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文正
加强生态保护是今年中央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的方向之一。山西省运城市近年来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绿色生态走廊建设等工作持续向好。图为运城市平陆县境内的黄河岸边春景。 薛 俊摄(人民视觉)
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图为西渝高铁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望溪镇民主社区段金桥庵龙门峡河特大桥建设现场,建成后将推动中西部地区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助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邓良奎摄(人民视觉)
今年,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保持一定规模,安排10.2万亿元,剔除上年和今年一次性因素后同口径增长4.1%。这是继2023年后,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第二年保持在10万亿元以上。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分地区预算情况和有关说明。如何读懂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账本”?超10万亿元的转移支付资金主要投向哪些地区和领域?今年中央财政预算有不少看点。
资金规模同口径增长4.1%
什么是转移支付?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无偿拨付的资金,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近年来,中央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在有效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积极推动财力向基层倾斜、支持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优化支出结构、集中力量支持重点领域等方面取得积极效果。
转移支付是地方财力的重要来源。以去年为例,2023年中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为22万亿元,其中本级收入11.7万亿元,只占一半左右;当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收入则达到10.3万亿元。再加上从地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约8990万亿元,当年地方收入总量约为22.9万亿元。
具体看,这10.3万亿元的转移支付资金包括了一般性转移支付8.5万亿元、专项转移支付8041亿元、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4759亿元。此外,还包括通过增发国债安排的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5000亿元,地方正在加快使用。
在上述收入基础上,地方财政的收支相抵情况如何?2023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23.6万亿元,收支总量相抵。同时,地方财政赤字为7200亿元,与预算持平。
转移支付资金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一减一加”,强化了民生保障力度。去年,中央部门带头压减支出,将资金更多用于民生;同时,全国许多省份将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2023年第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也为受灾地区及群众恢复正常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其中,优化对地方转移支付、加强地方财力保障是“适度加力”的重要体现。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2037亿元,剔除上年和今年一次性安排因素后同口径增长4.1%。同时,中国将结合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优化省以下财力分布,推动财力下沉,增强地方高质量发展能力。
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今年预算报告还提出“加强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管理”。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认为,下一步应提升转移支付制度的针对性与平衡性,推动完善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建立健全转移支付分类管理机制,加强转移支付分配使用和绩效管理。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超10万亿元规模的转移支付资金将用在哪里?
据介绍,10.2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由8.92万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779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和50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组成;与去年相比,少了近5000亿元的“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这是由于增值税留抵退税资金已于2023年清算完成,2024年不再安排这部分资金。
分领域看,这笔钱主要用于为支持高质量发展强化资金保障。
财政部近日公布的《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表》《关于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显示,今年一般性转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及固定补助等项,其中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投向54个领域;专项转移支付包括基建支出、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补助资金、东北振兴专项转移支付、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等项。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中央财政继续安排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同时,优化转移支付分配,推动健全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今年中央财政安排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1121亿元,引导地方加强生态保护;安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转移支付651亿元,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以长江、黄河流域为重点加强水污染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分地区看,财政部发布的情况汇总表显示,2024年中央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资金除1.27万亿元尚未落实到具体地区外,其他近9万亿元资金已经分配至地方。
其中,落实到四川的预算为6184.89亿元,首次超6000亿元,在各省份获得的预算数中居首位。此外,落实到河南的预算为5335.67亿元,落实到湖南、湖北、河北、黑龙江的预算均超4000亿元,落实到云南、安徽、广西等10个省份的预算均超3000亿元,落实到陕西、吉林、西藏等5个省份的预算均超2000亿元,落实到广东、江苏、浙江等8个省份的预算均超1000亿元,落实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预算提升至1000亿元以上。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表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连续突破10万亿元,能够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持续释放区域经济发展潜力,体现了财政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财政最基本的职能。“这些年中央财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三保’制度机制,县级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但个别地区‘三保’保障压力仍较大。”蓝佛安说。
10万亿元规模的转移支付资金,将为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安排2.57万亿元、增长8.8%,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安排4462亿元、增长8.6%,进一步强化地方财力保障。
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今年中国将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中央财政相关转移支付增长10.6%,落实地方支出责任,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方面,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相关转移支付404亿元,支持地方高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高校改革发展。
今年预算报告明确,地方要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优先使用稳定可靠的经常性财力安排“三保”支出。“三保”支出预算未足额安排前,不得安排其他支出预算。
“各地要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编列中的优先顺序,足额安排‘三保’支出预算;强化‘三保’支出预算执行管控,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三保’运行动态监测,及时提醒提示风险,依法依规妥善处置。”蓝佛安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英华认为,财政政策充分体现出温度,着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转移支付资金如何实现“花钱必问效”?提升预算公开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获得性是关键。
早在中国于2009年首次公开的中央政府预算中,就包括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2019年,中央政府预算新增公开42个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项目分地区情况表。2022年,中央政府预算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开始公开46个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项目分地区情况表。近日,财政部公开2024年中央政府预算,其中包括了47个转移支付项目分地区情况及其说明。
未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仍是提高财政治理效能的重要一环。蓝佛安表示,财政部门将科学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探索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