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哦~本文为原创,盗文必究!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是一年清明时,你那儿可曾雨纷纷?
杭城马上就要迎来一个周的阴雨连绵,倒是迎合了清明节气,也希望清明过后天朗气清,天气不要再有大的变化。
现在咱们很多人都知道有清明节,寒食节或者听说过,或者大家以为清明和寒食就是一天,今天咱们就来和大家说一说寒食节和清明节两大节日。
是的,他们是两个独立的节日。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好了,咱们知道了,冬至之后的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宋人孟元老记载北宋都城开封风物习俗的书籍《东京梦华录》对寒食节的记载也是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节。
寒食节在宋朝是非常隆重的节日,宋人陈元靓在其著作《岁时广记》中提及,“清明前两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按照宋朝的旧制,“冬、正、寒食为三大节。”
眼尖的朋友们可能已经发现了,上文中不光提及到了寒食节的时间,也说了清明节的时间,“清明前两日为寒食节”,也就是说寒食节后第三天是清明节,所以这是两个节日,不能混为一谈。
咱们中国人的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传统的习俗和特定的美食,下面我们就从多个角度聊一聊寒食和清明两大节日。
先说寒食节,关于寒食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主流的说法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宋人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上就记载了很多版本介子推的故事,梨白给大家总结了一下。
春秋时期,因为老爹晋献公偏宠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 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晋国发生内乱,最后太子申生被骊姬算计致死,身为公子的重耳因为恐惧开始逃亡。
有历史资料记载跟着重耳逃亡的人有很多,毕竟是皇子,幕僚肯定有,但也有的资料记载其实跟着重耳的人“起居坐卧,跋涉舍者十九年,惟子推一人而已。”
逃亡过程中日子很苦,相传介子推还曾经割下大腿肉给重耳吃。
大家想想一个皇子逃亡了十九年,这十九年间肯定是无望和恐惧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重耳是皇子,这罪他要遭,可介子推也跟着跑了十九年,不能说是“真爱”,那绝对是对重耳的人品很是认可,介子推也是十分忠诚。
然后等着重耳重回权力中心,做了晋文公后,没有“报答”介子推这份追随之恩,反而是身边重新聚集的一群拍马屁的人得到了重用。
这下子晋国的人都看不下去了,就开始想着法地给介子推抱屈,实际上介子推本人没人什么反应,在他看来他跟随重耳是看重其人品和能力,而不是为前途下赌注,做“投资”。
晋人之间就开始相互传一段民谣或者说是诗词,“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终不见处所。”
晋文公听到这首民谣后就知道这说的是介子推,说白了他自己也心虚啊,在反思自己的用人之策后他就想去请介子推做官。
却不知道在这之前,介子推就向他的母亲询问,“我到底要不要去做官啊?”他的母亲多少有点高士之风,就说,“二者汝宜深惟之,与其俯就一时之禄,不若成万世之名”。
介子推大概也是有高士的基因,认同了母亲的看法,就“入绵田山而不出”。
这边晋文公都被“阴阳”地没法做人了,于是就让人请介子推出山,人家不出来他们就想着焚山把人逼出来。
结果“是日烈风,火势雷动,玉石俱焚,草木尽灰”,直接把介子推逼死了,烧成了焦尸。哎,不知道介子推死之前有没有后悔追随晋文公十九年啊。
当地人见介子推落了这么一个下来,“悯其节意”,记住了他死的日子,有人就说是“阳来复一百五日也”,于是到了这一天大家就“不举火,不炊饭,咸食冷物,自兹其日为寒食矣。”
以上就是寒食节的来由之一,小伙伴的家乡又有什么关于寒食节的故事和传说呢?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分享给大家。
刚才的故事中给透露给了大家一些寒食节的习俗,比如绝火食,就是不能开火做饭,特别是太原地区,直接一个月吃寒食,因此还引发了一些疾病,引得官员出来纠正和修改火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后汉书》的《周举传》。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每个节日都有限定美食,那么寒食节都吃什么呢?
