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间,唐朝国力得到一定恢复,但晚年沉迷丹药。唐宣宗病重时,曾计划立皇四子李滋为帝,但被宦官王宗实等人阻止,拥立郓王李温即位为唐懿宗。唐宣宗在立储问题上犹豫不决,导致内臣争立嗣君,几乎酿成大乱。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846年三月,唐宣宗李忱以皇太叔的身份,成为唐朝的第十七位皇帝。经过十三年兢兢业业的治理,唐朝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的恢复,史称“大中之治”。然而到了859年,唐宣宗已经病入膏肓,他在临终前安排第三子登基。然而,唐宣宗的遗旨却没有得到执行,最终坐上皇位的是长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宣宗病重

唐武宗病重期间,当时还是光王的李怡,得到了宦官马元贽的支持,所以才能做皇太叔,进而成为皇帝。唐宣宗在治国方面有失误的地方,但整体上还是不错的。然而到了晚年,唐宣宗也走上了唐武宗的老路,对仙丹妙药特别感兴趣。他曾经派宦官到魏州,向韦澳询问,“知卿奉道,得何药术?可令来使口奏。

韦澳特意附奏,“方士不可听,金石有毒不宜服”。然而,唐宣宗并没有把韦澳的话放在心里,反而更加痴迷于丹药。859年五月,唐宣宗因服用太医李元伯所献的仙丹而中毒,“病渴且中燥”,身体情况十分糟糕,一个多月都无法上朝。唐宣宗追悔莫及,他只能吸取唐武宗的经验,提前确定继承人,避免出现纷争。

二、谁做储君

按照封建王朝的立储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唐宣宗有十二个儿子,但没有一个是嫡子,因为他在世的时候,压根就没册封过皇后。既然没有嫡子,那就应该册封长子李温为皇太子。然而,唐宣宗只是在即位之初,册封长子李温为郓王,此后再也没有谈到立储之事。显然,唐宣宗并不喜欢这个长子,所以他此迟迟不立太子。

在十二位皇子中,有两人颇受唐宣宗的喜爱,一位是皇次子李渼,不过他在大中六年病死,被唐宣宗追谥为靖怀太子;另一位是皇四子、夔王李滋。唐宣宗让郓王住到宫外的十六宅,而李滋仍住在大明宫内院。与此同时,唐宣宗还让谏议大夫郑漳、兵部郎中李邺为侍读,“五日一谒乾符门,为王授经”。不过,唐宣宗碍于礼法,也没有册立李滋。

三、内廷之变

唐宣宗深知只有宦官们能帮他实现这个心愿,毕竟自己也是靠着宦官的支持才登基的。于是,唐宣宗在临终秘密前召见了三个亲信宦官,希望他们拥立皇四子李滋为帝,他们分别是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这三个人联合起来,打算先把不与自己同心的宦官、左军中尉王宗实赶出朝廷。

然而,王宗实手握神策军,他迅速率军进入宫中,并将各门控制了起来。接着,王宗实指责王归长等人矫诏,然后派人将郓王接入宫中,继承了皇位,即唐懿宗。至于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则被处死。由此可见,唐宣宗做事不果断,“内臣争立嗣君,几至于乱”,与他的先祖李世民比起来,实在是差的太多!

参考资料:1.《旧唐书》;2.《新唐书》;3.《资治通鉴》

#优质作者榜#
举报/反馈

纵横五千年

65.3万获赞 20.3万粉丝
品读千年历史,感悟人生冷暖!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