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童
回望过去几年,《苏东坡》《千古风范苏东坡》等纪录片、《东坡》《东坡海南》等舞台剧吸引观众,湖北黄州、四川眉山等地举办苏轼主题文化节,全国首位3D超写实“数字人苏东坡”亮相《2023中国诗词大会》现场……作为重要的文化IP,苏轼日益走进大众文化视野。
在出版领域,“东坡热”也持续不减,苏轼传记、作品集以及从某一侧面发掘东坡文化的主题图书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阅读了解苏东坡,并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传记图书绘东坡全貌
“历史上越是伟大的人物,其作品就越是与生平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阅读苏东坡的生平,与阅读他的作品同样重要。”作家远人如是说。时至今日,依然有众多作家、学者致力于苏轼传记的编写。李一冰《苏东坡新传》(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在出版近40年后全新增订,还原这位横空出世文豪的成长历程。该书抓住苏轼意志力过人的特点,立体展现他从苦闷彷徨走向旷达自在的形象。洪亮《苏轼全传》(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3年版)将主人公置于北宋人文历史的横轴、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纵轴之中,通过苏轼放逐与回归的一生,折射出宋代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在编年体全传之外,读者对苏轼生活中的逸闻趣事同样充满好奇。例如,苏轼在科举考试中到底考了第几名?在激烈的党争中,苏轼真的是一个孩童般率性纯真、难以适应官场的形象吗?陈舞雩《诗酒趁年华:苏轼传》(四川文艺出版社2023年版)通过娓娓道来的讲述,澄清读者对苏东坡的种种“误解”。子金山《苏东坡》(华龄出版社2023年版)以风趣的姿态切入历史,将苏轼在黄州写作生活化的诗词戏称为“黄州气象台”,并形象地将他还朝后升迁之快称为“东坡速度”。刘小川《品中国文人·苏东坡三百篇》(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版)通过300篇故事摘选出苏东坡那些闪烁着天真智慧之火的生命瞬间,塑造千百年来罕见的热血智者、社会斗士、生活大师的苏东坡形象。正如当代作家“当年明月”所说:“历史是严肃的,但并非一定要用严肃的方式来表达,将阅读的快感与历史的感悟结合起来,或许会收获不一样的理解与感受。”
走近苏轼,“漫谈”或许是最契合其人个性的方式。王水照《苏东坡和他的世界》(中华书局2023年版)再版增加“苏海拾贝”部分。书中提到,“一蓑烟雨”并非苏轼穿一件蓑衣在雨中行走,“徘徊于斗牛之间”也并非苏轼看到的实景。作者通过文本细读与随笔式的讲述,廓清了这些诗词名篇的写作背景。刘墨《苏东坡的朋友圈》(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年版)通过全面考证苏轼诗文及相关文献,归纳出苏轼“朋友圈”中较为重要的数十人,充分展现这位诗文大家丰富的交游交际经历。莫砺锋《漫话东坡(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23年版)从苏轼的家庭、友人谈到其在朝廷、地方任职的经历以及在贬所的生活。该书提到,自宋代至明清,“常使平民拜画图”“年年腊月拜坡公”的习俗足以说明,苏轼不仅以文采风流流芳千古,更以人格精神光耀青史。
别集评点述东坡文学
近年来,各大出版社对苏轼传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致力于版本提升和成果转化利用。2021年,中华书局出版《苏东坡全集》,在诗集、词集、文集之外新增笔记、学术著作及随笔杂记,是苏轼作品的全面汇编。《东坡乐府·雅集》(四川文艺出版社2021年版)以朱孝臧《彊村丛书》之《东坡乐府》为底本,收录苏轼词作340余首,同时按年代顺序选配了10幅苏轼书法作品。该书在底本原有编年基础上,新增苏辙所撰《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一篇,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苏轼其人。
在别集整理之外,当代学者亦注重苏轼作品的阐释与评点。曾枣庄主编的《苏东坡诗词(名家集评本)》(中华书局2021年版)收录东坡诗词580余首,每首诗词后均附有同时代或后世名家对该作品的详细点评。从这些集评中,读者可以管窥东坡作品的阅读史、阐释史与传播史。朱刚《阅读苏轼》(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选择苏轼极具代表性的9篇诗文进行赏析,读者可参照该书第一部分“苏轼传”中“庐山真面目”“还来一醉西湖雨”等苏轼文学创作历程中的重要节点,结合年谱与名家解读实现“知人论世”。薛瑞生《苏东坡词全集注评》(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版)以明毛扆校批的紫芝漫钞本为底本,对现存苏词中的310首进行编年、注释与点评,有助于读者对其准确理解和深入体味。
想要进一步探索东坡的思想与文学时,回归作品是必经之路。全集、选集与评点的出版,为读者深入了解苏轼提供了渠道。
专题杂文探东坡哲学
从出生于眉山到常州梦归,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他八进开封,数次外任,几经贬谪,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多年来,无数人重访苏轼所到之处,体味其别样人生。B站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总编剧吉国瑞通过搜寻史料、实地走访,梳理苏轼诗文中的美食故事,以此为基础撰写《苏东坡:不孤独的美食家》(陕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食物的酸甜苦辣,与生活的悲欣跌宕交集于此。张君民《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生平游记》(大有书局2022年版)以“生平游记”为主线,追寻东坡足迹,视野遍布大半个中国。西起故乡眉山,东至海滨,北至宋辽边界,南至海南岛,张星云《苏东坡地理》(三联书店2022年版)聚焦苏轼一生所行、所居之处,展现苏轼宦游经历之丰富曲折,呈现这位文化巨人给各地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
如今,身处快节奏的生活之中,人们更加渴望心灵的治愈,苏轼的生活哲学和人生艺术引起当代人强烈的兴趣。费勇《作个闲人:苏东坡的治愈主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年版)详述苏轼自“我本无家更安往”“须信从来错”到“尊前一笑休辞却”的心态转变,独辟蹊径地解读苏轼的闲适哲学。方志远《何处不归鸿:苏轼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探寻苏轼形象的多面性,展现他面对政治时的狷介、面对亲友时的率真与做父母官时的高风亮节,刻画苏轼从沮丧、恐惧、固执到洒脱、豁达、通透的成长转变。苏轼在写给友人的书信最后,常用“倍万自爱”或类似文字做结语,衣若芬《自爱自在:苏东坡的生活哲学》(天地出版社2023年版)即以“倍万自爱”为切入点,从“自我存在”“自我安顿”“自我管理”“乐活自我”4个角度探求苏轼的“自爱”逻辑与价值观,发掘他恣意人生的秘密。
苏轼的一生与艺术紧密相连,从存世文物中亦可探微他的生活态度。故宫博物院有着丰富的苏轼主题文物,继“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等展览之后,该院与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在今年1月底联合举办“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通过文物展品展示苏轼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乐观豁达的人生境界、执着的爱国为民情怀及“三苏”家教家风。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祝勇结合故宫文物撰写的《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版)一书,将苏轼的精神世界与“艺术史原物”联系起来,“入仕”“交友”“家庭”“岭南”等10个主题,与人物的生平线索相衔接。作者认为,苏轼的文学艺术,牵动着人世间凡俗的欲念,同时又体现着中国文化的韧性。
有学者说,苏轼似乎穷尽了生命的可能性,抵达了生存的广度与深度的极限。苏轼的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苏轼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激发着当代人对艺术、人生的思考与追求,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与启迪。
举报/反馈

人民网

3947万获赞 565.4万粉丝
权威、实力,源自人民
人民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