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4月16日电(记者徐思钰)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今年50岁的林则银是天津市北辰区宝翠花都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从事社区治理工作近17年,也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女儿书记”。近日,记者来到该社区蹲点,记录下了这位“女儿书记”的“治理经”。
用群众智慧解决群众问题
春日清晨,阳光和煦,老人三五成群在凉亭里活动筋骨。
“有这些凉亭可不容易啊!”跟着林则银走在小道上,她突然停下脚步感慨。
“一开始想着社区居民尤其是老人,春暖花开时出来晒晒太阳,能有个歇脚的地方。”有了这个暖心想法,林则银便张罗着社工们,筹备修建凉亭的事宜。但方案资金等一切就绪时,却出现一些反对的声音。
“明明是好事,怎么大家还不理解呢?”林则银想不通。就在她不知所措之时,一位居民“闯”进了林则银的脑海——任德旺。
善于沟通的林则银立即上门请教,“任大爷,您帮我分析分析这是为啥,这事怎么处理?”
“有的居民忌讳,认为凉亭的角对着自家窗户不吉利。”任德旺站在居民的角度道出了缘由。
林则银恍然大悟。在凉亭开工前,由社区网格员做好解释,“保证修建的凉亭角不对着居民窗户”。动工期间,林则银请来任德旺到现场,盯着施工队,指挥细节和方向。最终六角凉亭成功落地,成了居民休憩的好去处,获得了广大居民的认可和支持。
宝翠花都社区内。新华社记者 徐思钰 摄
在宝翠花都社区,像任德旺这样的热心群众不在少数。“他们工作经验和阅历都很丰富,遇到棘手的问题,我就上门向他们请教。”林则银说,打造社区治理“智囊团”,倾听群众心声,用群众智慧解决群众问题,是干好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法宝。
“周五矛调日”,化解“千家事”
4月12日,又到了社区一周一次的“矛调日”。
不久前,两户居民因房屋漏水问题争吵不休,谁也不让着谁,“居委会多次上门做工作都不行,闹到要报警要起诉。”林则银说。
在社区“周五矛调日”这天,林则银与法律顾问及社区民警一道,将两户人召集起来,坐下来协商解决方案。
“属于楼上无心之失造成漏水,导致楼下受损。如果起诉,会归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流程通常需要六个月,还要考虑诉讼费等……”入户查看过情况的杜律师向两户明确了责任归属,并进一步告知了法律程序。
“‘打官司’得不偿失,两家也别因此伤了邻里和气。”社区调解员胡树彦在一旁劝说道。最终,双方协商解决了问题。
某次“周五矛调日”,各方在协商。新华社记者 徐思钰 摄
针尖对麦芒的矛盾局面并不少见。2023年下半年,林则银推动设立了“周五矛调日”,在这一天请来基层法律顾问及社区民警,将矛盾双方拉到一块,通过“专业的人协调专业的事”,解决纠纷。
“一次会议不行就两次,一个方案不行就多个方案。有问题总要想法子解决。”林则银说,自社区“周五矛调日”设立以来,目前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0余件,社区矛盾纠纷数量同比下降40%。
一张“微网格”,服务“千万家”
近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墙上有了变化——一张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图颇引人注意。社区被划分为8个网格,每位社工的微信二维码清晰地印在上面,多名居民党员担任起楼栋微网格长。
60多岁的孙田正是一名老党员,本就热心参与社区活动的他,自从有了“微网格长”这层身份,对社区治理工作更加上心。
“1号楼地下车库拐角处有杂物堆积,需及时清理。”晚上八点,社区巡逻微信群里传来消息,孙田正在楼栋里巡逻时,发现了该情况便立即向社区报告。
“社工得知情况后积极协调物业,第二天一早杂物清理完成,及时为社区消除了安全隐患。”林则银告诉记者。
林则银向记者介绍社区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图。新华社记者 徐思钰 摄
“现在社区里共有28名党员居民担任楼栋微网格长,每栋楼还设置了楼长(调解员)、卫生员、监督员、信息员、文体员等‘六员’……”指着体系图,林则银介绍道,“我们力争把社区治理延伸到最小单元,积极发动居民和党员参与,零距离服务群众。”
宝翠花都社区通过细分“微网格”统筹居民诉求,汇聚共建共治力量,以“一张网”服务“千万家”,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解决在家门口。
举报/反馈

新华社新媒体

4102万获赞 362.5万粉丝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实时发布国内外重大新闻
新华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