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全国一片欢呼,以为期盼已久的和平终于到来。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抗战刚结束,蒋介石就倒行逆施,不顾四万万百姓的呼声,迫不及待的开始了他的“剿共”计划。
1945年10月开始,国民党30万大军向我中原解放区包围,为避免内战,我军谨遵《双十协定》内容,接连后退让出根据地。因此皮定均所率领的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先是撤往桐柏山区,改编为“皮旅”后又撤往鄂东和豫东南解放区。
但国民党军显然包藏祸心,紧跟不舍,妄图将我军包围在中原地区,一举歼灭之。
当时我军在中原解放区只有6万人,人数上占劣势,因此面对国民党30万大军的围攻,党中央立即下令:准备牺牲一部分兵力,抓紧时间,迅速突围!
而这个掩护突围的任务,就落到了能征善战的“皮旅”头上,这也就意味着“皮旅”的5000精兵,是准备牺牲的那一部分。
然而,身为旅长的皮定均不忍看战士们牺牲,因此在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后,他做了一个决定。
那么,皮定均下了什么决定?最后5000名战士又怎样了呢?
蒋介石的“阳谋”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协定中明确表示停止内战,共同建设新中国。
然而,在协定签署的第三天,蒋介石就下达了“剿共”的密令,随后国民党大批部队向我中原解放区围拢。
他们的首要目标是河南西部的豫西抗日游击支队,这支部队由皮定均率领,抗日战争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一支精锐部队。但为了避免发生冲突,保持和平,党中央指示豫西抗日游击支队立即撤离,于是豫西部队只好忍痛离开革命根据地,南下来到鄂豫边境的桐柏山区。
1945年10月,八路军第359旅南下支队、新四军第5师与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在桐柏山区会师,随后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王震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之后,皮定均的抗日支队被改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皮定均任旅长,因此第一旅从此便有了“皮旅”的称号。
在到达桐柏山区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依然步步紧逼,调集大军不断向我军部队包围,在此背景下,党中央为避免内战,只好又将中原军区部队从桐柏山区调到了鄂东和豫东南解放区。
至此,我军已经一退再退,再往南已经没有退路了,可在蒋介石的指使下,国民党军得寸进尺,继续向我军包围,想将我中原军区6万大军歼灭在中原地区。
1946年1月,《国共停战协定》颁布,但这仅仅是蒋介石的缓兵之计,签署协定之后,对方不但不退兵,反而变本加厉。
在将我军包围在以湖北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100公里的狭长地带后,对方开始疯狂调集军队、民夫,在附近砍伐树木、拆毁民房,用来修筑碉堡。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国民党军在附近几十个县修建了数万碉堡,工事纵深达到了十余公里,说是“铜墙铁壁”也不为过。这次,蒋介石是铁了心的要发动内战,而其修建碉堡将我中原军区部队包围,是赤裸裸的“阳谋”。
而在我军竭力避免内战的容忍下,这些碉堡竟毫不掩饰的修到了我军眼皮子底下,甚至皮定均旅所在驻地有将碉堡修到我军阵地跟前的,距离接近到可以清楚听到碉堡里的打牌、说笑声。
对此,党中央明白蒋介石一旦等碉堡修建完成,便会公然开战,于是党中央决定,蒋介石一旦撕毁《停战协定》,就下令中原部队突围。
1946年6月中旬,蒋介石公然撕毁《停战协定》,调集了8个整编师,任命国民党上将刘峙为第一支队指挥,开始向我军秘密包围。蒋介石要求刘峙在6月22日之前完成包围,在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节那天发起总攻,争取“48小时内一举包围歼灭”,毕其功于一役。
中共中央在蒋介石发起内战后第一时间响应,毛主席和邓小平等人商议后,于6月23日紧急电令中原军区:要准备牺牲一部分兵力,抓紧时间,迅速突围。
中原军区党委接到命令后立即开会讨论突围问题,最终决定兵分两路突围,一路由司令员李先念率领,从豫南向西突围,另一路由王树声率领,先突围到鄂中地区,然后也向西面转移。
这样不仅能分散国民党军的兵力,一旦遇到意外,还能最大程度上保存我军实力,因此方案一经提出便被会议成员一致通过。
然而,若想两路主力同时突围,必然要有人留下来阻击敌人,为主力打掩护,而且留下来的部队至少要阻击敌人三天的时间,才能给主力部队成功突围创造机会。这就要求留下来的部队不能是老弱病残,必须得是精兵才行。
中原军区党委商议过后,决定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皮定均。皮定均的第一旅当初在豫西抗战时便是一支劲旅,7000人中5000都是精兵,留下来阻击敌人正合适。
而中原军区党委还嘱咐道:“希望战士们不怕牺牲,勇于完成任务。只要三天内敌人无法判定我军突围方向,就算胜利!”
