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洋洋
很久没有动笔,此番追了十几集沪语版《繁花》,忽然来了念头,里面看到的,念头里闪出的,心里想到的,无一不是曾经自己生活周围的点点滴滴。拍出这部片子的人,写出这部剧本的人,是深入了解过,渗透过那个年代的上海每个角落,解读过那个年代上海各种圈层的生活,奢靡的、市侩的、繁华的、落魄的、真实的、伪装的,正是这些千人千面,各花各眼的百态,勾画出了一幅海纳百川的上海生活画卷。
这部剧可以铺开的细节太多太多,导演用心的地方太多太多,不说上海本土大咖配角们的本色出演、也不说服化道的真实还原,不谈黄河路乍浦路的前世今生,也不谈宝总、陶陶,甚至爷叔这样典型老克勒,只想说说里面几位地地道道的上海女性的角色,唐嫣、马伊琍、还有戏份少得可怜的杜鹃,复刻出了几位鲜活的上海女性。
唐嫣——三观比五官还正的新女性
剧中的汪小姐,恰似小时候爸爸妈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她出身四川北路的市井弄堂,爸爸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对她这个女儿非常疼爱,她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一路顺风顺水,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外贸机构,从小到大妥妥的精英剧本。
良好的家庭氛围养成了她自信、勇敢、独立也骄傲的性格,出身的环境造就了她“哇哩哇啦,叽叽喳喳“的说话方式,但她并不是娇滴滴吃不起苦的小公主,她能穿套装踩着高跟鞋穿梭在万国建筑和黄河路上战天斗地,也能穿着清洁工制服,扎着马尾辫在外贸仓库里打扫卫生,清理垃圾,清点货品。正因为这份靠谱,身边的朋友同事上司都认可她,喜欢她,帮助她。
在那么多人的保护下,她没心没肺的快乐成长,她耍不来心眼,玩不来心机,不仅在职场对同事不设防,在感情问题上更是十足恋爱脑。
她并不看重物质,她喜欢的东西都靠自己的能力去争取,她的理想是像自己师父那样成为科长,她努力攒钱想买自己的车,她骨子里甚至有点看不起魏总那样的暴发户。她和宝总相识于微时,两人一起成长,互相成就,他请她去和平饭店跨年看烟花,这撩妹套路放到今天也十拿九稳。他们一起许下愿望,直到很久后她为他愿意放弃梦想陪他一起摆摊卖茶叶蛋。
在她意识到自己和宝总永远不可能有结果的时候,她选择自己当自己的码头,再也不执着于那个人。不得不说,汪小姐的三观放到30年后的现在,也依然是女性的标杆。记得90年代初,上海播出过一部电视剧《洋行里的中国小姐》,当时取景地是虹桥开发区的国贸大楼,女主演是外表巅峰时期的傅艺伟,对于当时还在读小学的80后,曾经都把去写字楼当白领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来奋斗。
马伊琍——被市侩耽误的老板娘
说到人情世故,长袖善舞,甚至个人魅力,她绝不比李李差。她在东京歌舞伎町打过工,见识到的纸醉金迷绝不比李李在澳门见识的少。
说到和宝总的私交,她就是宝总的私人小金库,宝总生意上的钱是爷叔打理,私人的账户大部分都在她这里。
可是,因为特殊的年代背景,她没能像汪小姐那样受过良好教育,因此她身上少了一分知性端庄,多了几分市侩,就是这一点的市侩,让爷叔觉得她是个“讨债鬼”。夜东京的泡饭虽然给了宝总回家的感觉,但泡饭终究上不了黄河路的酒水席,在绝对利益面前,李李和汪小姐都能保持客观冷静头脑,但是玲子不能。
在她身上,把上海市井里的那份精明市侩体现到了骨髓里,最经典的桥段就是,她赚宝总的钱可以,但是闺蜜赚她的钱,不行!其实她并不是全为了自己,她的每一分钱以后都是要用来给宝总兜底的,宝总万一有什么意外,她就是宝总的保险箱。她直接把自己代入了女主人的角色,她不浪漫,也不热烈,恰恰是因为她对宝总的感情,她收敛了自己的一切锋芒。那场风波之后,她忽然意识到了自己已经没有了自己最初的样子,她把一切赌注都押在了一个男人身上。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她毅然在雨夜不告而别的离开,一切从零开始,不再做任何人的背景板,自己做自己的女王,她在日本花了一年时间学会了鞠躬,自然不会让自己变成卢美林那样的泼妇,她的闺蜜也说,玲子如果把运气留在自己身上,那就没有今天的宝总。
从后面的预告看到玲子拆掉了夜东京的招牌,撤掉了宝总的招牌泡饭,开始打造自己的事业王国,总感觉她和那位曾经的本土地产大亨原配有点相似,一样的长袖善舞,一样的明眸善睐,一样的靠做饭店起家,起点并不高,但是,别人要染指属于她的东西,她敢在最高档的地方不顾任何人眼光当众掌掴那个惹她不高兴的人!
杜鹃——沉默的大多数
每个男人心里或许都有一个爱而不得的白月光,有些是在一无所有的年纪,遇到了惊艳时光的人,有些则是寻寻觅觅,在尴尬的年纪遇到了惊艳自己的那个她。
一直在想,如果汪小姐遇到那个时候在当工人的宝总,还会不会坚定的陪他一起卖茶叶蛋。显然雪芝是不会的,她有自己的野心和抱负,一旦有了抓手,那点初恋的小情怀完全可以舍弃。
她不如汪小姐优秀,也不像玲子那般玲珑,她出身一般,能力也一般,但长得漂亮,她靠外表的优势,靠家里唯一的一点人脉嫁到了香港,彻底脱离了原本的生活轨迹。后来她的情况并不好,遇到曾经的初恋,她有些狼狈。后面杜鹃还会不会出场不知道,在这部剧里,在这三个女性中,个人感觉她代表的是最典型最普遍的当时的群体。
那个年代,遍地商机,贫富差距初现,大锅饭已经快成为历史,各类奢侈品也从曾经极个别沪上名媛的衣帽间逐步开放到淮海路上的美美百货。如同潘多拉打开了魔盒,当时风华正茂的年轻女性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实现阶级的跨越。
雪芝显然属于运气不好的一类,但骨子里的傲气一直都在,自己给自己的选择买单,拒绝宝总的帮助,拒绝他抛来的橄榄枝。内心里她或许也挣扎犹豫过,曾经选错了一次,现在就更不能一错再错。即使工作时候需要点头哈腰,但背影始终是笔直的。
这部《繁花》值得展开的地方有很多,你可以说王导不懂上海,不懂讲故事,但你绝不能说他不懂女人,尤其是上海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