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周处除三害》是一部改编自文学经典的犯罪片,故事线独特,主角陈桂林为了洗清自己的罪行,模仿周处的事迹去履行人生义务,打击其他两个恶徒,然后再除掉自己。影片将佛教“贪、嗔、痴”注入其中,思想层次深厚。演员表现优异,特别是陈以文饰演的林禄和和阮经天饰演的陈桂林。此片是典型的暴力犯罪片,非常值得一看,强烈推荐。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本文作者:李啸天

台湾电影很久很久没有出爆裂性的佳作了。

上一部看得人血脉偾张的情绪爆燃的台湾犯罪片,还是上映于2010年的《艋舺》。

14年后,终于又等来了《周处除三害》,整体品质甚至比《艋舺》更棒。

刚巧不巧,《周处除三害》与《艋舺》的主演都是阮经天。

《艋舺》本质是是一部残酷的青春片,将几个要好的小青年,集体加入了社团,原想抱团打拼出一番霸业,却不料社会的残酷迅速就粉碎了他们的年少轻狂。所谓的友情,最终变成了相互厮杀,相互伤害,悲情又残酷,看得人肝肠欲断。

《艋舺》捧红了青涩的阮经天。但他迅速飘了,还没坐稳台湾第一小生的地位就迅速沦落了,先后被赵又廷、彭于晏超越。

现如今,一部《周处除三害》,宣告了阮经天再度杀来,重归一线。

当然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周处除三害》是真的好看。

非常难得的是它改编自文学经典,又不是照搬,属于古典新编,还改得毫无违和感,反而很丝滑,甚至可以说不是改编而是借鉴。

古典新编,以前也有,早一些像《91神雕侠侣》,尽管它打了金庸古装戏的名字,但剧情是现代人的故事,好在武侠味道浓郁,整体表现不算太差,但总归是别扭的。近一些的像《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这个系列将《封神榜》的故事进行现代化改编,尽管画风不错,但总体接受程度并不高,稍显尴尬。

《周处除三害》,原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周处,史有其人,横跨三国时代的东吴与西晋两朝,历任东吴东观左丞、晋新平太守、广汉太守,迁御史中丞。他为官清正,不畏权贵,因而受到权臣的排挤。西晋元康六年(296),授建威将军,奉命率兵西征羌人,次年春于六陌(今陕西乾县)战死沙场。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赐封孝侯。

对于历史来说,周处算不上什么名声彰显的大人物。相对来说,我们更熟悉的是周处的爸爸---周鲂。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熟悉周鲂的名字,他是三国晚期东吴陆逊手下的大将。

周鲂最有名的事迹是发动了石亭之战。当时,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都想伺机寻歼对方主力。公元228年,时任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效仿前辈黄盖,采用诈降计致书魏国大司马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

要知道,周鲂是鄱阳太守,他的投降可不是简单的从吴到魏,而是连同鄱阳一起划归魏国。曹休自然不敢怠慢,于是亲率10万大军,向皖城进发接应周鲂。同时,魏明帝曹叡又命司马懿向江陵方向、贾逵向东关方向,三路大军同时进发。

八月,孙权抵达皖城,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又任命朱桓、全琮分别担任左右督,各领三万人迎击曹休。

曹休得到报告,知道自己被周鲂骗了。但是,曹休觉得自己单路兵马就有10万,陆逊三路加一起才9万,而自己左右还有司马懿、贾逵做掩护,压根不怕,而是继续进军。

在石亭,曹吴两军狭路相逢,甚至早到的曹休还设下了埋伏,坐等东吴军钻进口袋。结果陆逊压根不怕,亲率中路大军冲曹军,同时命朱桓、全琮作为左、右翼,三路并进。东吴军气势十足,曹军无法抵挡,大败。全军后撤,溃不成军。

东吴军一路掩杀,曹休眼看要丧命。幸亏救援的贾逵极速赶来,救下了曹休。

周鲂,在此战中负责率军截断曹休大军,打乱其部署,致使曹军大败,立下了赫赫战功。

石亭之战因周鲂诈降而发起,又在战中奋勇进攻,在战后庆功宴上,孙权亲自嘉奖周鲂,表彰其功劳,“君之功名,当书之竹帛”,进一步被加授为裨将军,赐爵关内侯。

石亭之战的结果,是曹军元气大伤,在随后20多年里都无力再向蜀国、东吴发起主动进攻。而且,此战之后曹休羞愧难当,上书谢罪,不久病死。随着曹休的去世,曹魏的内部平衡也被彻底打破,曹/夏侯家族再无能将,只能任由司马懿崛起,并逐渐控制了曹魏的权力。