听了党委的交代,皮定均立即表示一定完成党委布置的任务,保证拦住国民党军。
声东击西
中原军区党委将决定上报党中央后,周总理得知是皮定均的第一旅掩护撤退,便立即回电指示道:“皮定均旅突围后,可西追主力,可就地打游击,也可转移到华中苏皖解放区,三个去向可依情况自行定夺。”
皮定均看到周总理的指示,顿时热泪盈眶,他知道这是周总理关心他们这支突围部队,不希望他们有过多伤亡。可战争哪有不死人的,他们和第一旅的战士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因此并不怕什么。
并且为了掩护主力撤退,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突围办法,那便是“声东击西”。
如今敌人还未正式发起进攻,因此有足够时间留给他们准备。皮定均决定利用好这两天的时间,先在夜里让第一旅战士往西突进,从敌人眼皮子底下穿过去,然后白天的时候第一旅战士立即返回,给敌人造成部队在从西往东集结的假象。
当敌人进入圈套将兵力往东集结时,我军主力便可趁机两路向西突围,因此“声东”完成后,突围任务便算是完成了一半,剩下一半便是“击西”了。
当我军主力突围后,敌人必然会马上发觉上当,这时候肯定会回军西进,追击我军主力,但这时皮定均率领的第一旅已经在西面布置好防御工事,正等着国民党大军过来呢。
等到他们来到,就会遭到“皮旅”的强力阻击,只要坚持上一两天,等解放军主力成功突围,他们的任务便完成了。
但这个方案有个弊端,那便是阻击敌人时,“皮旅”要以7000人的军队对抗敌人十几万大军,阻击战必然会成为一场血战,他们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并且,即使侥幸保住第一旅主力,他们也难以逃脱。等到他们可以突围的时候四面八方已经都是敌人了,东南西北都没有路,几乎是必死的结局。因此,党中央的指示本就是“丢卒保车”之意,他们活命的可能微乎其微。
不过,皮定均在接受任务时就已经下定决心,纵使全军覆没也要掩护主力成功撤退,因此这一弊端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等到任务完成之后,再来说全旅将士活命的事情。
6月26日黎明,国民党军开始向我军进攻,而昨晚悄悄向西强行军上百里的第一旅战士此时刚刚调头,正从西往东集结。国民党军看到第一旅的大部队后,立即判定我军突围方向是东面,于是仓促将围堵在西面的重兵调离,向东面围堵而去。
第一旅的战士们刚把西面的敌人引开,李先念和王树声所率领的两路主力军便立即开始向西突围。
而国民党军看到解放军部队有向东也有向西,顿时被迷惑住了,他们弄不清解放军的撤退方向到底是往哪个方向,因此虽然敌人炮火虽猛,但推进相当缓慢,一时间几乎停住了。
当天下午,中原军区部队两路主力成功从围困中突围而出,这时候国民党军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当他们开始调集兵力向西追击的时候,疾行十几个小时的“皮旅”立即给予阻击,拦住了国民党军前进的道路。
面对数十万大军的进攻,“皮旅”依托工事顽强阻击,7000人硬是咬住了十几万大军,让他们寸进不得。
在敌人一次次冲锋和炮火的猛烈轰击下,“皮旅”始终坚守着阵地,等到敌人终于占领了阵地后,却发现阵地后仅有零星解放军,“皮旅”主力早就带着部队撤走了,留在阵地阻击的不过是前沿部队而已。
26日夜,皮定均在带着部队绕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部队驻地附近,距离原驻地白雀园咫尺之遥,旁边就是两条大公路,公路上一队队的国民党军正匆匆忙忙的追击“皮旅”。
此时国民党军万万不会想到,他们所追击的“皮旅”已经重新回到了驻地,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藏着呢。
李先念率领的北路军突围而出越过平汉铁路时,皮定均所率领的第一旅仅剩下了5000人,经过三天的阻击,他们已经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现在可以考虑战士们的活命问题了。
在驻地附近的小山坳修整了一天一夜后,敌人依然未发现他们的踪影,这时皮定均决定立即突围,于是他下令道:“全员准备突围,刺刀、搪瓷碗、马蹄等行军途中会发出声响的都用布包起来,咱们从敌人眼皮子底下穿出去!”
