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李冕智
编辑|t
2019年,美国HBO推出一部名为《切尔诺贝利》的电视剧,一经放映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勾起不少人对那段往事的回忆。
死人不会说起,死去的国家也无法为自己伸冤,但历史是有记忆的。
美国人在剧中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真相大肆篡改,意图抹黑那倒下多年的红色巨人,却没想到引起了观众反感,使得更多人去关注真实的切尔诺贝利事故,为伟大的苏联和无数牺牲在事故中的英雄致敬。
短短四年后,面对福岛核电站污水排放问题,日本政府为了减少开支,居然选择对核污染放任不管,将太平洋当成他们的垃圾桶,把成吨核污水排海,让全世界为他们买单。
同样是核事故,为什么苏联愿意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拯救世界?日本为何坚决要让核污水排海?接下来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切尔诺贝利的悲剧
“同志,我要告诉你们,前两天我也跟一位军官上了屋顶,有一件事绝对可以确定,上面没什么好怕的。”
话音刚落,尼可莱塔拉可诺夫将军便率先登上屋顶,将背影留给身后的红军战士们。
这是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爆发后的真实记录,作为行动总指挥,尼可莱塔拉可诺夫将军身先士卒,带领三千多名红军战士,一人一铲将飘出的石墨送回反应炉。
将军身后紧跟着政委,然后是战士们,一如四十多年前的东线战场,英雄们前赴后继慷慨赴死,将恶魔封印,拯救世界于危亡之中。
辐射清理人
时间回到1986年4月25日夜晚,位于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中,技术人员正在检测反应堆涡轮发电机惰力运转能力,他们利用这种试验测试电力设备。
实际上该实验牵涉整个发电机组,需要多方技术考量,获得批准后才能实施。
但由于当时苏联在这方面并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导致技术人员的试验前准备并不充分,操作也不规范,加之该反应堆设计上存在缺陷,最终导致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爆发。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5分,试验导致冷却系统停止工作,反应堆失控,堆芯温度迅速增高,水被强辐射立即分解成了氢和氧,随后反应堆堆舱顶部发生了爆炸,灾难开始。
爆炸导致墙板和一些设备坍塌和着火,火势蔓延,但比起烈火更可怕的是迅速扩散的核辐射。
反应堆内的燃料不断分裂,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辐射尘随风飘向远方,这些衰变的元素如同千万枚子弹,不断击溃着周围民众的肉身。
为了得到辐射的准确数据,率先赶到现场的弗拉基米尔·皮卡洛夫上将驾驶卡车只身一人撞开核电站大门,测出放射剂量高达每小时15000伦琴,比广岛原子弹高出近两倍,而这仅仅是每小时的辐射量。
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场普通的火灾后,苏联立刻对核电站所在的普里皮亚季市进行人员疏散。
疏散工作从27日下午14时开始,根据后来雷日科夫和27日苏联内务部致苏共中央的报告显示,仅仅三个小时的时间,普里皮亚季就成了一座空城,44460人被撤出,还有5000多在电站、食堂工作的人被留下。
但根据后来的情况可知,仅仅撤出普里皮亚季的市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辐射不断向外扩散,周围超过六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与生态环境都受到直接污染,数百万人受到程度不一的核辐射影响。
据4月28日前往灾区考察的英雄记者斯坦尼斯拉夫·普罗卡普丘克回忆,当时他们所乘坐的车辆刚刚接近切尔诺贝利时,不少车辆正朝着他们反方向驶去,疏散的居民被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收拾一个小包乘车离开。
随着逐渐靠近现场,同行记者不约而同地感觉嘴里有一种金属的味道,身体出现异样。
由于形势严峻,斯坦尼斯拉夫并没有在现场逗留太久,饶是如此,从切尔诺贝利采访归来后,他的皮肤还是开始一层一层脱皮,并患上一些疾病,但他依旧认为,比起那些现场救灾或即将赶赴灾区的年轻人,他已经算幸运的。
事故发生后第二天,瑞典率先检测出放射量异常,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对苏联发出质疑甚至是批评。
而此时的苏联政府也终于清醒过来,锈蚀的齿轮缓缓转动,发动机启动的声响发涩干磨,庞大的国家机器缓缓启动,苏联红军再次向死神发起冲锋。
英雄不朽
苏联政府处理切尔诺贝利事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牺牲则主要集中在第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4月26日持续至5月9日,而苏联政府真正开始正视这场事故,则是在4月27日灾情初步确定以后。
根据事故调查委员成员,物理学家列加索夫的建议,救灾人员驾驶直升机先后向爆炸反应堆投放近5000吨碳化硼、沙子、粘土和白云石等物质,基本控制住火势和防止放射性元素外泄。
但燃料会继续升温,熔断混凝土层后会率先与水箱接触,由于爆炸导致的管道破裂,此时水箱处于满载状态。
