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8月5日,一份由河南省政府签发(52)府秘字第77号文件,送到了中南军政委员会的案头。

这是一份河南省政府报送上来的要求将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的文件。文件中称,经河南省人民政府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决定将省会迁往郑州市,争取明年即行迁移。

一、

河南古称中原,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这里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到了北宋时,开封成为北宋的首都,人口达到100多万,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各方面都盛极一时。

开封地处河南东部、中原腹地,位于大运河与黄河交叉点,漕运非常发达,周围有汴河、黄河、惠民河、广济河四条大河。大运河开通以及江南地区崛起后,江南的粮食物资可通过大运河运到开封,因此史书上都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开封。

自元朝开始,中国实行行省制,河南属于河南江北行省,治所位于开封。明清两代,开封一直都是河南省的省会。1949 年 5 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仍以开封为省会。

客观地说,开封虽为七朝古都,并长期作为河南省的省会,但是近代以来,随着郑州铁路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开封交通的相对劣势就更加凸显。加上开封地段黄河已成河床高出市区许多,具有重大的安全隐患始,显然会影响到开封的城市发展,这也成了河南省人民政府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相比之下,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北临黄河,东、南两面为广阔的黄淮平原。自1906 年京汉铁路和1908 年陇海铁路通车后,两条铁路均经过郑州,这也让郑州成为中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除了地理原因之外,河南省政府在这份报告中还强调了将省会迁至郑州的政治和经济上的意义:郑州附近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量大、分布广,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且又是“一五”计划期间国家确定的重要工业基地,有利于省领导机关有效地领导全省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城市,能和全省主要城市及广大农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成为河南省会将会对河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952年8月18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同意了河南省会从开封市迁至郑州市的报告,并将这分报告上报至政务院。

很快,这份报告就被送到了毛主席的案头。

1952年10月底至11月初,毛泽东专门来到河南考察。这次考察的重点是视察黄河的治理工作,同时也是来考察河南省会搬迁的利弊。

10月30日,毛泽东前往兰考县东坝头视察,这里也是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的地方。他徒步登上黄河大堤,忧心忡忡地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河水涨到天上去怎么办?

下午,毛泽东又来到开封柳园口大堤。站在黄河大堤顶上向北眺望,毛泽东听完深有感触地说:开封这一段黄河真是悬河啊!发大水时,党政军民要一齐上,万万不能出事。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我们都能睡个好觉!

31日,毛泽东又来到郑州邙山,察看邙山水库坝址和人民胜利渠,并亲手摇开了引黄灌溉大闸。听完郑州市委领导关于治理黄河的汇报后,毛泽东非常高兴地说:这条人民开发的新渠,改变了过去黄河下游只决口遭灾、不受益的情况,起到了造福人民的作用。变害为利,这是最好的办法!

通过这次视察,毛泽东对河南省会究竟是选在开封还是郑州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于是同意了河南省提出的省会搬迁计划。随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复函河南省委省政府,表示“河南省省会拟于1953年由开封市迁移郑州市一事,经核同意”。

三、

省会搬迁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花费的经费也非常巨大。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为什么会同意河南的这个请示呢?

原来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付诸实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童进行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项建设单位为中心,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墓础。

由于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国家从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出发,已确定河南为“一五”时期全国重点建设地区之一,由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安排在河南的有10项,同时也已确定洛阳、郑州为新建煤矿基地,工业建设任务主要分布在豫西、豫中和豫北,豫东没有大的建设任务。因此,从中央政府层面考虑,河南省会由开封迁郑州,河南省政府能够更有效的对建设城市与建设工程进行领导、协调与支援,能够更好的保证苏联援建项目在河南的落实,较好的完成一五计划。

1953 年 7 月,省直机关郑州新址建筑工程正式开始施工,在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注意贯彻了 “照顾经济条件、实际需要及将来发展远景”的原则,工地的职工也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劳动热情十分高涨。在施工期间,曾涌现出 200 多个模范小组和模范人物。正是由于这些劳动者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保证了省直机关郑州新址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

省会搬迁是一件大事,为加强对省直机关迁移准备工作的领导,河南省委决定成立迁移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包括: 制订省会迁郑的工作方案,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并召开群众大会、编印 《宣传提纲》,组织落实各项具体任务。

省会迁移工作千头万绪,难度很大,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及郑州市做了很多工作。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郑州制定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河南省委也多次来到郑州,检查郑州的规划工作,以及正在施工的省政府工地。

在肯定郑州方面的工作成绩的同时,河南省委也指出了郑州建设布局不合理的一些问题。比如当时的郑州市委市政府过于依赖苏联专家的规划,没有考虑到这个规划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和民情,不利于人民群众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等等。

随后,郑州方面调整了城市规划,规划后的郑州也开始逐步形成棋盘式格局。把市中心规划在京汉铁路以西,依托陇海、京汉铁路适当安排大、中、小型生产企业,并在这些区域安排和建设群众居住区、商业网点以及服务机构,主要的大中型工业和市中心都将放在这一带,城市设计人口100万左右。
除此之外,郑州市还大量规划绿化用地,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这也让郑州成为“绿色的郑州”。