疾行千里出重围
“从敌人眼皮子底下穿出去”,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难上加难。
如今他们处于敌人的重围之中,到处都是敌人,如果追赶主力,必然要和大股敌人遭遇上,很有可能无法突围;如果就地打游击,现在敌人因为放跑了共军主力正气急败坏,肯定要拿他们第一旅撒气,留在当地进行游击战虽不至于全军覆没,但必然会大量减员,因此同样不可取。
那么,在周总理指示的三条路中只剩下了最后一条:向东突围,然后跨越两千里到苏皖解放区和华中兄弟部队会师。
向东突围倒是可行,如今敌人主力已经往西去了,东面防守空虚,他们还是有可能突围的,但跨越两千里的路程到达苏皖解放区,路上还有数十万国民党军队,这就难了。
考虑再三,皮定均还是决定走第三条路,从湖北宣化店到苏皖解放区中间大部分是山区,深山密林正好便于隐藏,他们或许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穿过去。因此第三条路虽然辛苦,但尚有一线生机。
为了能够顺利突围,皮定均决定“故伎重施”,再次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于是28日一早,皮定均就率部向西急进,做出向西追赶主力撤退的假象,而遍寻共军主力不得的国民党军队发现“皮旅”后喜不自胜,立即便调兵追赶。
然而,在急行军一整天后,当天夜晚皮定均却率领5000人藏在了一个小山沟里,等到国民党军浩浩荡荡的往西追击“皮旅”之后,第二天凌晨,他们又趁着夜色折返向东,开始向东突围。
原本东面的潢麻公路有国民党重兵防守,但在皮定均的“调虎离山”之计下,这些国民党军都已经往西追“皮旅”去了,因此公路上空无一人,皮定均轻而易举的带着部队穿过潢麻公路,从万军丛中突围而出。
那些国民党军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正在追的“皮旅”居然跑到了自己后面,他们已经越追越远了。
突围而出后,接下来便是长达两千里的路程,在路上有着无数国民党军队,他们必须要小心避过才行。
但“皮旅”突围不久,国民党军就发现中计了,于是连忙立即让国军第十三旅随后追击,并令第十四旅在“皮旅”之前的黄土岗布防阻击。
然而,到了黄土岗之后,皮定均却让人伪装成国民党军的谍报队,轻而易举地骗过了守军,破开了黄土岗的防线,之后大摇大摆的离去。
为了能够尽快走完这两千里的路程,皮定均在突围前给战士们都做了战前动员,让战士们有思想准备,同时还让战士们扔掉了所有影响行动的东西,每个人除了武器弹药和一点干粮外只着单衣,连棉被都扔了,只为接下来的连续强行军。
接下来的二十四天里,“皮旅”5000名战士每天腿脚不停,昼夜都在赶路,战士们边走路边睡觉,时常走着走着就踏进了水田里,走着走着就从马上摔了下来。但即便如此,战士们还时不时瞅准时机给身后的敌人杀个回马枪,来回带着敌人在山林里兜圈子、捉迷藏。
这样下来,“皮旅”平均每天强行军200里,战士们翻山越岭,穿草沟走荆棘,脚肿成了桃子,褂子烂成了背心。而在干粮吃完后,战士们只好沿途挖野菜,边走边吃,二十几天下来,每个人都瘦成了一根“棍子”。
但纵使他们尽量走偏僻道路,但路上还是遭遇了好几次敌人的阻击。穿过大别山时,敌人在大别山东麓的清风岭阻击他们,战士们经过好一番血战才得以脱身,之后又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强渡了六安磨子潭。
渡过磨子潭便是皖中平原,走完最后的这700里,战士们就到解放区了。为了不惊动地方国民党军,不给敌人反应时间,皮定均决定一口气穿过这700里。
于是,接下来的路途中战士们五个昼夜不停脚,连续强行军五天后,终于来到了苏皖根据地。
至此,他们成功从国民党的重围中突围而出,5000人的生命,也因皮定均的决定而得以保存。同时,他们24天穿越2000里的突围行动也成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因此,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毛主席特地批示“皮有功,少晋中”,将皮定均的少将军衔改为了中将。
中原突围成功,不仅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也在世界军事史上创造了一个突围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出现,离不开皮定均的天才指挥。
而他不仅创造了这个突围的奇迹,还挽救了5000名战士的生命,因此,在中原突围过程中,皮定均将军功不可没!而他的名字,也必将书写在历史的功勋册上,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