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斜挎的包包、战国的水晶杯、南宋“啤酒瓶”……别怀疑,上述这些画面中的熟悉物件,都是博物馆中真实存在的文物。
是不是很穿越?有些文物甚至让人生出一种“时空错乱”的的感觉,不禁怀疑:难道真有“穿越”者?
看这个,有没有很眼熟:
乍一看,同日常煮饭用的篦子相似度达90%:
不过,这可是2000多年的东西,现藏于淮安市博物馆藏的战国青铜箅形器。
不知道的,博物馆中第一次看到,还以为是谁家蒸笼箅子拿来当展品了。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难道真是古人蒸煮的箅子?
实际上,这件铜器虽已出土30多年,但在全国范围内,至今仍是唯一的箅形器物,没有发现与此雷同或相似文物。
对于它是做什么用?至今仍然迷惑不解,是有待考证和研究的出土文物。
单看造型,难道和我们现代人蒸煮东西用的篦子一样的功用?可是至今仍没有发现能安装这么大铜箅的青铜甗,况且,上面30个直径4厘米的箅孔也不宜蒸馏食物。
不过,有学者从温酒器得到启发 :推测此器有可能是古代温酒或冰酒的承盘,器上直径4厘米的箅孔可用于放置觚杯等酒具。
与铜鉴相配时,配套正好合适。
冬季时,向铜鉴注入热水,夏季再放入冰块,然后,再放置承盘和斟满美酒的酒器,冬夏都能喝上暧滋滋或冰冰凉的美酒,好像也很有道理!
同样是战国,再来看一件杯子:
注意,战国的这款,人家可是水晶杯,下面这款才是玻璃杯:
如果两款放在一起,你是否能分辨哪个是现代款?哪个又是战国款?
很难分清吧!
这只来自2500年前的水晶杯,1990年在杭州市半山镇战国古墓被发现,整个杯子由一块天然水晶加工而成。
不知道,当初考古人员有没有被震惊到?
因为水晶杯的外观造型与人们现在使用的杯子太相似了,不像2000多年前的物品,甚至怀疑可能是盗墓贼在这里留下了一个“玻璃杯”。
据说,当时考古人员发现后也不太敢确认,曾找到当时中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和宿白先生看。两位专家看了很长时间,都直呼“神奇”,并建议找地矿部门再一次鉴定。而当地地矿厅鉴定后认为:中国目前还找不出如此高纯度水晶,但不能判断古代有没有这样水晶。
后来,结合权威专家鉴定,又根据对杯中泥土做的孢粉分析、对墓葬里的木炭和陶器做C14、热释光等分析,才最终确定它就是战国时期的器物。
凭这相似度,咱们是不是也相当于拥有了一款“国宝”周边?!
目光投向时尚界。
这是一件来自南宋的文物——赵伯澐墓出土水晶璧,藏于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
文物是南宋的水晶就罢了,关键这编织绳居然也是南宋的原配!
仔细看,近千年历史,竟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太穿越了,一不小心被调包了都不好找,而绳子确定是南宋的不是店里刚送的?
同样,太穿越的还有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1号墓地出土的单挎袋子:
下面这件才是我们现代流行的民族风手提帆布袋:
总感觉这配色、做工、审美……古人完全秒杀现代人啊!对此,网友眼睛也是雪亮,看后都盛赞:潮爆了!
古人的这款单挎包,外面的袋子由蓝地晕裥缂花歇褐对缝而成,交接处缝的是彩色碎布条,内衬用的是毛毡。
从考古资料中可知,文物出土时袋内还装有铜镜、铁带扣、红毛绳、胭脂包和毛发等物品。
或许,当年使用它的主人也是妥妥的甜酷女孩一枚!
这是一款来自600多年前的“明朝贵妇方形链条包”:
明代,嵌宝石莲纹金盒,土于南京江宁区将军山明成化十年沐斌继室夫人梅氏墓,现藏于南京市博物总馆。
这款文物与其说“穿越”,不如说“超越”,反正没见到任何包包有它奢华、好看的。
正面金色盒面上,满饰莲花、如意云纹,镶嵌红、蓝、绿三色宝石,背面同样满饰纹饰,中间一个福字,两侧还配了一条金色链子……
这种盒子也称“嘎乌盒”,属于藏传佛教器物,是女性出席宗教活动时常戴在胸前的装饰物。
而根据墓中的碑文,专家推断:包的主人是一位名叫“梅妙灯”的女子。据传,她的高祖父曾伴随朱元璋征战天下,而这件包是她生前的随身物品。
说到奢华,这件简直秒杀欧美奢侈品牌——湖北省博物馆馆藏“金钑花钏”:
对比一下,前些阵子流行的“欧美设计师款极简ins冷淡风高级手环”:
有相似,但古人的“金钑花钏”逼格、奢华程度好像更高。
花钏,在古代是定情之物,俗称“缠臂金”。
《大明会典》载,皇帝娶后、太子亲王纳妃时以 “金钑(sà)花钏一双、金光素钏一双” 作为纳徵礼。而湖北省博物馆藏的这件梁庄王墓出土的“金钑花钏”,刚好印证了这点。
除了花钏,小编还发现一些穿越的手镯、耳饰,美到窒息,时尚度高到望尘莫及。比如,这件南京雨花门大树城出土的东晋金镯:
李静训墓出土的隋代金手镯:
大同博物馆馆藏的北魏金质镶嵌宝石耳饰:
扬州博物馆藏的唐代联珠纹金手镯:
明代,八宝珠耳饰:
这些现代感十足的“逆天”文物,你能分得清是哪个时代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