对于东吴来说,此前一直被曹魏按着打,一直属于守势,石亭之战彻底让东吴缓了过来。一年后,孙权称帝,东吴达到了发展的高峰。

至于蜀汉方面,在石亭之战发起的同一年(228年),年初蜀汉刚刚经历了街亭之战,损兵折将,战败而归。但是当诸葛亮听说曹休在石亭战败,于是再次发起北伐。诸葛亮率领大军从散关出发,包围陈仓。结果,魏将郝昭守城有道,诸葛亮几次攻打陈仓,都未能攻克,最后只得悻悻而归,进入休养生息。三国难得进入几年和平期。

所以说,周鲂对于三国局势的改变,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的。

周处作为名门之后,自小任性,纵情肆欲,横行乡里,被民间当成是一大祸害。周处自己也想进行改变,他发现家乡义兴阳羡(今宜兴市)明明是丰收大年,可是老百姓还是不高兴,就问这是咋回事。有人告诉他,“三害未除,何乐之有!”阳羡三害,也即南山猛虎、西氿蛟龙、城中周处。

周处知道大家都延误他,于是决定为民除害,只身入山射虎,下山搏蛟,经三日三夜,在水中追逐数十里,终于斩杀猛虎、孽蛟。当他在水中与大蛟一起浮沉并漂至下游,大家都以为他必死无疑,于是展开庆祝。当周处杀蛟回来后,发现大家居然都在庆祝他的死亡。周处深为震惊,彻底决心要改变,于是去寻访大儒陆机、陆云,陆云告诉他“朝闻夕改”,他完全有时间改变自己,于是励志好学,志存义烈,终于有所成就,称将封侯,成为一代名臣。

不过,《世说新语》不是正史,而是收集的各种传闻。按说,周处生年为约236-297年。他的爸爸周鲂是陆逊手下大将,周处与陆逊的儿子陆抗(226年—274年)应该是一代人。而陆机(261年-303年)、陆云(262—303年)则是陆机的第四、第五子。二陆的文学之名是进入西晋之后才暴得大名,引领太康诗风,被誉为“太康之英”。二陆的年级与成名时间,都比周处要晚。周处即便去陆家,要寻访也该是拜访陆抗。陆抗作为东吴最后的名将,又因为周鲂与陆逊的关系,周陆两家算得上世家,值得周处去质询成长困惑的意见。

所以,从时间上说,青少时期的周处去寻访比他更年轻而且尚未成名的二陆,质询成长成长意见,非常不妥,应当不是真的。按原文的意思是周处去拜访文学大家二陆,应该是二陆年龄大而且已经成为名家,周处是晚辈,但实际上不是,所以“周处除三害”的故事线是对不上的,应该是假的,只是逸闻。但作为文学经典,还是值得传承的。

《周处除三害》影片里也明确提到,主人公是根据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找到了人生指导,决定按照模仿周处的事迹去履行自己的人生义务。所以影片故事是借鉴,而不是改编,并不是照搬文学经典,去完全意义上的原创故事。

台北社团(黑帮)杀手陈桂林即便是已经成为全台湾的三大通缉犯之一,但仍然觉得自己籍籍无名,活的毫无意义。尤其是在自己唯一的亲人奶奶去世后,更觉得孤苦伶仃,人生活下去毫无意义。

在经过一番掷筊问关公,九次的结果全都是关公让他去自首。有关“掷筊”,春节期间福建的“游神”活动,让掷筊广为人知。所谓“茭杯”,在信徒经过一番祷告后进行投掷,如果出现一阴一阳(凸的一面是阴,平的一面是阳),此即为“圣杯”,表示神明同意了。如果出现两阳,即为“笑杯”,表明神明暂时主意未定,需要再请示。如果出现两阴,即为“阴杯”,表明神明明确不同意。《周处除三害》里陈桂林连续投掷九次,都问询关公自己是否需要自首,结果九次全部是“圣杯”,关公在促使他去自首。

结果,当陈桂林前往派出所自首时,明明有关他的通缉令就被贴在了墙上,甚至他跟警员说自己是陈桂林时,他依旧被办事的警员忽略,好像没人知道陈桂林这个名字一样。

同时,陈桂林发现与他一起并列为全台三大通缉犯的,另外还有两人,分别是林禄和(牛头)、香港仔。这三个人,对于警方来说,属于遁形多年、杳无音讯之人。陈桂林觉得自己既然要自首,那就学习下周处,铲除另外两个恶徒,然后再除掉自己,为民除害,进而让自己暴得大名,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多少活的有意义一些。

