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晰的记得,印度电影《流浪者》是在1978年左右放映的。可网上的所有信息都注明,早在1955年我们国家就放映了。天啊,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在哪个星球闲逛呢。
既然官方确认了1955年,那咱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应该算是复映。不晓得有多少网友跟我一样,在《流浪者》的复映中,嗨翻了自己、亲人、同学、朋友,那眼神、那拐着弯的唱调、那潇洒的输出输入,太棒了!可以说《流浪者》绝对是那个时代的歌舞片巅峰。记得当时有不少走穴玩演唱会的,台上的歌手若不唱一段《拉兹之歌》或《丽达之歌》,基本上就被定义为垃圾、骗子,啥也不是!纯走穴的!
我对《流浪者》的初观影体验就六个字“好听、好看、好蠢”:
“好听”就不解释了,听过的人都知道;
“好看”是基于故事情节、人物设定、矛盾冲突都很简单,不烧脑,老少皆宜。特别是拉兹出狱后那一段,能在激情欢快的乐曲声中边跳舞边把手伸进富人老爷的口袋,钱夹、卢比、钞票“哗哗”地飘出银幕,似乎是一段你我共享的幸福开挂人生——扑面而来。
“好蠢”是觉得拉兹的父亲怎么那么没有主心骨,偏听偏信旁人的污言秽语,大雨天把怀孕的妻子赶出家门,还固执己见地说什么“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种荒谬绝伦的混账话,蠢到家了!岂不知恰恰是这句话被导演、编剧往死里整,直至最后让拉兹付出了整个青春,锒铛入狱。
据说该片获得了1953年戛纳电影节金奖,导演兼主演拉兹·卡普尔当时才29岁。少年得志的拉兹·卡普尔其实早已享誉印度,1950年刚满26岁的卡普尔就已经创建了自己的电影公司,《流浪者》便是用自己的公司投资拍摄的、自导自演、片中的主要演职员也多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就连自己的亲爹都来助阵。他的亲爹是印度电影业的大前辈,大导演、大演员普利特维拉·卡浦尔。大家猜的没错,拉兹·卡普尔的父亲在《流浪者》中依然是拉兹的父亲,饰演丽达的老师、大法官拉贡纳特。而迷人漂亮的丽达扮演者纳尔吉司·杜特则是拉兹·卡普尔的情人,两人相处了8年,感情极为深厚,眼瞅着就要步入婚姻殿堂了,可结局是你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拉兹·卡普尔的父亲普利特维拉·卡浦尔出面制止了,他认为这门婚事不符合卡普尔家族的门第观念,拉兹·卡普尔绝不能娶一位演员做妻子。
这一次,拉兹没有像电影中那样,拿着刀冲向亲生父亲,而是隐忍屈服了,他默默吞下了印度教的种姓制度的苦果,有情人未能成眷属。尽管在《流浪者》中他曾向这个世界、向几千年的印度封建思想发起了无谓的挑战,可现实里的他,终归铩羽而归梵天一体了。
一、拉贡纳特为什么说“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
大法官拉贡纳特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观点,千万别当成是个人偏见,而是几千年来渗透到印度高种姓人群骨子里的钢铁信念。
大家都知道,古印度是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雅利安人来了以后,凭借超强的战斗力和神神秘秘的智慧,把旁遮普大平原上一切抵抗力量全部干翻,为了从精神层面和思想层面完成彻底的征服,他们大力推广婆罗门教,也就是现在的印度教,开启吠陀时代。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推行了种姓制度,将所有人分为三六九等。
