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江西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江西省的南昌市、赣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江西省的九江市。九江市是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也是江西省的区域性城市、工业强市。江西省常住人口400多万人,合计下辖了13个区县。那么,九江市13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九江市是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也是重要的区域性城市、工业城市。2022年,九江市粮食产量143.23万吨,油料产量20.82万吨,棉花产量1.74万吨。肉类总产量19.86万吨,生猪出栏194.3万头,全年水产品产量49.91万吨。近年来,九江市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纺织服装、交通运输制造、电力等支柱产业,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九江市属于环鄱阳湖城市群副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城市、长江经济带支点城市。2022年,九江市常住人口450多万人,户籍人口520多万人。2022年,九江市GDP总量达到了4020多亿,人均经济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水平。
目前,九江市下辖了3个区、7个县、3个县级市,合计13个区县,分别是:浔阳区、濂溪区、柴桑区、修水县、武宁县、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共青城市、庐山市。那么,九江市13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
九江市是江西省的历史名城,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关于九江的诗词,比比皆是,例如“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等等。
众所周知,我国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历经元明清三朝几百年时间的调整和完善,形成了内陆各省的基本框架。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等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划分。
明朝统治时期,江西省的大体框架形成,其实,我国很多省份的区划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福建省、山东省等等。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截至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时期,江西省的区划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江西省被划分为13个府,分别是:南昌府、瑞州府、袁州府、临江府、吉安府、抚州府、建昌府、广信府、饶州府、南康府、九江府、南安府、赣州府。清朝统治时期,九江府下辖了5个县,分别是:德化县、德安县、瑞昌县、湖口县、彭泽县。
九江扼守长江中下游的咽喉,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属于标准的兵家必争之地。既能够东进江南,又能够扼守整个赣北。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围绕九江的归属,清军与太平军之间,反复争夺。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当时,由于各地军阀相互进攻,对江西省各地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一转眼到了40年代末期,大规模的战争已经基本结束,我国已经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新时期。此时,江西省各地陆续组建了各个地级市和专区,例如南昌专区、上饶专区、九江专区等等。九江专区组建以后,合计下辖了10个县、1个县级市,分别是:九江县级市、九江县、彭泽县、瑞昌县、湖口县、武宁县、德安县、星子县、修水县、都昌县、永修县。
与江西省其他专区的区划反复调整不同,九江专区组建以后,区划框架基本上没有调整区划。60年代末期,我国所有的专区调整为地区,九江专区更名为九江地区,管理区县没有调整。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江西省下辖的地区,陆续进行一系列的区划调整。
1978年,九江地区组建了庐山县级镇,对标了其他县级市、县。1980年,九江县级市被提升为地级市,与九江地区并立。与此同时,九江市的主城区,形成了浔阳区、庐山区、郊区。1983年,九江地区被撤销,原本下辖的10个县,全部划入了九江地级市管理。同一年,九江市的庐山区,更名为庐山风景名胜区。
原来的郊区,则组建了新的庐山区。随着九江地级市的发展,80年代后期,瑞昌县被撤销,组建了瑞昌县级市。进入21世纪以后,九江市的主城区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2010年,九江市组建了共青城县级市。
2016年,九江市的庐山区,更名为濂溪区。同时,星子县和原庐山区的部分乡镇,组成了庐山县级市。2017年,九江市的九江县被撤销,组建了柴桑区。截至2017年,九江市3个区、3个县级市、7个县的区划框架,彻底形成。
出于区域建设的全盘需要,进入21世纪以后,九江市陆续组建了经开区、八里湖新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等几个新区。这几个新区属于功能型新区,一般不会计算在内。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