晋人陆翙的《邺中记》记载,“寒食三日做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做粥”,这个习俗不知道源于何时,但是慢慢流传了下来,像是苏轼就曾经有诗,“火冷饧稀杏仁稠”,韦应物也有诗词“杏粥犹堪食,榆羹犹可煎”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唐宋时期寒食节流行的食物是醴酪、麦粥、杏仁粥等等。
《东京梦华录》记载,寒食节前一天叫“炊熟”,很好理解,第二天不开火了,那前一天不得备点吃的啊。
开封城的老百姓还会用面造枣饣固(音同“湖”)做成飞燕,用六条串起来,插于门楣,叫作“子推燕”。
梨白去查看了一下啥叫枣饣固(这个字没打出来,大家知道是个啥结构)就是枣饼,味道自行脑补。
寒食节当日,家中已经十五岁及笄的女孩还要把头发都束起来,这也是寒食节留到宋朝习俗之一。
寒食没说完,我们再说说清明,主要是因为两个节日离得很近,之所以被混淆也不是没有原因,有些习俗慢慢就都“通用”了。
但在这里也说一下,相比清明寒食确实在当时是个大节日,因为很多清明的习俗和寒食节也分不开。
以下咱们说的习俗以宋朝为主,其他小伙伴有香分享的亲自啊评论区留言。
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东京梦华录》记载,“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成人出郊”。
这个习俗和梨白老家的习俗还是有点相近的,新坟当年祭拜都会很隆重,立碑也会选择这一天。
寻常百姓家都这般隆重了,更不用说宫中了,“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宗室南班近亲,亦遣诣诸陵坟享祀”,这说的是宫中在清明节时祭祀的场景,大约替班半个月就开始了。
这个时候呢开封城的街道到那觉得是热闹得很,一方面人们得看热闹,看看宫中派到各个陵寝上坟扫墓的马车人员都是什么打扮,拿的什么东西,说白了咱们现在爱看热闹的行为那绝对是“祖传”。
再者大街上卖纸马的店铺,用祭品摆成了楼阁的形状,让大家观看、购买。
正是天朗气清的季节,古人最是爱踏青,出城祭祀的路上,郊外四爷不是一般的热闹,卖什么的都有。
很多扫墓的人往往站在绿树底下或是田埂地头摆上果盘祭品开始祭祀祷告。
这个时候不光老百姓处成了,京城之中瓦舍艺人爷出城了,之前咱们就提及宋朝的时候城外是有供游人游览的园子的,私人的不开放肯定不能去,但有的是免费开放或者交点钱就能进去游玩的。
清明节期间,京城里的艺人们穿梭于各个园子之间,日头落山才和扫墓出城的人一起京城,然后带的都是城郊的土产,像是炊饼、黄胖、掉刀、名画、异果、鸭蛋等等。
从寒食节开始到清明节的三天里出城的人数最多,也最为壮观。
很多小伙伴不知道当时出城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逛园子吗,非也,非也,可以立标竿、射垛头、打秋千,还能斗鸡、蹴鞠等等,总之古人的寒食、清明假期其实也是很欢乐的。
上文中梨白为什么说寒食节和清明节的习俗越来越模糊呢?
大家看,《东京梦华录》中就提及,节日期间集市上卖的吃食有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等,像是稠饧就是寒食节的美食。
当然这也好理解,毕竟两个节日离得太近了。
除此之外《山家清供》中提及的染色青精饭、绀饭(类似今天江南地区的乌米饭)、蒸糯米还有腊月里的腊肉、环饼等等都是寒食节和清明节期间能吃到的美食。
除了吃美食,还有寒食节插柳枝、奉春衣、引梨花等习俗,这个我们这里留个悬念,明年寒食再和大家约一篇。
像是《东京梦华录》介绍城外有景色,城内也有景色,各类的军士会在寒食、清明假期里头各自排着整齐的队伍,骑马奏乐,四处游玩,叫做“摔脚”。
尽管孟元老在说这些队伍旗帜鲜明、军容雄壮,人马精锐,是开封城另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考虑《东京梦华录》这本书写的是徽宗年间,我对这些军士是否真得那般威风凛凛持怀疑态度,哈哈哈。
寒食节、清明节流传至今,其实很多地方已经合二为一了,当然也还有一些地方仍旧保持了寒食节,梨白觉得主要是这两个节日太过于相近。
历史的车轮总在滚滚向前,有一些节日、习俗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也是梨白今天想要分享这篇小文的原因。
寒食节消失了吗?梨白觉得没有,它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存在,所以小伙伴,你们哪里过不过寒食节,又有什么特定习俗呢?快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吧。
天朗气清,万物可爱,文化传承靠你我!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参考书籍:
《东京梦华录》
《岁时广记》
《武林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