雅利安人中的精英被封为婆罗门,掌管祭祀、传教、研究、教育、制度确立等职位,世袭罔替,永生永世;雅利安人的那些武将、优秀指战员等被封为刹帝利,负责部落、国家的管理、保护工作;原雅利安人中的那些服务后勤、吃喝拉撒睡的主儿被划定吠舍等级,他们实际上就是当老板、小店主等职位,挣到了钱拿去供奉前两个等级的祖宗们。第四等级的就是原住民和较早来到印度次大陆的乱七八糟的族群,他们得到了一个挺好听的称谓“首陀罗”,他们也是古印度的主要劳动者,是真正干活的人,数量最多。上述四个种姓都实行严格的“内婚制”,不能乱、要保持种姓的绝对纯粹。
还有一伙人,他们没入种姓制度法眼,而是四处流浪、偷鸡摸狗、没土地没资源勉强喘气活着的最底层人,他们被称为“jian人”或“达利特”。说白了,雅利安人压根就没把这些人当人,甚至还称他们为不可接触者。
电影《流浪者》中,生活在贫民窟里的人基本上都是jian民,是完全被忽视的一部分。大英帝国殖民印度后,稍稍为种姓制度松了松绑,允许人数众多的jian民跑上街头打点零工,弄碗粥喝,可经历几千年浸润的种姓制度早已成型,固有的种姓观念是改不了的了。所谓的松绑也就是换个形态,重新穿上了两大阶级的外衣而已,富人阶层、穷人阶层。
其实,单单的种姓制度还不足以支撑拉贡纳特的“血统论”,核心支撑点是与种姓制度并驾齐驱的奥义书“轮回因果”论。印度教中,生与死不过是人体生命形式的一来一去,重要的灵魂会不死不灭的。高等姓的至少有5次以上的轮回,因为他们种下的善因多,福报多,轮几下子就涅槃,灵魂升天了,成了与梵天、湿婆等众神一样的永生永世的神,再无惧生死磨砺,彻底脱离轮回业报,拿到终极形态。可低种姓和jian民则不同,他们要经历至少24道轮回以上,还不一定成。
比方说,一个贼死了,变成了月亮,月亮形成了云、下了雨,雨滋润了庄稼,人们收获了粮食,吃了饭食,饭食变成精子,进入母体,然后轮回完成一次,投生了。因为这个精子的前身是贼,所以没有福报,只有无尽的孽,这样的一次轮回依然是受困于业报,怎么办?三个大字“真没辙”,只能继续当jian民活下去。除非去修行,可修行之路被高种姓人挡着,你去了也没人认同。福报少,作孽多,甭说24次轮回,就是一百次一千次也白扯,最后的结局就是扔进阎摩界,灵魂虽在,但轮回时就不进人轮了,而是进牲畜道了。
就问你,狠不狠?
这就是大法官拉贡纳特能极其自然地说出“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主因。次因就是历史传承和自以为是的傲慢。
二、拉兹做的那场梦象征了什么?
《流浪者》中,拉兹与丽达热恋了。大坏蛋扎卡知道后用刀威逼拉兹,“听说你掉进情网里去了,没时间做咱们的生意了,是不是?”拉兹答道“不是的,我正准备做一单大生意,那姑娘家很有钱,你别着急,我得安排妥了才能下手。”扎卡很高兴,但不忘提醒拉兹,如果跟他耍滑头小心吃不了兜着走。
当天夜里,拉兹就做了一个梦:
一柱擎天直达天界,高高的柱子环绕了无尽的螺旋梯。估计拉兹是想沿着阶梯爬向最美好的天界。可半路上,他误陷修罗道,为各式各样的魔鬼纠缠,意图将他推入火焰滔天的深渊。拉兹拼命挣扎,恐惧中依然坚持向上,试图摆脱这一切。此时,云层之上的天界,丽达与众神女正载歌载舞,唱的什么我一句听不懂。云雾缭绕中,丽达看到了朝思暮想的拉兹露出了头,一旁的梵天头像硕大无比,看都不看拉兹一眼,似乎蔑视着拉兹做贼和他所干的事。丽达赶紧跑过来用手拉起拉兹,离开梵天处,一同向远处的湿婆雕像跑去。
接下来就是拉兹与丽达二同唱了,至于唱了什么,我还是不知道。看上去应该是丽达劝拉兹别悲观,一心向善一切就都会改变。就在二人正欢的时候,大坏蛋扎卡突然出现了,他如同一尊阿修罗用刀指向渺小的拉兹,意思是说,你别做梦了,消停地去当贼,回到现实吧!
梦醒了。拉兹哭倒在母亲的怀里。
那么这段梦是什么意思呢?
