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在位十三年的雍正皇帝在圆明园驾崩。按照惯例,皇帝去世后要向天下臣民颁布遗诏。雍正在遗诏中明确传位给弘历,同时在也点了四个人的名,让弘历即位后要保全他们。
这四个人分别是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大学士鄂尔泰。允禄和允礼是康熙帝第十六、第十七子,属于绝对的近支宗室,也是乾隆的叔辈。张廷玉、鄂尔泰自不必说,他们是雍正一朝最得力的臣子,位极人臣无以复加。
允禄生于康熙三十四年,在康熙晚年诸皇子争储大战中,允禄年纪尚幼没有参与争储之战,这为他日后的结局埋下了一个好的铺垫。
允禄其人也没有政治野心,他在康熙末年仅兼任内务府总管。以才能来看,允禄远不能和他的哥哥们相比,一生只求做个富贵王爷。
雍正对这个弟弟还是很关照的,即位之后便将他过继给了庄亲王博果铎。要知道庄亲王乃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允禄得以承袭亲王爵,并拥有庄亲王府雄厚的家产,是何其的幸运。
雍正在遗诏中说:“庄亲王心地醇良,和平谨慎,但遇事少担当,然必不至于错误。”这个评价十分客观,同时也是叮嘱弘历,不要委以重任,但也不要为难他。
允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他和允禄一样也没有参与争储,加上他本人淡泊名利,不喜欢与朝臣打交道,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钻研书法、诗词,是一个典型的学者型皇子。
允礼在康熙朝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至康熙去世前也没有任何封号。雍正即位后,几乎是一步到位封允礼为果郡王,六年之后晋果亲王。
允礼的才能远在允禄之上,可惜的是他身体不好,雍正十分疼惜这个弟弟,不敢让他劳心劳力。所以在遗诏中说:
“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时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倘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其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
雍正的意思很明确,让弘历不要给允礼安排太多的事务,以免伤了他的元气。雍正这是有感而发,因为怡亲王允祥就是因为身体不好而被累垮的,他不想让弘历重蹈覆辙。
张廷玉作为雍正的心腹重臣,办差勤勉很合圣意,凡是康熙朝留下的对雍正不利的记录,都在张廷玉的如椽之笔下被抹得干干净净。换句话说,张廷玉为宣传雍正得位之正立下了汗马功劳。
雍正在遗诏中如是评价:“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
很明显,雍正对张廷玉的工作十分肯定,言外之意是让弘历继续重用张廷玉,以全君臣知遇之恩。
鄂尔泰作为旗人比张廷玉有着先天的优势,他的前半生主要是担任封疆,推行改土归流。后半生调至京师任首席军机大臣,排名位在张廷玉之前。
雍正遗诏中评价鄂尔泰:“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
雍正的意思很明确,即鄂尔泰有大才,文可安邦武可定国,是他留给弘历的辅佐之臣。
遗诏中不仅高度评价了张廷玉、鄂尔泰,还打破常规给予了他们最崇高的荣誉,即:“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总的来看都不是太理想。乾隆即位后,庄亲王允禄以宗室王公位列总理大臣之首,乾隆给予了极高的待遇,认为他是叔辈,免去了便殿叩拜之礼。
但是允禄自居宗室长辈,有点得意忘形,他和康熙朝废太子之子理亲王弘皙往来频繁,这引起了乾隆的极大不满。
乾隆四年,乾隆皇帝采取雷霆手段打击了弘皙等人,允禄被拿掉了亲王双俸,并罢免了所有的差事。只不过鉴于孝道,乾隆没有过分为难他,多少还是给他留了脸面。乾隆三十二年,允禄去世。
果亲王允礼正如雍正所预料的那样,乾隆即位后被委以总理王大臣,但是仅仅三年之后,允礼因病去世。他在乾隆朝同样也没有干出轰轰烈烈的政绩,乾隆对这个叔叔还是不错的,允礼因死后无子,乾隆将弟弟弘瞻过继为嗣,并承袭了果亲王爵位。
张廷玉和鄂尔泰的结局就比较惨了。
乾隆即位时张廷玉已是三朝元老,实力不允许他再低调,乾隆由于即位不久还无法掌控朝政,大小事务皆由张、鄂负责。
然而张廷玉和鄂尔泰又不和,并由此引发党争,时称张党、鄂党,两派人物水火不容。鄂尔泰于乾隆八年去世,乾隆按照雍正的指示给他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的最高荣誉。
然而鄂尔泰死后,他的家族出现了意外,鄂尔泰也因此受到牵连,他的牌位被乾隆勒令从贤良祠撤出,这也看出乾隆对鄂尔泰是有很深的成见的。
乾隆十三年,对于张廷玉来说是个“灾年”,这一年他奏请退休,并在奏折中叮嘱乾隆不要忘了雍正的嘱咐,让他死后一定要配享太庙。
此举引起了乾隆的极大不满,认为张廷玉信不过他,明明是定好的事情何须重申。君臣之间有了嫌隙,也就意味着张廷玉就有穿不完的小鞋。
乾隆借着种种理由,对张廷玉极尽羞辱之能事,还侍卫抄了他的家,收回了所有御赐物品。张廷玉尽管保住了配享太庙的荣誉,但是他的晚年过得十分凄惨。