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24日,一则A级通缉令在各大媒体播放。

看到通缉犯的照片后,一位西装革履的商人笑道:“李兄,电视上那个人和你长得真像!”

“是吗?”被点名的刘招华笑眯眯地看了一眼电视,“我也觉得很像。”

警方发布的通缉令

电视中被通缉的,正是刘招华本人。

早年,刘招华是出了名的“化学天才”,以极其出色的成绩毕业后担任公职干部。后来成为毒枭,以请教的名义教唆知名教授制作毒品,被警方通缉后的逃亡9年间,还曾以热心市民的名义抓捕小偷,光明正大登上电视。

刘招华这一生,可谓是传奇。

刘招华

可在执行死刑后,依旧给整个社会留下了许多疑问。

他究竟是好是坏?为什么要成为一名毒枭?

这正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

寒门出身,平步青云

1965年,刘招华出生在福建福安市赛岐镇的一个贫寒家庭,父亲在外卖豆腐,母亲则卧病在床。

越是贫困,越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刘招华的父亲不辞辛苦养活了六个子女,只期盼着将来他们能够争一口气,哪怕最终只有一人有出息,兄弟姐妹也不用再过苦日子。

而刘招华,正是其中最争气的那个。

因为深知父亲的辛苦,刘招华从小便努力学习。不仅成绩优异,性格也十分温顺。无论是街坊邻里还是亲朋好友,都认为刘招华是个好孩子。


倘若按照这个轨迹前行,那么刘招华将会实现其父母的夙愿,最终带着家庭脱离贫困的深渊。

但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在刘招华12岁那年,他父亲因为过度劳累去世了。一夜之间,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刚刚成年的大哥身上,为了给生病的母亲挣来医药费,大哥拼命地工作,年纪轻轻就已经满头白发。


但即便如此,大哥也不愿意让刘招华放弃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一幕幕看在刘招华眼中颇为于心不忍。他深知:穷是一种病,是一种无药可医的病。从那时起,对金钱的渴望便深深地扎根在了他的内心。

在大哥的供养下,刘招华一路平稳地升上了中学。此后,他在化学方面的天赋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刘招华不但次次在学校拿第一,还曾在福建省中学生化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刘招华的档案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走上一条科研的道路时,1983年,刘招华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退学,入伍。

也许是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又或许是崇拜军人充满力量的肉体。没有人知道刘招华当时是怎么想的,因为他之后的每一步,都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他在军中的表现,比在学校时更加刻苦。就连一些看人很准的干部,都认为刘招华是一名脚踏实地的好后生。


给出这个评价的老领导根本没有想到,十几年后,这名“好后生”会成为人人喊打的大毒枭。

但不管后来他的表现如何,在部队的这段时间,他的的确确受到了无数人的赞扬,6年服役,没有任何社会背景的刘招华从一名普通士兵,一步步升任了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平潭县大队派出所的正排职干事兼代理司务长。

寒门出身的刘招华,仅凭六年奋斗便坐到这个位置,无疑证明了他的才华和能力。

刘招华被拘捕后

一时间,所有邻里都觉得刘招华有了出息,刘家这是祖坟冒了青烟。倘若在这个职位上继续奋斗几年,也许刘招华会走上一条康泰大道——仕途。

但没有如果,1988年3月,是刘招华人生的又一个分界点。

此时刘招华正在边境任职。他时常能从许多试图越境的不法分子身上,搜到各种各样的毒品。一开始,刘招华遵纪守法,对毒品深恶痛绝。

冰毒

直到有一次,他得知了毒品一行的庞大利润。

1988年3月,在一次保卫任务中,刘招华认识了台北地检署副署长陈道中。

陈道中在得知刘招华的寒门子弟身份后,便为他推荐了一条“钱”路:利用麻黄素制作安非他命(早期冰毒),这种毒品呈白色晶体状。能破坏人体神经系统,危害远超海洛因。

巨额的金钱让刘招华第一次产生了动摇。


被金钱迷惑了双眼的刘招华利用自己的化学天赋,着手开始制毒,第一次实验,他就成功地将毒品制造了出来。

第一批50克的冰毒,为刘招华获取了前所未有的利润。这一笔钱,像是激发了刘招华内心仅剩的良知:我在做什么?我怎么能为了钱做违法的事呢?