于是,陈桂林展开了寻找香港仔及林禄和的道路,独自去连警方都不能完成的任务。

而且,陈桂林不是警察,他打击香港仔及林禄和自然也会讲究什么合法合规,暴力与血腥自然不可免,而这也就成了《周处除三害》最大的看点。

论故事结构,害人先除掉其他两害,然后再自己除掉自己,这个故事在所有的犯罪电影里,从来就没有过,故事非常出乎意料,完全不同于好莱坞惯用的义警除害的编剧手法,还真是经典文学永不过时。

不过,电影《周处除三害》与文学的《周处除三害》又明显不一样。文学的《周处除三害》只是一段大人物的少年往事,如果用常见的电影类型来作比,属于青春成长片。而电影版《周处除三害》则属于典型的暴力犯罪片。

不仅于此,电影版《周处除三害》还将佛教里的“贪、嗔、痴”注入影片之中,将佛理揉于影片之中,使得影片的思想层次大大跃升,拥有了深厚的思想高度。

佛教禅宗向来主张“顿悟”,主张“棒喝”,就是追求修炼者猛然间的醒悟。至于醒悟前的所有状态,都是蒙昧未开。

就像是《肉蒲团》,你以为它是淫乱文学,其实它讲的是修炼,最终的醒悟才是重点。用最淫乱的根,来渡最深的劫。当然了,香港影视系列里的《肉蒲团》是真的只要皮相,不要内里,成了真正的三级片。

再就像是《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无论前面杀伐屠戮有多少,无论酒肉腥辛食用了多少,一旦到了时刻,闻得钱塘江潮声响起,就可以立即顿悟。“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无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周处除三害》也是这样。当然,它也不是为了劝化教人,而是为了还给世界以干净。

“贪、嗔、痴”,在佛教里也被称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贪”,是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嗔”,是对逆的境界生嗔恨,不理智,意气用事。“”,是是非不明,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很明显,心怀执念的陈桂林代表了“”,喜怒无常的香港仔代表了“”,邪教教主林禄和代表了”,最后“三毒”除去,社会方得安宁。

在佛教中,通常用鸽子、蛇、猪来代表贪欲、憎恨、愚痴三毒,对应了“贪、嗔、痴”。《周处除三害》的英文名字就是“ 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这就是将“周处除三害”意译为了“贪、嗔、痴”。

看《周处除三害》,就必须要清楚这个对仗,并且对号入座,才能看得更明白,理解的更透彻。

无论是陈桂林,还是香港仔与林禄和,三个人物的性格都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根据“贪、嗔、痴”做的具象,佛理的具体化。为什么陈桂林拥有那么深的执念,为什么香港仔是一个喜怒无常、暴跳如雷的烂仔,为什么林禄和隐藏的那么深,化身为了邪教教主,都缘来有数,都是命定的因果。

如果带了这个眼光再去审视这部电影,再去理解片中的故事,会看起来更容易一些。

整部影片来说,导演黄精甫是香港人,诛杀香港仔的章节还带有浓郁的港片风格,但是到了血洗邪教的章节,就完全出乎人的意料,绝对精彩,必将会成为华语影片里的经典。

饰演林禄和的陈以文,演的实在是太棒了,是全片发挥最好的一个,将一个曾经涉嫌50起枪击重案枪杀6名警察的悍匪演的丝丝入扣,伪装的棒极了。文艺起来俨然一代宗师,凶狠起来杀人毫不眨眼,这种转切做的极其丝滑,变脸如同杂耍,溜到飞起。

袁富华饰演的香港仔,也还不错,将一名悍匪演绎的让人恨得牙痒痒,极其欠揍。而且,他也不是简单的悍,而是很滑,全身充满警惕,活脱脱一条毒蛇的既视感。

至于阮经天,他饰演的陈桂林,与陈以文超神入化的表现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但总体上也非常棒,开头就说了,这部影片彻底拯救了他,让他再度回归一线。片中的陈桂林,既有些中二,有些憨,就像一头猪,与“贪”对应的猪很像,同时又很勇敢,心底还残存着善良,屠杀邪教徒那里,明显是他不想杀,但凡那些教徒还残留一些人性,他就会放其一码,只有对于彻底沉沦者,才痛下杀手。那一幕,阮经天将陈桂林的凶残与人性之间的撕裂,演得太棒了。只这一段,就足以封神。

片中的几个女配角,尽管叫不出她们的名字,尽管戏份不太多,但表现都极为优越,将角色驾驭得很赞。

总而言之,《周处除三害》是一部酣畅淋漓的热血犯罪片,非常值得一看,强烈推荐。

举报/反馈

邑人电影院

12.6万获赞 37.7万粉丝
深度挖掘电影背后的故事,一起涨姿势。
乘风计划作者,优质影视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