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大槐树文化节每年举办,是寻根祭祖的特色节日,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西移民多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有传说称他们小脚趾的指甲盖有分瓣标志。如今,这些移民后代已达2亿人。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优质作者榜#

每年清明节前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都会举办十分隆重的洪洞大槐树文化节。

这个以寻根祭祖为文化特色的节日,至今已经举办了33届,并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津冀鲁豫和江淮地区,有一首传唱了数百年的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这首妇孺皆知的民谣,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寻根文化。之所以会出现寻根文化,实则和国人血脉里流淌的家国情怀有很深的渊源。自古以来,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国人,就自发的形成了以血液为纽带的亲缘关系。

尤其是在姓氏出现之后,同一姓氏和家族的人,在宗族谱系的维系下,形成了较为牢固的宗族观念。无论走到哪里或去往何处,从来都不会忘记血脉相连的亲情。

民间关于山西洪桐大槐树的传说多如牛毛,但如果将其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和明初大移民有必然联系。

元朝末年,孛儿只斤家族的统治陷入了极度黑暗之中,外加当时遭遇了连年灾害,导致广大农民阶层流离失所,很多人都死于饥饿和战乱之中。

为了反抗元朝的黑暗统治和官僚阶级的剥削压榨,各地纷纷掀起了反元热潮,很多农民聚集在一起揭竿起义,致使元末烽烟四起。

“红巾军”是众多义军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支,朱元璋在父母和兄长相继病饿而死后,于走投无路之际,在汤和的介绍下加入了由郭子兴领导的义军。

经过十几年的戎马生涯,朱元璋从一个普通兵卒,逐渐跻身于义军首领之位,并最终做到了吴王的高位。

此后,朱元璋相继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并最终成为了开创明朝的大明太祖。明朝初建之时,历经几十年战火洗礼的天下,早已变得民生凋敝。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豫、冀、鲁等中原地区,甚至出现了人烟断绝的惨状。除了战乱之祸以外,黄河泛滥和蝗灾横行等天灾,也让大部地区都成为了死气沉沉的空城。

明朝初建,朱元璋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认为迅速发展农业经济才是立国之本。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农耕社会中,人力才是发展农业的重中之重。

但刚经历了战乱和天灾的明朝,最缺的就是人力,为了解决有地无人耕的窘境,朱元璋下达了一系列促进人口增长的政策。

除了较为常规的减免租税和赤田政策等,还实行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人口迁徙政策。

比如,从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的洪洞大槐树移民,就是一项足以被载入史册的大移民运动。

在长达48年间,山西省在明代大移民中走在最前列,期间包括平阳、潞州以及泽州和汾州等地,相继向全国各地迁移出了十余万人,据后来统计大约有812个姓氏。

明朝时期的山西移民,要按照朝廷的规定途经洪洞县。当时,官府在洪洞县的一棵大槐树下,建立了一个移民办事处。

从山西向外省流动的移民,都需要在大槐树下办理手续,然后领取由朝廷发放的“凭照川资”,才能离开自己的故土。

由于老百姓都有故土难离之情,很多人在向外省移民的过程中,纷纷逃回了自己的家乡。官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反复出现,于是将他们的手绑在一起。

路途上如果有人想要出恭,那么就会喊官差:“大人,麻烦您帮我把手解开,我要上厕所。”后来,解手便成为了上厕所的代名词。

至今,在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后代中,还有一个比较公认的说法,当年从大槐树下离开的山西移民,他们小脚趾的指甲盖有一个明显的分瓣。

话说当时为了确认移民的身份,并杜绝他们私自逃窜,负责押送移民的官兵,会用刀在他们小脚趾的指甲盖上砍一刀。

后来,小脚趾的指甲盖是否分瓣,也成为了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后代寻根认祖的一个标志,但这种说法至今并没有得到官方确认。

如今,距明初大移民已经过去600余年的时间了,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到外地的山西人后代,已经达到了2亿人之巨。

现在这些山西移民的后代,仍然在口口相传,当年他们的祖先在离开大槐树下之时,还记得大槐树上有很多老鹳窝。

他们告诉后代一定要铭记,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辈是山西人。

【参考资料】

《从洪洞县大槐树说起》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寻根:8000里路迁徙泪,600余载相思愁》

举报/反馈

旧时楼台月

123万获赞 40.9万粉丝
为你展现有趣的历史快文
星问答计划创作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