拿到钱后,他将“毒品”的事情抛之脑后,似乎打算“金盆洗手”。

冰毒

但此时刘招华还不知道,已经尝过甜头的他,再也无法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几年后,他必然再次走上制毒的道路。

一步踏错,终落深渊

即便是想要收手,高昂的利润仍然给刘招华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很快,刘招华就对自己的薪资待遇产生了不满。他思前想后,想到了辞职。

但干部需要服役十五年,不能自主提出离职。


可为了能顺利辞职,他利用职务之便贪污145.1元的公款,成功地被革职、罚款。

随后,刘招华到福建省福安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任职,成为了一名法警。任职期间,刘招华广结人脉,认识了不少有头有脸的大商人。大多商人都身缠官司,刘招华就利用职务之便给对方提供帮助,竟然得到了不少人的“指点”。

其中一名台湾商人,提出让刘招华帮他在大陆内销售龙骨酒和名牌汽车。

92款皇冠

毒品危害健康,但走私,在刘招华看来是一个不错的买卖。1992年,刘招华利用这些年的积蓄在老家盖了三座工厂打掩护,和几名台湾商人做起了走私的生意。

1994年12月,刘招华辞去法警一职,专心做起了生意。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警方就打击起非法走私行动,刘招华的生意渐渐没了客户。

常年的高收入,让刘招华痴迷不已。突然间财路被断,刘招华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陈文印(左)

就在这时,一名叫陈文印的毒贩找上了刘招华。

陈文印原来是个走私贩,是刘招华的一个朋友。看刘招华人缘甚广,便打起了让刘招华弄批毒品来出售的主意。

时隔多年,刘招华再次听到毒品这个词汇,早已没有了以往的抵触心理。他只是思考了一下便同意了。

刘招华生产的冰毒

不为别的,只因为利润实在是太高了。

当时的毒品原料价格很低,一斤原料的价格仅仅只有几块钱,而毒品成品的价值却比黄金还高1.6倍,纯利润高达3000%。只要抓住了这个机会,一夜暴富是很有可能的!

说干就干,刘招华采购了几台反应锅、氧气管和生产、制作设备,将自己名下的几个制造厂改成了制毒工厂,开始生产制作冰毒。


一批批冰毒成品被刘招华销售到台湾、日本、东南亚等对毒品管控较为松散的地区。为刘招华换来了前所未有的巨额利润。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一些毒品因其刺鼻的味道被警方发现,使得刘招华产生了极大的损失。

在收到消息后,刘招华一时间也没办法遏制这种事件的发生。

麻黄草

原来制作冰毒时,需要使用一种叫做麻黄素的原料,再加入强酸醋调和。而这两种物质结合会发出极为难闻的味道。即便不用缉毒犬,单凭人的鼻子闻,也很容易被发现。

有些聪明的毒贩还知道藏在榴莲这一类本身气味就大的水果中,但即便如此,也常常无法逃脱缉毒警察的法眼,再加上我国对于毒品的严打,毒品原料也很难从市场上买到。

刘招华明白,倘若不更新毒品制造技术,那么他的“事业”也就做到了头。


1995年刘招华拉上两名好友成立了一家名叫“福建宏发胶塑有限公司”的塑料公司。他利用自己的化学天赋,没日没夜地研究新型毒品。而这次研究,再一次证实了刘招华在化学上的天赋。

高中没毕业的他只花了一年时间便找到了可以代替麻黄素的化学物质。而这种化学物质无色无味,但效果却极为相似。而它的成本价,远比麻黄素还要低廉。


倘若这种新型冰毒流到市面上,那么取代旧冰毒将是必然的结果。而掌握这种技术的刘招华,将会得到无上的利益和地位。

但就在这种冰毒即将成功时,刘招华的实验遭遇了重大打击:

在最后的结晶环节,刘招华想将苯丙酮合成甲基苯丙胺时多次失败,药品无法成功结晶。


实验就卡在最后一步,这让一向从容的刘招华也开始抓耳挠腮。

就在这时,刘招华再次出人意料地想出了一招“诡计”。

不走“寻常路”的大毒枭

刘招华从电视上看到了西安交通大学一名教授的讲座后,便生出一个想法:既然自己研究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找知识渊博的教授帮忙?

说干就干。

刘招华在打听到教授所在的科室后,立刻带着好礼上门拜访。称自己在研发一款“减肥药”,遇到了问题。刘招华将姿态放得很低,将一个好学却因贫穷不得已退学的寒门学子形象演得滴水不漏。


眼见着这样一位自学奇才虚心请教,再加上原料确实比较常见,不知其用心险恶的教授没多想,便帮助刘招华解决了结晶难题。

得到教授的帮助后,刘招华仅仅花费了半年时间便制造出第一批毒品——15千克的安非他命。

在将毒品制造出来后,刘招华便让陈文印帮忙寻找销路。他非常狡猾,见到国内查的严,便叮嘱陈文印不许在大陆销售,一定要销往国外。


陈文印虽然听了,但却对刘招华的嘱咐嗤之以鼻,他认为运输需要的成本太高,转手就将15千克冰毒卖给了一个长乐毒贩。

刘招华料得没错。

陈文印和一名帮手在福州市工业展览中心酒店门口等待交易时,意外被警方抓获。经法院判处死刑后,毒贩供出了刘招华。


很快,刘招华名下的三间厂房遭到查封,而刘招华此时,却已经踏上了一条逃亡的不归路。

1997年3月,福建公安对刘招华发出通缉。

而此时的刘招华躲过了风头后,认识了一名叫做陈炳锡的毒枭。陈炳锡得知了刘招华的制毒天赋后,决定出巨资购买他的技术。在两人的合作下,刘招华在宁夏银川重新开了一个更大规模的制毒工厂。