这段梦境可是导演拉兹·卡普尔用了大气力精心创作的,里面透着极强的批判和渴求意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梦境中的丽达额头上点缀着什么?注意到了吗?不是象征护佑的红点,而是一个发着光亮的半月牙。另外丽达唱歌跳舞思考的地点是在哪儿?没错,就是印度教中的比肩梵天的湿婆雕像前。
这说起来学问可就大了。湿婆是印度教中极为重要的神祇,被视为宇宙的毁灭者和再创造者,他在印度教神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头顶月亮神冠,手持象征毁灭和再创造的特殊武器——三叉戟。作为毁灭者,湿婆担负的就是清除那些过时、腐朽或无用的事物,为新的生命和创造留下空间。同时,还代表了改变、重生和再生的力量。
拉兹的梦境里,丽达俨然成了湿婆的化身,她的额头上嵌着湿婆特有的标志月亮,而且神女们围绕着丽达载歌载舞的大背景就是湿婆雕像。这还不明显吗?在梦里,拉兹多期望丽达就是湿婆啊!能发出神的力量毁掉不合理、不公平、不人道的世间丑陋啊,给拉兹一次机会,一次重新做好人的机会啊!由此可见,导演拉兹·卡普尔也是没办法了,想要倡导改变一些顽固的世俗风气都得求神了。
实事求是地说,这一段处理方式虽然很玄幻、很美,但还是有些突兀,宗教色彩过浓。尤其是让扎卡出现在梦境里有失偏颇。因为扎卡也是受害者,是宗教与种姓制度的牺牲品。但印度没有革命传统,即使圣雄甘地在世也只能玩玩不抵抗运动,想要摧枯拉朽地改朝换代,摒弃掉旧有制度简直比登天都难。没错,英国人是走了,可原来的老爷还是老爷,jian民依旧是jian民。
这个梦,很无奈、很虚幻、很无力、很印度。
三、悲剧性的大坏人扎卡既是挑战者又是勇敢的斗士
说说扎卡吧。大坏蛋的标签贴他脑门没错,这出戏就是因为他的一场报复而起。大法官拉贡纳特年轻的时候,曾对扎卡进行过一次公诉(因为那时候的拉贡纳特还是律师),脱口而出的“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起了效果。因为扎卡的爷爷、父亲都做过贼,所以当庭法官采纳了拉贡纳特的意见,主观判定扎卡有罪,毫不墨迹地把他送进了监狱。而真实的情况是扎卡没有犯罪,完全被冤枉的,或者说是受了种姓的牵连。
可有什么办法呢?作为jian民,他斗不过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啊。于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冤假错案诞生了,同时一份仇恨也深埋在扎卡的心里。
他要报复拉贡纳特!
出狱后的扎卡放弃了做好人积善事的念头,心甘情愿地沦为强盗。他时时关注拉贡纳特的行踪。终于逮到了机会,在一次拉贡纳特和妻子的出行中,他绑走了拉贡纳特的妻子里列准备加害。然而回到匪巢的时候,竟意外发现拉贡纳特的妻子里列怀孕了。想当初,拉贡纳特单凭“血统论”言论就害了自己一生,扎卡就突发奇想,打算放回这个女人,让她把孩子生下来,然后再想办法教唆未来的那个孩子去偷去抢,沦落成贼,好让拉贡纳特真正体会到自己信奉的“血统论”是多么的荒谬,届时用荒诞的事实啪啪打脸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首先就要先败坏这个女人的名声,使其遭到丈夫拉贡纳特的抛弃。
扎卡的邪恶计划进展的非常顺利,拉贡纳特果然在大雨夜把有孕在身的妻子赶出了家门。妻子里列在极度的痛苦中,把孩子生在了肮脏的臭水沟旁。再往后的发展我们都知道了,里列虽然一直期盼自己的儿子能出人头地,像抛弃自己的丈夫那样未来做个大法官,哪怕是生活再拮据,混在穷苦的贫民窟里也要把儿子抚养成人。但扎卡的手始终没松开,他翻雨覆雨地掌控着一切,12年后,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里列和大法官拉贡纳特的儿子拉兹成了贼,而且还是一位手法娴熟的惯犯。
如果没有丽达的出现,没有那份炽热的爱情袭来,拉兹应该还在做贼的道路上肆意驰骋。所以说,丽达是阻挠摧毁扎卡计划的人。
按照扎卡预期,最理想的结局就该是拉兹以罪犯的身份受到亲生父亲拉贡纳特的审判,然后来个大反转,让大法官拉贡纳特突然知晓,原来这个做贼的罪犯竟然是自己的亲儿子。如此这般,才足以击碎这位无视社会公平、践踏法律公正、维护腐朽理念的大法官的道德架构,让其崩塌,让他无颜活在他的那个阶层,任回旋镖重重地伤及他自身。
但是,导演编剧没有这样去演绎。而是把情感、良心与法律的调子拉满,并先一步让拉兹整死了扎卡,再安排拉贡纳特间接地害死了妻子里列,这就使得扎卡怒挑婆罗门种姓制度、嘲笑愚弄“血统论”的战斗戛然而止,虎头蛇尾。剧情再发展就变成了良心与道德的审判剧了。
表面看,扎卡的一生罪恶累累,死有余辜;可从精神层面分析,他敢于挑战、勇于挑战印度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意志力还是值得称道和反思的。只可惜,他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还堕入邪恶、阴险、危害社会、危害民族的万劫不复的深渊。
换位思考,扎卡的每一次轮回,难道不都是想做一个好人吗?我记得他亲口对里列说过“从前我祖父是强盗,我父亲是强盗,可我不是强盗;后来是你丈夫把我逼成了强盗!”