倘若燃料与水箱里的水接触,足足七千立方米的水就会立刻过热蒸发,引起200-400万吨级热爆炸,将半径30公里内的一切事物化为尘埃。
不仅如此,切尔诺贝利区域还有另外三座反应堆,一连串的爆炸会使得核辐射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将成为人间鬼蜮,一百年内无法居住,整个欧洲的癌症率与出生缺陷率都将显著提高。
这一炸,整个欧洲都将彻底沉沦。
为了阻止末日降临,委员会决定派出三名了解工厂内部结构的工人,进入管道系统内部手动开启阀门,将水箱内的水放干。
但管道内的水源已经被全部污染,执行这项任务的工人极有可能在一个星期内死亡。
危机关头,三名工人挺身而出,他们分别是:安纳楠科、拜兹帕洛夫和巴拉诺夫,全世界都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
幸运往往是对勇敢者的奖励,三名英雄身着防护服关闭水阀并全身而退后,他们并没有如预料中那样迅速死去,反而都成为了长寿之人。
但参与救援行动的其他英雄,却没有他们这样的好运。
比如核电站的屋顶上铺满着的石墨碎片,辐射量最高的区域达每小时一万两千伦琴,哪怕身穿全套防护服,只要在区域停留两分钟,人体基本就宣判死刑。
强大的伽马射线会将一切电路摧毁,甚至直到科技更加发达的今天,也没有任何机器能够胜任石墨清理任务,更何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
无奈之下,委员会只能采用人工清理,身着防护服的红军战士们在将军和政委的带领下,一个接着一个登上屋顶。
按照规定,他们每人只能在屋顶待上90秒,每次处理三到四块石墨,时间一到马上换人。
但许多士兵在任务过程中并没有严格遵守规定,他们有的为了多处理些石墨,在屋顶停留时间远远超过90秒,还有人通过瞒报不止一次登上屋顶。
直至1986年12末,临时搭建的石棺将爆炸反应堆彻底笼罩,切尔诺贝利的前期救灾工作终于告一段落。
根据后来官方数据统计,苏联政府动员了超过50万人参与这场人类史上最壮烈的救灾行动,总计有 60 万苏联人获得了切尔诺贝利事故抢险奖章与勋章。
而在辐射清理人中,有两万人在清理过程中牺牲,二十万人致残,幸存者罹患程度不一的放射性疾病,癌症率显著提高,直至事故后多年,因核辐射死亡人数依旧持续上升。
至于受核辐射程度较重的市民或清理人,他们的遗体甚至不能火化,只能装入厚铅棺中保存,否则会侵蚀周围土壤。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秉承着对欧洲乃至世界人民的责任感,多次出台纲领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善后。
从更换石棺,改良辐射区土壤,再到恢复灾区民生、完善受灾居民的医疗救助体系,苏联及其继承者从未推脱自身责任,人命、金钱、资源,他们拿出所能支付的一切代价,又一次在灾难面前成功守护人类的未来,诠释了斯拉夫民族独有的悲壮。
下作的日本政府
与苏联“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救灾觉悟截然相反,日本面对核辐射危机时,所采取的措施与态度实在为人所不齿。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地震及随之而来的海啸令日本东北部陷入深沉灾难,约两万民众在这场天灾中死亡或失踪,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但地震所带来的危机却远不止于此,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爆发。
地震发生后46分钟,第一波海啸袭击了福岛核电站,所有的防御设施转瞬间就被汹涌浪潮摧垮,海水涌入电厂内部令大多数设施故障或停摆。
海水与不断升温的机组金属外壳产生热反应,生成的海量氢气引发大规模爆炸,随即引爆了各大燃料产房。
随后,由于东京电力公司的不作为,事故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理,导致原本只有4级的核事故加深至7级,与切尔诺贝利事故同级。
高浓度的核辐射与海水融为一体,福岛核污水由此而来。
面对灾难,日本政府与东电并没有拿出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觉悟,各部门互相推诿,用漫无止境的调查拖延时间。
随着时间推移,事故进一步扩大,核污水每天以一二百吨的速度增长,受到核污染的土壤、瓦砾、淤泥等废弃物的数量也在增加,贪生怕死的日本政府不愿去处理,就以露天堆放的方式置之不理,任由辐射蔓延。
而日本接下来的做法更加耸人听闻,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不顾多国反对,正式决定将核污水排入大海。
2023年8月24日,第一轮核污水排海正式开始,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沦为日本的垃圾桶,从此滔滔海浪夹杂着生命的悲鸣。
值得玩味的是,当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苏联立刻遭到西方各国谴责,被贬斥为万恶之源,可苏联最终以巨大的牺牲成功阻止了灾难的蔓延。
而日本面对灾难选择摆烂,甚至不顾人类共同利益,将核污水排海,对于日本的无耻行径,西方媒体却集体失声,甚至还冒出所谓的专业机构为日本排海洗地。
不仅如此,日本政府每年都会拿出经费为排海事件做公关,比如第一次排海后,日本外务省就打算拨款700亿日元来控制社会舆论走向,而这笔钱已经足够日本完成两次污水蒸汽排放。
日本大和民族表面上的大义凛然不过是道貌岸然,而“工匠精神”也退化成了“躬匠精神”,而在他们对世界造成伤害之前,率先遭到反噬的却是他们自己,这也是大和民族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