训是什么?他们说最大的教训就是泡沫经济以后过于谨慎,大家不贷款了,也不投资了,不发展了。不贷款,意味着银行就没有了贷款利息收入,这样存款利息也就没有了,所以日本今天40岁的人没有见过利息。今年刚刚开始有利息,从去年-0.1%到今年0.1%的利息,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

对今天我们中国企业来讲,我们虽然要稳,但还得进,我们不能躺平,得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既要有平常心,又要有进取心,把两者结合起来。

对于“稳”和“进”的关系,如果放在企业里,找一个合适的词,我认为就是“稳健经营”。什么叫稳健,就是稳而有力。稳健一词最早是讲古代看马,不能光看毛色,还要看它走几步,是不是走得很稳,是不是每一步都走得很有力。做企业也应该是这样,第一是要稳,第二还得走起来。这就是我讲的《稳健经营》。

越是困难的时候也是企业家进步最大的时候

在这本书里,我把它分成了五个大的篇章:资本的力量、企业的改革、从管理到经营、高质量发展、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并从我这几年几百篇文章中,找了主要的、有观点的一些内容和文章放进来,每一篇章选了10篇文章,一共50篇文章。

这本书虽是文集,但实际上它的内容和观点是很丰富的,包括今天我们面临的很多事该怎么去思考,该怎么去处理和解决等等,这本书里都涉及了。我个人认为,在环境好的时候,在企业顺境的时候,在企业能挣大钱的时候,企业思考的并不多;而在困难的时候,特别是在环境困难、企业也困难的时候,才是企业思考最多的时候,也是企业家进步最大的时候。

面对困难我们怎么看,又该怎么办?我时常说,不要害怕困难,害怕也没用,困难也可能是上天赋予我们的机会。因为对我们每个做企业的人来讲,在这样一个困难的情况下,反而会倒逼我们去想很多以前从来没想过的事,倒逼我们去做很多创新和改革。

在我过去40年企业生涯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常有人问我:宋总,你有没有遇到过困难?我说每一年几个小困难,每几年几个大困难。我遇到过很多困难,但对每一位企业家来说,应该把困难当作一种财富,企业家就是为克服困难而来的。

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就是那种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精神。事实上,我们不是愿意遇到困难,而是我们回避不了它。为此,我们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躺平、就抱怨,而是要面对它、解决它、跨越它,要因势利导,要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自己的企业创造一个小气候、小环境。如果人人都把自己的事做好,我们就前进了。

这本书书名虽然叫做《稳健经营》,但其实是相当积极正面的一本书。我觉得面对当下的环境,我们只能积极正面,一往无前。

好心态,在状态

《稳健经营》这本书里还反映了这样一个特点,我们的企业家是务实的。我常讲到企业家的四大主义:务实主义、专业主义、长期主义、人本主义,这些都是中国式企业管理的理念,是在中国这块土壤上,我们总结出来的。

过去我们基本上是学习西方的管理,过去西方的管理确实比我们先进。但今天世界500强中,我们中国的企业就有142家。就上市公司而言,目前我们有5400家A股公司、1800多家境外公司,而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就有7200家上市公司会员,这在30年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记得之前央企领导人到国外学习,大家都提出来能不能找个500强企业的总裁给我们讲讲课,能不能参观一个世界500强企业?那个时候我们就是这么想的。大家去看《繁花》里90年代的上海,上市前大家领认股证的情景,我们都经历过。

今天中国有70多万亿的市值,尽管大家觉得目前资本市场不尽人意,但毕竟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我们发展了一个很宏大的资本市场,5400家A股公司的收入,过去两年占到GDP的66%以上。毛主席讲过,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本书里还讲到了心态,到底用什么样的心态、有什么样的状态?以前我们在国资委开会,老领导经常讲在状态,你在不在状态?在我看来,躺平了肯定就不在状态了,躺平了就不是企业家了。

现在我们的国家需要我们的企业家立功,我们的民族也需要我们的企业家立功,有一点点小委屈、有一点点小困难,我们还是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它、解决它。企业家是新时代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中坚力量,我们的企业家带领着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企业再带领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又促进了我们的国家不断向前发展,就是这样一个大逻辑。

在座的各位大多都是企业家学员,我希望《稳健经营》这本书能给大家一些积极正面的信心和力量,也给大家一些看待困难和问题的辩证思维。这是我想做的事情,也是这本书真正的目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本书。

现在我退休了,目前还在做会长,一是多看企业,二是多思考,给大家多讲讲、多写写,我希望给年轻的企业家和经营者插上前进的路标和指示牌。

举报/反馈

中国企业家杂志

123万获赞 27万粉丝
讲好企业家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