四、

1954 年 5 月 18 日,为加强对省直机关迁移准备工作的领导,河南省委决定成立迁移委员会, 负责组织落实省会搬迁的各项具体任务。

经过细致的调研,迁移委员会出台了《关于省会迁郑的筹备工作方案》。方案指出: “由于省级机关的迁郑,无论固定人口或流动人口必将增加,反映在城市内部的供求关系方面必将发生新的变化,一切物质文化生活的供应工作必将更加繁重,对此必须做充分的估计和准备,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才能胜利完成这项艰巨繁重而又光荣的任务。”

为此了做好这次迁移工作,郑州市各部门也纷纷行动起来。市建委协助省会筹建处搞好建设的具体规划和土地征用; 市建设局组织专门力量修好通往行政区的道路和供水、排水设施; 商业部门负责组织货源,保证供应; 房管处负责建设一批新房; 文教部门负责在行政区新建学校,并适当增加学校班次; 卫生部门负责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电力部门负责完善供电设施等等。

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各行业积极配合,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省会迁郑的各准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并按要求及时完成,从而保证了省直机关陆续顺利地迁入郑州。

1954 年 8 月,河南省委决定省直机关分 4 批迁移: 第一批为 10 月 6 ~ 9 日,有 11 个单位共 1035 人; 第二批为 10 月 7 ~ 9日,有 7 个单位共 1096 人; 第三批为 10 月 12 ~ 15 日,是省军区共 2275 人; 第四批为 10 月13 ~ 16 日,有 18 个单位共 2015 人。至 10 月底,全部迁往郑州。

1954年9 月 28 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在上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汇报中说: “目前第一批建筑工程业已竣工。因此,我们决定河南省人民政府统计局、省邮电管理局业于八月份迁郑,省监察委员会、省人民检察署等七个单位于一九五四年九月份迁往郑州市省直新址,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员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及其办公厅等共三十二个单位统一于一九五四年十月中旬迁往郑州市省直新址。第二批迁郑的省文委、教育厅、卫生厅、法院等何时迁郑,待后另报。”

刚迁移到郑州这个新省会时,面临的困难确实很多。当时那个年代实行的是有计划的供给制,为了迎接省会迁郑,郑州各界都做了充分准备:合作社在省直区设立了菜场,布店,百货、副食品等门市部;河南饭店门口设立了零售糖果、糕点、纸烟物品的小木房;还有照相、理发、洗染、自行车修理等门市部。食品公司在菜场设立肉类门市部,已开始供应;煤建公司也设了煤场,供应燃料。

搬迁到郑州后,很多同志发现金水河两岸都是空地,于是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在这些地方种玉米、花生、南瓜,自给自足,逐渐融入了郑州这个新的省会。

从一九四九年三月到一九五四年十月,开封作为河南省会只有五年。尽管时间不长,但在迁移郑州后,河南省委还是给了开封极高的评价:五年来,开封不论在物资供应、交通运输、物价平稳以及政治文化上,都尽了较大努力的支持。

迁移郑州后,位于开封市省府西街53号的原河南省政府归开封地委使用。经过七十年的岁月变迁,如今这处院子成了开封市医药公司的宿舍。而位于旧坊街34号的原河南省委大院,如今也成了开封第二中学的校园。

五、

1952年至1954年发生的省会搬迁,是河南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河南省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954 年河南省会迁至郑州后,《河南日报》随即发表了一篇社论。社论中说:“郑州是国家的重点建设城市之一,是京汉、陇海两大铁路的交叉点,对于密切省领导机关和全省各地的联系,高省领导机关的工作效率,加强对全省工作的领导,以及对于及时接受中央指示和接受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省会迁移郑州,乃是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重要措施,是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保证完成国家 ‘一四一’项工程在河南省的建设任务的重要措施,是完全符合全省人民的要求和利益的。”

这次省会迁移,对于郑州人民来说,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因为它给郑州带来了一次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样,省会搬迁对开封市的影响也很大。正如时任开封市市长的姜鑫在一次会议时指出的那样: “我们应该预料到省会迁移郑州对开封发生的一定的影响和产生的某些困难。”

幸运的是,开封人民并没有因为省会迁往郑州而自暴自弃,而是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开封的各项事业的建设中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随着 “中原崛起”战略的提出和 “郑汴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开封再一次成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

二00五年五月二十二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的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克里斯托夫在文章中写道:我在开封市内闲逛时,发现当地民众虽然对美国很羡慕,但更多的人还是坚持认为,开封正在复兴,整个中国更是如此,中国将恢复世界领导者的地位,开封的未来一定充满了光明!

参考资料:

《求是网》:《跟着毛主席的足迹看黄河》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11月刊:《1954 年河南省会由汴迁郑的历史考察》

举报/反馈

锐评alk

1053万获赞 29万粉丝
提供具有专业性的分析科普
乘风计划作者,教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