1998年10月,刘招华已经藏冰毒30吨。

而就在刘招华张罗着要将这30吨冰毒销售出去时,意外再一次发生:陈炳锡存放在广州仓库中的11.08吨冰毒被广州警方意外查获,此事一揭发,很快就追查到了陈炳锡和刘招华身上。

而就在陈炳锡仓皇逃走时,刘招华却没有逃跑,反而回到了自己居住的酒店“以静制动”。


在见到警察后,他没有转身逃走,而是和警方登上了同一间电梯。见到警方按了他居住的8层后,刘招华悄然按了7层。由于他的态度太过坦然,警方又没见过他的真实面目,竟然真的被他哼着歌光明正大地溜走了。

就在警方反应过来,全城贴满他的通缉令,挨个排查周围的汽车、货车时。

刘招华没有任何伪装,只带着一顶帽子,骑着一辆二手自行车路过排查人群。最终没有遭到任何阻拦,花费3个小时来到了城外。

说起自己的光辉战果,刘招华喜不自禁

为了避风头,刘招华带着全部资金先后到青岛、桂林等地,以李青森的假名做起了投资,一次,他正和桂林其他商人谈生意时,电视中播放起他的通缉令。

因为他的态度坦然,在场竟然没有一个人怀疑他们是同一人。

2003年2月6日,刘招华还因为见义勇为登上《桂林日报》。


在桂林的日子舒坦得让刘招华忘记了自己是个逃犯。

2003年下半年,刘招华以为风头已经过去。在暗中购买了一个溶洞,正张罗起重新制毒的时候,一件事情毫无征兆地发生,将他的生活彻底打乱。

陈炳锡落网了。

陈炳锡

而陈炳锡在落网后,为了减轻自己的刑罚,毫不犹豫地将刘招华的种种罪行供给了警方。警方顿时加大力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搜寻刘招华的踪迹,而刘招华招摇过市的上报纸这一行为,遭到了民众的举报。

警方迅速对刘招华进行逮捕。哪知来到刘招华住所时,却发现他已迅速断尾潜逃。为了使警方误以为自己已经逃走,刘招华在下车后命令同伙继续向前。

刘招华自以为聪慧无双,在住所内留下了“李青森到此一游”的字迹,想借此嘲讽警方。


却不想警方在多年追捕中,已经摸清了他的行为轨迹。

2005年年初,刘招华在老家福安被警方逮捕。当警方将冰凉的手铐拷在刘招华手上时,他还振振有词:“我的毒品只卖给外国人,不给国人消费。怎么会犯法?”

“曾经他们用鸦片敲开国门,现在我不过是报复回去而已!”


但不管刘招华怎么狡辩,也无法改变制毒、贩毒的事实。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贩冰毒50克以上便可以被判处死刑,刘招华数以吨计的制毒、贩毒,早已经构成社会不稳定,即便是他故意销售到海外,又有谁敢保证,在大量毒品贩卖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中国受害者呢?

而毒品带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又岂是一句轻飘飘的辩解就能破除的?


2006年6月26日,广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刘招华死刑,并没收其全部财产。2009年9月15日,在确定已清除刘招华名下所有制毒点后,刘招华被执行注射死刑。

伴随着《别看我只是一只羊》欢快的歌声中。冰冷刺骨的针尖带着知名的药液注射进刘招华的体内,刘招华的意识逐渐远去,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刘招华的事情曾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曾有不明真相的群众评价他的人生很“酷”。而刘招华本人却并不这么认为。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是一个赌徒,只不过以前赌赢了,现在赌输了。”

刘招华第三任老婆李小月

一个赌徒的人生,必然充斥着输与赢。

如今,距离刘招华伏法已经过去了13年之久,但是,依然有4个人整日活在刘招华的阴影之中,那便是刘招华的三任妻子给他生下的2个儿子和2个女儿!

2022年,刘招华最大的儿子已经是而立之年,有了稳定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可是,对于刘招华儿子的这个身份,他却依然不愿意承认!

而2022年5月,刘招华最小的女儿,也已经23岁,即将大学毕业的她,对未来充满未知和迷茫,但是她却知道,自己绝对不会做像父亲那样的人!


在刘招华毅然将上天赐予他的化学天赋用于制毒时,他就必然会输得五体投地。因为我们的国家,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为了不让毒品流入境内,为了不让我们受到毒品的侵害,无时不刻在与邪恶的毒贩做着斗争,而这斗争中,有牺牲,有流血。平均到每一天下来,他们几乎都会牺牲,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从未向邪恶势力屈服。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背后是人民!


2022年4月21日,湖南郴州警方侦破一起特大贩毒案件。抓获毒贩40余人,缴获毒品10多公斤。如此成绩斐然更让人心惊胆战,后怕不已。

缉毒警察们,你们辛苦了!

举报/反馈

小8趣谈

23.3万获赞 6814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