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腊月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月,承载了丰富的年节文化和民间习俗。人们会进行腊祭活动,打扫卫生,修缮房屋和宗祠等,以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三分钟讲文化#

【未经授权,请勿搬运转载,需要转载请联系后台】

文 | 读书君

在一年四季12个月份中,农历岁末腊月,被看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月份。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年集开始五花八门多了起来,年货琳琅满目。从寓意吉祥的福字对联,到香甜的糖果、各式各样的烟花爆竹等,无不透露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喜悦。

在乡下,赶集更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风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涌向集市,人头攒动,比肩接踵,热闹非凡。

村路上,三崩子、摩托车等交通工具载着满怀的希望和丰收的喜悦,在乡间小路上穿梭往来。车上的人们或谈笑风生,或满载而归,那是年的味道,是家的方向。

一、腊月的活动

除了年货和赶集外,腊月还有许多富有民间特色的习俗。比如打扫卫生,俗称“扫年”。人们相信,通过打扫卫生可以清除一年的晦气。同时,这也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象征,寓意着把过去的烦恼和不快统统扫走,迎接新的一年的美好和幸福。

此外,修缮房屋、宗祠等也是腊月里必不可少的习俗。读书君的老家地区,也有不少这样的习俗,每年到了年底,人们会对自家的房屋进行修缮和装饰,以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修缮宗祠也是表达对祖先的尊重和缅怀的一种方式。在宗祠里,人们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健康、平安、行好运。

总而言之,腊月作为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月,承载了丰富的年节文化和民间习俗。

当然,腊月如此备受重视,其实是从古代延续下来的。在古代,腊月是举行祭祀活动的重要时期,古人会举行一年中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杀鸡宰羊,猎取禽兽等用来做腊品,以祭祀祖先和众神。

也为此,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而不是冬月。具体来说:

二、“腊月”的由来

腊月的起源,主要与岁时祭祀有关。在上古时期,每年岁末,古人会举行盛大而庄重的祭祀活动,被称为“腊祭”。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腊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古代,无论是天子诸侯,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将这一祭祀活动视为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仪式。如今,我们过年依旧会举行各种隆重的祭祀活动,这其实就是由“腊祭”活动发展演变而来的。

“腊”这个字,在古代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最初的含义与“猎”相通,即“腊”和“猎”是通假字,指的是人们通过狩猎获取禽兽,用以祭祀祖先和众神。

汉朝的应劭在《风俗通义》中就有详细的记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这段话生动地描绘了腊祭的场景:人们手持猎具,穿梭于丛林之间,追捕着各种禽兽。当猎物被捕获后,它们会被精心制作成腊祭品,供奉在祖先和众神的面前。

在祭祖的过程中,人们会向祖先汇报一年的收成和生活情况,表达对他们的怀念和敬意,同时也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另外,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腊”在古代汉语中还有“干肉”的意思。这是因为在这个月份里,天干物燥,气温又比较低,不易滋生病虫害,肉类不易变质。因此,人们会选择在这个月份制作腊肉,为此人们将这个月称为“腊月”。

(这种制作腊肉的传统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腊月里的一道独特风景。每当腊月来临,人们都会忙碌起来,选购优质的肉类,腌制、晾晒、熏烤……一道道工序下来,一块块香气扑鼻的腊肉便制作完成了。)

三、读书君说

当然,无论是哪种说法,都不可否认的是,腊月源于腊祭活动的历史事实。自古以来,腊月就是“祭祀之月”,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虽然时代的变迁使得一些传统的习俗逐渐淡化或消失,但腊月作为一年之末的重要月份,依然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仅是新年的前奏和序曲,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在这个月份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家的温馨,也可以品味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创作不易,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举报/反馈

读书文史

36万获赞 5.8万粉丝
专注国学经典、民俗文化、人文艺术……
乘风计划作者,网络红人,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