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证券市场最大的风险在于流动性低迷,存量博弈叠加风险偏好下行,缺乏明确政策催化等因素均拖累证券板块表现,信心已成为当前市场运行的关键变量。如果政策大力推出且快速铺开的节奏如能持续,则证券板块出现趋势性机会的可能性有望显著增加。
方斐/文
在1月29日至2月2日这一周市场日均成交额环比下降约500亿至0.76万亿元、两融余额(2月1日)快速下降约600亿元至1.55万亿元的背景下,监管政策发布未有停歇。
近期,证监会发布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成果,重申将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从严处罚。金监总局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信贷风险管控,推动商业银行提升信贷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对于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等情形,借款人将承担违约责任。
由此可见,在当前市场环境中,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仍将是重要的监管方向。对市场而言,信心仍是当前关键变量,未来静待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券商渠道权益销售未来可期
根据基金业协会披露的2023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数据,受益于ETF产品的持续发力,券商渠道再次成为排行榜中的一抹亮色。
2023年四季度以来,权益市场波动幅度加大,令非货、股混规模均面临缩水的压力,但券商渠道整体排名继续前移,部分券商保有规模逆势增长;其中,股混规模排在第10位的华泰证券是前10位中规模环比下降最小的机构,仅下降7亿元,中信证券股混规模虽环比下降,但排名上升1位至第8位,且与华泰证券均实现非货规模的增长。
在第11-20位中,申万宏源证券成为最大亮点,股混规模排名从三季度的第33位跃升至四季度的第12位,股混和非货规模均增长超100%,公司渠道发力成果斐然。广发证券(第13位)和招商证券(第17位)的股混排名均较三季度提升两位,且实现股混、非货规模的双增。
如果简单把债基销售保有规模理解为“非货-股混”的话,可以看到券商渠道在债基领域延续追赶势头,令银行和第三方渠道在该领域的优势逐渐缩小。东兴证券认为,随着基金降费和买方投顾大趋势的形成,券商和公募基金的合作意愿有望持续加强,合作领域也将不断拓宽。而券结业务和投研服务将成为重要的导向和抓手。伴随市场有效性的提升,叠加高波动性的延续,券商渠道在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中的占比有望继续提升。
申万证券指数这一周大跌6.4%,加上政策刺激弱化,未来趋势尚未形成。2月5日已经落地的50BP降准和远超预期的美国1月非农数据或将影响市场。当前证券市场最大的风险在于流动性低迷,存量博弈叠加风险偏好下行,缺乏明确政策催化等因素均拖累证券板块表现,信心已成为当前市场运行的关键变量。如果政策大力推出且快速铺开的节奏如能持续,则证券板块出现趋势性机会的可能性有望显著增加。
头部券商专业优势凸显
从投资角度来看,当前行业核心关注点仍在财富管理主线和投资类业务在权益市场复苏中的业绩弹性,但考虑到市场近年的高波动性和较为有限的风险对冲方式,在提升券商估值下限的同时,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平抑估值波动的作用将不断提升此类业务在券商业务格局中的重要性。而全面注册制推动下的投行业务“井喷”将成为证券行业中长期最具确定性的增长机会,考虑到2023年下半年以来的政策调节力度较大,北交所或将成为投行业务的短期突破口。
从2023年全年市场走势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资本市场大发展趋势已现,以注册制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改革提速有望成为证券行业价值回归的直接催化剂,业务创新亦将为盈利增长开启想象空间,行业中长期发展前景继续向好。
整体来看,证券行业内头部机构在中长期创新发展模式下的投资机会更值得重视,当前具备较高投资价值的标的仍集中于估值在低位的价值个股,此外,证券ETF为板块投资提供了更多选择。
从中长期趋势看,除政策和市场因素外,有三个因素将持续影响券商估值:第一,国企改革、激励机制的市场化程度;第二,财富管理转型节奏和竞争者(如银行、互联网平台)的战略走向;第三,业务结构及公司治理能力、风控水平、创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证券行业当前业务同质化程度仍较高,在马太效应持续增强的背景下,仅龙头个股的护城河有望持续存在并加深,资源集聚效应最为显著,进而有机会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
美国东部时间1月31日,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 5.25%至5.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中提出,美联储降息时点可能延迟到5月,粉碎市场3月降息预期,同时也为全球其他主要央行推迟降息奠定基调。
根据华福证券的分析,在当前美国经济依然高于潜在增速且经济具备韧性的背景下,美联储降息需求并不迫切。此外,目前2.9%的核心PCE通胀仍显著高于目标水平,使其回到2%的目标仍面临不少挑战,美国经济距离实现“软着陆”仍有一段距离。从政策逻辑上看,降息决策通常具有突发性,不意味着完全排除提前降息可能,且降息方向较为确定。对于中国股票市场而言,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流动性充裕有利于促进外资回流,将进一步修复流动性,改善市场信心。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向券商定向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场外业务运行情况通报》,从存续规模来看,截至2023年11月末,券商场外衍生品业务存续规模为23833.39亿元,较上月末增加619.47亿元,环比上升2.67%。其中,场外期权业务存续规模为13828.07亿元,较上期减少48.9亿元,环比减少0.35%;收益互换业务存续规模为10005.31亿元,较上期增加668.37亿元,环比上升7.16%。
从新增规模来看,2023年11月,券商场外衍生品业务新开展规模为7262.55亿元,较上月增加1411.16亿元,环比上升24.12%。其中,场外期权业务新开展规模2495.68亿元,较上期增加68.1亿元,环比上升2.81%;收益互换业务新开展规模4766.88亿元,较上期增加1343.06亿元,环比上升39.23%。
由上可知,场外衍生品存续规模环比提升主要由收益互换规模提升拉动,美股收益率提升促进私募基金跨境投资需求增强。此外,预计场外衍生品业务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在当前震荡走弱的市场行情下,雪球等场外期权合约面临敲入危机,对券商风险控制及动态对冲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头部券商的专业化优势更为突出,这将加剧形成场外衍生品业务向头部券商集中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