四、把尼赫鲁换成莫迪老仙,《流浪者》真的就要跟着地球流浪了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响当当的大人物,印度的开国总理。曾与我们的周总理一起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中印关系的基础。尼赫鲁还是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的倡导者之一,为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斗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印度,总理可比总统权力大多了,总理是管事的,总统是摆设。
尼赫鲁从1947年上任总理到1964年病逝,前后任期17年。他是一位肯于认错、敢于担当的国际政治家。在治理国家方面还凑活,至少他让杂乱无序的印度变得辖区分明,政府机关本土化了。虽然也搞了土地改革、加强重工业建设、城市建设,但收效甚微。
一句话,他终归是干不过印度的老乡绅们的,拗不过根深蒂固的老思想、老传统、老风气。但,尼赫鲁的追求是积极向上的,年轻游学的时候,还是位马克思、列宁主义追随者。印度摆脱英殖民独立建国后,他还搞了很长时间的计划经济模式,不过今天看来,早已昨日黄花。尤其是1962年爆发中印冲突,他被民族主义者裹挟,傻啦吧唧地敢挑战东方巨龙。结果就是,大家都懂,然后,他就失去了激情,没过一年多就一病不起呜呼哀哉了。
说了这么关于尼赫鲁的事为什么?因为《流浪者》的主题思想得到了执政党和尼赫鲁政府的认同。打开天窗说亮话,浸泡了几千年的印度,有谁不是在印度教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又有谁不知道印度教的教旨教义?尽管印度开国明令废除不公平的种姓制度,可印度教没受到限制啊!婆罗门们还大摇大摆地混在国家权力机关,这就有点扯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世界刚从二战的阵痛中走出,有点良心的都明白,这场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死了多少人,能战胜法西斯那都是平民百姓、热血士兵用生命换来的。甭说资本势力、财阀们、政客们玩弄世界规则多厉害,可到了真枪真刀的干的时候,还得靠平民百姓。所以,战后的世界,平民权利被提升起来,当然只是一点点,可就是这一点点,让多少人民走上了独立解放的光明大道。《流浪者》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印度的老百姓喜欢。电影走出国门,去到欧洲、去到苏联、又去了美国,照样获得一片赞美之声,并成功拿下戛纳电影节大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说好人的儿子就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就一定是贼?要知道,一场世界战争让多少“jian民”、穷人、掏粪的、搓澡的、财主家的用人等成了将军、成了政要、成了英雄。
悄悄滴问下,跟圣雄甘地搞运动的国大党成员里就没有首陀罗、jian民吗?
今天,印度的总理换成了莫迪老仙。如果再有类似于《流浪者》这样的批评性影片,您觉得会过审吗?
2023年9月22日,莫迪政府正式提出要把印度国名更改为“婆罗多”(巴拉特)的决议。不出意外的话,一旦莫迪今年连任,婆罗多的新国名将取代印度。届时,印度教就会再次登堂入室并成为唯一的国教。再延展一下,未来的印度极有可能会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
清理、驱逐、改教、灭绝.....
或许未来,拉贡纳特的名句“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会成为铁律,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